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兆麟
對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而言,外國媒體和外國人士中,既有友好的,又有敵對的。
1949年10月3日的英國《泰晤士報》4版刊登了來自香港記者的北京報道,說:“這是亞洲一個劃時代的歷史時刻,雖然不是所有的中國都在共產黨的手中,但毫無疑問,無論好壞,這是擁有近5億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同質種族群體的政府。”報道還別有用心地說:“除了蘇聯,沒有外國代表參加北京的開國典禮。”
《泰晤士報》和美國的《紐約時報》、日本的《朝日新聞》等著名世界大報,幾乎都在這幾天的同樣時刻,簡單地介紹了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的生平。西方媒體中,除英國報道稍為詳細外,其他國家似乎都輕描淡寫,竭力縮小這一重大事件的影響。
相反,在友好國家及其媒體中,卻是另外一番景象。蘇聯首都莫斯科各報均刊登了中國政協首屆會議的消息,并全文發表毛主席的開幕詞。捷克、波蘭、匈牙利和英、法、丹麥等國進步報紙亦以顯著位置刊登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
從當時《人民日報》的國際報道中獲知,第一個向中共發來賀電的外國共產黨是匈牙利工人黨。最早向我黨致電祝賀的西方國家共產黨是法國共產黨和奧地利共產黨。第一個發表專文,熱烈贊揚新中國誕生的是英國共產黨領袖波立特。新華社全文翻譯了文章,并發了通稿。
(摘自《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