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江波 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有限公司
傳統財務管理模式中財務部門往往因會計核算工作復雜繁瑣,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根本無暇顧及財務管理方面的工作。集團企業的財務共享以內部管理為基礎,將財務信息滲透至采購、投資、融資、調研、預算等各類工作環節中,以財務數據助力集團的良性發展,同時集團內日常性的重復率較高且易于標準化的會計核算業務也通過財務共享平臺得以集中高效處理,大大降低了財務部門的工作量。[1]集團企業的業財融合就是指將集團業務與財務工作相互融合,二者共同結合管理,共生互動,財務嵌入業務,業務考慮財務,讓財務數據與信息為集團業務內部管理、外部業務與未來發展提供參考和依據,助力集團企業競爭力的提升,開展集團企業財務共享下的業財融合探析具有重要實際意義。
股東價值最大化一直是集團企業管理與發展的最終目標,正確評估、適當調整與正確決策是集團企業良性發展的重要保障。業財融合的管理模式可及時反饋集團運營與價值的關系,為集團決策與發展提供參考與引導,助力企業發展,促進企業機制的提升。通過集團的財務數據可以分析其發展與運營現狀,通常情況下,財務數據可以真實反映一個集團企業運營的真實現狀,業財融合模式的本質是要實現企業內部財務信息與管理信息的有效整合、分析以及數據成果的有序傳遞,通過業財融合的持續推進,打破傳統財務管理工作在企業管理中的局限,促進了企業內部的部門交流,提升財務信息的整合效率,以科學的分析與風險預測成果助力集團發展決策合理性的提升,提高企業收益。[2]
依托于財務共享的集團化企業要想順利實現業財融合模式的實踐,首先要明確以下三個工作重點:一是業務管理與財務管理的結合促進,如在財務系統中建立企業銷售管理、庫存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人才數據管理等多個業務管理子系統,然后通過財務系統功能實現數據整合和成果生成,為業財融合提供數據基礎;二是內部信息管理,可以指派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集團業財融合系統中業務管理等相關數據的錄入,再通過相關統計數據及信息化處理方式形成企業相關物流、資金現狀等數據成果,最后財務管理部門根據審核后的數據成果為集團活動提供引導性建議;三是要明確財務工作人員在業財融合模式中的重要地位,合理分配財務人員與管理人員的角色定位,打破傳統管理中集團財務與業務管理溝通及職能分工中的局限,賦予財務管理部門信息共享權和一定的業務控制權力。[2]
財務共享下的業財融合管理模式建立過程中,部門及人員間的溝通交流很重要,若財務部門內部及財務人員與其他部門人員的溝通交流不及時、不順暢,勢必會影響集團企業業財融合的實現,由此產生的效益也會大打折扣。[3]因此,建立有效的內部溝通交流平臺,是集團企業業財融合探索過程中的重要基礎保障,交流平臺的建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根據集團內部各部門的職責分工不同,選擇性的賦予部門負責人、會計人員以及集團管理層人員以內部財務信息管理系統的登錄權限,相關管理人員定期(每日、每周或每月)登錄財務系統,錄入本部門的財務數據,確認無誤后提交至系統平臺,以便后續財務會計及管理會計人員登錄系統進行數據獲取、核算等工作,掌握集團企業發展現狀情況,為后續集團投資、建設等提供財務依據;其次,集團企業各子公司端的財務信息與數據可以通過平臺實現與母公司的連接和傳遞,初步形成集團企業的層級分布形態,為集團管理層和決策層在未來工作中審閱并提供參考。[4]
提升對業財融合的重視、著重培養復合型財務人才是業財融合實現的重要基礎,尤其是財務人員要明確財務管理部門在企業業財融合工作中的重要連接作用,提升自身業財融合意識。[1]同時,要對財務人員的綜合能力提升進行重點培育,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由于業財融合的顯著特點就是要實現財務部門與管理部門的互通互聯,財務人員的溝通交流水平直接影響著部門間的互通效率和效果;二是專業分析能力,原因在于業財融合模式下的財務管理部門職能有所變化,其要在傳統財務核算、審核與管理基礎上,結合財務數據與管理數據進行分析解讀從而為集團企業的發展規劃提供有效參考;三是業務理解能力,財務共享下的集團業財融合模式建設,要求財務人員必須從后端的核算、審核工作走向前端的業務管理、實踐工作部分,因而對財務人員的業務學習與理解能力要求有所提升。
業財融合模式的探索與落實是社會經濟迅速發展背景下集團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實現利益最大化的重要選擇之一,同時,業財融合也是企業內部實現財務共享的重要前提。集團企業內部要重視業財融合意識的樹立與提升,積極培育具備業財融合相關技能人才,助力企業業財融合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