董浩 朱玲 劉剛 河北工業(yè)大學 杜紅梅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北辰區(qū)中醫(yī)醫(yī)院
我國高等教育不斷深化,高校之間的競爭進入新的階段。高校想要發(fā)展良好,必須在經濟資源的競爭獲得優(yōu)勢。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由此變得極為重要。本文主要從心理健康視角,探究高校財務人員的誠信建設路徑,通過強化高校財務人員的誠信建設,進一步增強高校財務管理水平。
高等院校的環(huán)境特殊,誘發(fā)高校財務人員心理失衡的因素較多,而又長期被忽視。
首先,高校的財務人員是一個特殊群體。當前,高校的核心工作是教學和科研。高校成員組成中,以教師等高級知識分子為主。而高校財務人員身擔服務和監(jiān)管高校教工全員財務運行的職責,但人員配置側重會計學專業(yè)性,對學歷要求相對薄弱。大家對財務管理的認知也停留在記賬核算等初級會計功能,不免對財務人員有輕視心理。同時,為了提高學校引進人才的競爭力,多數(shù)高校在收入分配上,都會向教師和科研人員傾斜,導致了財務人員與其他高校教師待遇上的差距越來越大。作為清楚全校經費運行的財務人員,難免會受其影響,降低了工作積極性,產生心理失衡。財務管理作為群體性工作,對相互協(xié)作性有較高的要求,所以一名財務人員工作積極性的低落,就可能決定了整個財務組織工作水平的降低。
高校財務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因其特殊性產生的心理失衡的現(xiàn)象,會讓他們利用多種反應來應對,甚至包括不誠信行為,使心理趨于平衡。具體有以下三種可能發(fā)生的情況:
1.減少工作投入。財務工作由于其專業(yè)性,很難用明確的標準來衡量工作效率、工作質量,至于服務態(tài)度、服務意識等更是教師主觀指標,無法定性衡量,于是減少工作投入往往成為財務人員宣泄自己消極情緒的出口,表現(xiàn)為工作拖拖拉拉,責任心不強,誠信觀念淡薄。群體活動中常常表現(xiàn)為牢騷滿腹。
2.尋找其他途徑獲得心理滿足。他們會努力尋找刷自己存在感的途徑,特別是拓寬收入來源的渠道,通過兼職等方式來取得工作外收入,以彌補校內收入的差額,甚至利用工作便利,不再堅守誠信準則,為獲取不正當利益鋌而走險。高校經濟類犯罪多是由此引發(fā)。
3.放棄自己的高校財務人員身份。不平衡感達到一定的臨界值,高校財務人員會充分利用自己的專業(yè)優(yōu)勢,放棄自己的高校財務人員身份,選擇調離財務部門,進一步深造或者離職另謀高就。這使得高校財務人員隊伍提升的中堅力量大量流失。
社會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需求是分層次的,從生理與安全的基礎需求、社交需求、受尊重需求、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獲得滿足。據(jù)此,高校財務人員在不同的需求層次,對誠信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高校財務組織誠信建設。
需求的最低階段是財務人員基礎的物質和安全需要必須獲得滿足。否則,人就會處于沒有歸屬、忐忑不安的狀態(tài),大概率為了生存而做出失信行為。高校應提供合理的工資保障、公平穩(wěn)定的晉升通道、公正透明的評價考核體系來保證所有財務人員的最低需求,無論是勞務派遣財務人員還是人事代理財務人員。
在較高層次的社交需求階段,建立高校教工和高校財務人員間的和諧、良性互動是破局的關鍵。高校財務人員身擔服務和監(jiān)管高校教工全員的職責,只做合規(guī)的賬務處理,彼此都堅守誠信行為,互相感染激勵,則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動循環(huán),獲得良好的誠信體驗,為最終誠信理念的內化打好基礎。
