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小雯,吳 明,徐大紅,胡 萍,冉仙果
(1.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氣象局,貴州 銅仁 554300;2.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氣象防災減災中心,貴州 松桃 554100;3.貴州省銅仁市氣象局,貴州 銅仁 554400;4.貴州省沿河縣氣象局,貴州 沿河 565300)
氣候是一項重要的旅游資源,影響著人們旅游出行的意愿及旅游體驗,是影響一個地區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國內外學者對旅游氣象舒適度與客流量的關系進行了研究探討,曹偉宏[1]通過研究麗江氣候資料和旅游客流量,得出氣候適宜度與旅游地年內客流量變化有密切關系;孟麗霞[2]等在對蘭州市旅游氣象舒適度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得出蘭州市旅游最適月份,且客流量年內變化與旅游氣象舒適度呈明顯相關性;向紅瓊[3]等研究了貴州省旅游氣象舒適度時空分布特征;敖芹[4]等對遵義市旅游氣候舒適度進行分析研究;F reit[5]等在相關研究中得出旅游與氣候有密切聯系。近年來,銅仁市碧江區旅游業發展勢頭旺盛,且景區管理日益規范,但旅游氣候適宜期還沒有人研究。本文利用多年氣候資料和近年相關景區客流量,以貴州省旅游氣象舒適度標準為標準,研究分析銅仁市碧江區旅游氣象適宜期、旅游氣象舒適度與客流量的相關性、為旅游景點的推介宣傳和客流引導提供參考。
氣象資料來源于碧江區境內銅仁國家基本氣象站20 a(1999—2018年)的整編氣象資料,包括氣溫、相對濕度、風速等。客流量數據為百花渡、天生橋、大明邊城景區2017—2019年數據,來源于各景區票務系統,由區文體廣電旅游局提供。
1.2.1 參照標準 本研究參照貴州省旅游氣象舒適度標準(DB 52/T556-2009)中規定的計算方法、等級劃分標準、等級命名和說明等。
旅游氣象舒適度表達公式為:
式中,SD為舒適度指數;T為氣溫;RH為相對濕度;V為風速。

表1 舒適度等級及分類Tab.1 Comfort level and classification
本研究將大部分人、絕大部分人感覺舒適的等級(-1、0、1等級)對應的時段視為適游時段。
1.2.2 計算方法 利用銅仁國家基本氣象站1999—2018年累年日平均氣溫、日平均相對濕度、風速進行統計,根據旅游氣象舒適度表達公式計算出逐日旅游氣象舒適度指數;利用碧江區月平均氣溫、月平均相對濕度、風速資料,計算得出逐月旅游氣象舒適度指數。
2.1.1 氣象舒適度等級分布特征 表2是碧江區歷年各舒適度等級日數及占全年比例的情況,表中數據顯示,碧江區舒適度分類等級涵蓋-3~3等級,主要集中為-2~2等級。其中較舒適的-2等級日數為101 d,占全年的27.7%;較舒適的2等級日數為64 d,占全年的17.6%;舒適的-1等級日數為51 d,占全年的14%,舒適的1等級日數為53 d,占全年的14.5%;很舒適的0等級日數多達92 d,占全年的25.2%,可見,碧江區氣象旅游條件是十分優越的,適宜于常年旅游。
2.1.2 適游時段分布 表3是碧江區各月舒適度指數(SD)及等級、分類情況表,SD值為各月舒適度指數。表中數據顯示,全年無不舒適和較不舒適(-4、-3、3、4等級)月份;較舒適(-2等級)月份為12月、1月、2月,期間,碧江區處于冬季,氣溫低,體感表現為微冷;較舒適(2等級)月份為7月、8月,此時碧江正處盛夏,體感表現為微熱;舒適月份(-1等級)為3月、11月,舒適月份(1等級)為6月、9月;很舒適月份(0等級)為4月、5月、10月。
表4是碧江區各月適游起止日期及適游日數情況,數據表明,4月、5月、9月、10月整月都為適游時段,十分適合戶外旅游休閑;3月9—31日適游,適游日數23 d,6月1—20日適游,適游日數20 d,11月1—25日適游,適游日數25 d,8月有6 d適宜戶外游玩。從全年來看,碧江區適游期是上半年的3月9日—6月20日,下半年的8月26日—11月25日,全年適游日數共196 d。冬季(12月—次年2月)及最熱月(7月)適游日數均為0 d。

表2 碧江區歷年各舒適度等級日數及占全年比例Tab.2 The number of days of comfort level in Bijiang district over the years and its proportion in the whole yea

表3 碧江區各月舒適度指數(SD)及等級、分類Tab.3 Monthly comfort index (SD), grade and classification of Bijiang Distric
由此可見,碧江區全年均較為適宜旅游,最適宜旅游的時段是3—6月和9—11月。