在前期社交過程中積累的良好信用作用下,高校財務人員誠信理念逐步內化,表現(xiàn)為對工作的責任感的自覺堅守,而這種誠信品質為本階段達到受尊重需求提供了可能。這時的高校財務人員在工作大概率會得到同行、學校、同事、學生的認同與尊重。評優(yōu)、樹立榜樣、正面宣傳等是這個階段的有效方法,從而讓高校財務人員獲得心理的高度滿足。
這是人需求的最高階段,外在的要求內化為自身的信念,是前期三個階段成果的累計和突破。誠信不再僅是外界對高校財務人員的要求,更是高校財務人員的自身追求。無論制度如何規(guī)定,是否存在疏漏,高校財務人員都將按照社會規(guī)則進行最優(yōu)化的工作。這也是財務管理工作的最高境界。因為所有的制度規(guī)章都是死的、不完美的,一定會存在疏漏的,只有財務人員自身廉潔自律、誠信立身才能真正做到工作的萬無一失。
高校財務組織可以將從業(yè)人員的心理健康作為基礎參照,依托社會心理學需求理論,采取有效手段,不斷逐層推動高校財務人員的誠信理念的內化。
避免高校財務人員心理產生不平衡感,首先從引導高校財務人員定好位開始。需要引導財務人員認識到,高校的中心工作是培養(yǎng)人才,進行科學研究工作。財務管理工作是從屬于這一總體目標的,是為總體目標實現(xiàn)提供服務保障。財務人員雖然有著實際的監(jiān)管職責,但依舊只是學校的普通一員,并不存在任何的優(yōu)越地位,至于財務人員的待遇總體低于教師,和教師成長的高額教育成本比起來,也是正常合理的。幫助財務人員認清自己位置,轉換思維方式,做出準確的思想定位,最終減少了心理不公平,以積極態(tài)度對待學習和工作,達到了有利自身和學校的雙贏。
高校財務組織領導者應該充分認識維護財務人員心理的重要性,并利用各種途徑宣傳財務管理工作,使得全校教工理解財務人員,自覺形成尊重財務人員工作成果的氛圍,增加財務人員的心理“所得”,使財務人員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獲得滿足,從而有效地減弱財務人員的心理不公平感,避免財務人員通過不誠信行為等途徑獲取心理平衡。
高校財務人員是高失信風險崗位,失信往往會引發(fā)高校經費使用的質疑,甚至引發(fā)輿情危機。因此學校必須加強誠信建設的制度保障,要讓失信行為付出較高成本,讓高校財務人員的行為受到有效監(jiān)管。如果出現(xiàn)問題,絕不“捂蓋子”,絕不疏忽發(fā)現(xiàn)的小問題。其次,應建立一套良性反饋的個體和制度的互動機制,從而讓從業(yè)者在自律的同時,能通過制度方式,不斷獲得反饋,實現(xiàn)教育意義。特別是違法違規(guī)個案的解析,要以制度的方式反饋給個體。再次,規(guī)章制度的運行機制要穩(wěn)定。內設審計、民主監(jiān)督,外聘專業(yè)法務、會計師事務所外審等,從內外兩個方向,全方位做好對制度的建設和執(zhí)行。特別是要加強制度細節(jié)的研究,強調政策和制度的切實可落地執(zhí)行。
在考慮滿足高校財務人員物質利益的同時,更應該在精神上對其給予尊重,并進行激勵。首先,只有真正激發(fā)師生共同參與誠信校園建設,教師不做假賬,財務人員不報假賬,互相監(jiān)督激勵,彼此真正互相尊重,才能鞏固誠信之風。同時,考慮到財務管理工作的特殊性,應在各種評優(yōu)創(chuàng)先進中向高校財務人員傾斜,滿足其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使其榮譽感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以精神上的“所得”成倍抵物質上的差距“所得”,一次高榮譽感的“精神所得'往往能消除長年積累的不公平感,從而能激勵會計人員以更積極的心態(tài)去工作。
高校財務組織的管理者必須重視財務人員的心理健康問題,積極尋求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的渠道,改善他們的工作心理狀況,從而在心理健康的基礎上建立財務人員誠信體系,加強財務人員隊伍建設,提高財務管理水平,使高校在競爭中獲得穩(wěn)定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