表4 碧江區各月適游起止日期及適游日數Tab.4 The start and end dates and the number of days suitable for travel in Bijiang District
2.2.1 碧江區旅游景點年內客流量變化特征及原因分析 碧江區代表旅游景區是天生橋、大明邊城、百花渡3大景區,圖1是2017—2019年各月平均客流量變化曲線圖,為排除2017年5月、2018年6月國際龍舟賽對大明邊城景區客流量的巨大影響(2017年5月、2018年6月客流量分別是當年月平均客流量的5.28倍、4.84倍),已將上述月份的數據予以剔除。

圖1 碧江區3大景區客流量年內變化趨勢Fig.1 Change trend of passenger flow of three scenic spots in Bijiang District in the year
圖1數據變化趨勢顯示,3大景區客流量在上下半年各有一個峰值,除百花渡景區峰值上半年出現在3月、下半年出現在11月外,大明邊城、天生橋景區上下半年峰值均分別出現在5月、10月,總客流量變化呈“雙峰型”特征,上半年5月達到峰值、下半年10月達到峰值;3大景區12月、1月客流量都相對較少;2—4月,除大明邊城景區2月客流量高于3月外,其余景區客流量均逐月上升,且總客流量呈逐月上升趨勢且增速較快;5—6月客流量下降,6—8月逐漸上升,至9月,除天生橋景區數客流量與8月基本持平外,其余景區及總客流量均下降。9—10月,各景區及總客流量大幅增長,11—12月客流量下降。
5月、10月出現峰值的原因,可能由于5月、10月碧江區氣象舒適度為“很舒適”,對游客的外出產生積極影響,且受到五一、國慶黃金周影響;12月、1月、2月客流量少,可能與該時段氣象舒適度等級為“較舒適”、體感表現為“微冷”、人們出游積極性不高有關。2—4月客流量總體上升,可能受到舒適度等級上升、各處“春暖花開”的影響;6月、9月雖“舒適”,但客流量并不算高,可能是由于中高考、開學及受10月黃金周出行計劃影響,反之7月、8月雖“較舒適”、體感表現為“微熱”,但客流量并不低,可能是由于學生放暑假外出活動有關。
2.2.2 碧江區旅游景點年內客流量隨舒適度等級變化特征 表5為碧江區3大景區2017—2019年各月平均客流量在相同舒適等級月份的合計。

表5 碧江區三大景區2017—2019年各月平均客流量在相同舒適等級月份的合計Tab.5 Total monthly average passenger flow of three scenic spots in Bijiang District in the same comfort level from 2017 to 2019

圖2 碧江區氣象舒適度與天生橋(a)、大明邊城(b)及白花渡景區(c)客流量關系擬合曲線Fig.2 Fitting curve between meteorol ogical comfort and passenger flow of Tianshengqiao(a)、Damingbiancheng(b)、baihuadu scenic spot(c) in Bijiang District
由表5可以看出,從微冷,部分人感覺不舒服(-2)到絕大部分人感覺舒服(0),天生橋景區、百花渡景區客流量呈上升趨勢,大明邊城景區客流量總體呈上升趨勢;從絕大部分人感覺舒服(0)到微熱,部分人感覺不舒服(2),3大景區客流量整體呈下降趨勢。由此可見,天生橋、大明邊城、百花渡等3個景區客流量與氣象舒適度等級具有一定的相關性。
2.2.3 碧江區旅游客流量與舒適度的相關性分析 圖2是碧江區氣象舒適度與3大景區客流量關系擬合曲線。天生橋、大明邊城景區擬合方程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81,0.75,均通過α=0.01的顯著性檢驗,百花渡景區擬合方程的相關系數為0.69,通過α=0.02的顯著性檢驗,說明各景區的客流量與舒適度都具有較好的相關性。根據月短期氣候預測推算當月氣象舒適度,可初步判斷天生橋、大明邊城、百花渡3大景區的客流量,考慮影響客流量因子的多樣性,不單一是氣象舒適度的影響,故在進行推算時,宜考慮重大活動,重要節假日帶來的影響,如五一、端午、寒暑假及國慶等節假日帶來的客流量激增。
①碧江區旅游氣象條件十分優越,上半年的3月9日—6月20日,下半年的8月26日—11月25日均適合旅游,全年適游日數多達196 d。
②碧江區3—11月屬于旅游季,3月、4月、5月、7月、8月、10月、11月游客較多,特別是5月、10月,客流量分別達到上下半年峰值,旅游管理部門應做好游客引導,同時來碧旅游游客可選擇前后月份錯峰出行;6月、11月客流量環比下降。盛夏(7—8月)雖然天氣炎熱,但由于暑假等緣故,客流量較6月反而有明顯上升,景區宜強化防暑措施等。
③碧江區各景區客流量與舒適度具有較好的相關性,氣象部門可通過月短期氣候預測推算當月氣象舒適度,初步判定景區的客流量。考慮影響客流量因子的多樣性,在進行推算時,宜考慮重大活動,重要節假日帶來的影響,如五一、端午、寒暑假及國慶等節假日帶來的客流量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