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樓

要如何養一個受歡迎的男孩?大人要怎么做,他的未來才能如父母期盼般幸福?可以給大家5個建議。
加拿大學者一項研究表明:家庭幸福的秘訣是家人之間一起做家務。在夫妻共同協作或家務承擔大體均衡時,雙方的婚姻幸福感越強。男孩在充滿幸福感的家庭中成長,未來也更容易收獲幸福。
許多研究表明,父親一起分擔家務的家庭,男孩會更加有擔當。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父親的出現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爸爸做家務的行為,會被兒子模仿,可以培養他的家庭責任感,還能增強他與別人的協作能力。
我之前看到沙溢分享了一個在家的視頻。他在廚房認真準備午餐,切菜手法利索,配菜也是有條不紊,一看就是“老手”。他曾透露過,自己和胡可在家分工明確,胡可負責收拾屋子,他則負責一日三餐。兩個兒子在他的影響下,成了媽媽的貼心小棉襖,經常幫媽媽分擔家務活。從小就懂得父母的不容易,讓兩個小孩的身上儲存了更多的責任感和上進心。
李玫瑾教授曾在《中國家庭幸福系統》中提到:父母從小要給孩子植入分享家務的概念。哪怕是讓孩子幫著拿一雙拖鞋,倒一杯水,都能從小引導孩子成為一個會照顧父母的人。一旦孩子把照顧父母當做既定的事實,這才能夠幫助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點一點肩負起應有的責任。這種責任感會延續至他與別人的關系中,讓他給人留下靠譜、踏實、貼心的印象。
我們總是習慣讓男孩強大,男孩委屈了只能強忍淚水,害怕了只能故作堅強,受傷了只能自己在角落舔舐傷口。可是我們卻忘了,他是個男孩子,更是個孩子。他的情緒需要被看見,情感需要被認可,需求需要被滿足。不被允許哭泣的男孩,就如同用石頭把他情感渲泄的通道強行堵住,強行中斷他的自愈程序。長此以往,孩子的垃圾情緒會在心里郁積成山??傆幸惶?,這座大山會悄無生息地把他壓垮。
之前看過一部電影《Boys Don'tCry》,里面的男孩情緒一直被限制。準備運動時,旁人告誡他:“你要勇敢點,好嗎?”傷心難過時,媽媽罵他:“你為什么要哭?請做個大男孩好嗎?”一直壓抑著情緒的男孩,有一天終于失控了,他舉起拳頭揮向了同學。
實際上,幼年階段的男孩,語言表達能力和情緒控制能力都比較弱,他們的情感更脆弱,情感需求更旺盛,哭則是他們表達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不允許男孩哭,男孩并不會更堅強,只會因為情緒需求不滿足,而充滿垃圾情緒,這些情緒會在他未來的人生,以不同的形式宣泄出來。而受到波及的將會是未來出現在他生命中的每一個人,一個容易情緒失控的男孩,很難找到那個愿意真心相待的人。
記得之前有位明星在節目中開玩笑說,反正我家生的是男孩,不吃虧。這種心態真的還挺普遍的??此埔痪渫嫘υ挘鋵崫撘庾R里也有認同這種想法的傾向。如果在養育兒子的過程中遵循這種觀念,他們長大后很難會尊重女性,甚至還會形成男性的優越感,惹人厭棄。
許多父母知道要教會女兒自愛,卻忘記要教會男孩尊重女孩。最后讓男孩把不尊重女孩變成習慣,把物化女性變成價值觀。不懂得尊重的男孩,長大后進入一段關系中,也很難收獲真正的幸福和愛。
所以,家里有男孩的,一定要從小事做起,教會他尊重女性。想要對方做什么時,要先征得她的同意;女孩說不時,不要用巴掌強迫;為他展示,爸爸如何對待媽媽,讓他看到溫柔體貼的真正含義。留意他和女孩每一次的相處,糾正他每一個思想和行為的小偏差。
尊重女生,是男生最高貴的修養。讓男孩像尊重自己一樣,尊重每一個人,尊重每一個女孩子。
如今社會競爭激烈,生活節奏快,大家處事的態度也越來越暴躁。我之前在公園聽一位年輕的母親教育自己的孩子說,學校里有人對你態度不好,你就打他,打不過就回來告訴媽媽。當時就震驚了我,教育孩子用暴力解決問題,他們一輩子都不知道溫柔為何物,更不會有機會享受別人給予的溫柔。
實際上,教會男孩溫柔比教會女孩更重要。女性天生屬于弱勢,面對男性的暴力可以說毫無反擊之力。溫柔是男孩走向強大的必修課,教會男孩溫柔,這會成為他性格中最閃亮的發光點。而我們大人也要控制住內心暴躁的魔鬼,告訴自己保持溫柔,溫柔的父母,必不會養暴躁的男孩。
很多男孩不注重整潔、不愛收拾,大人們可能覺得無所謂。殊不知,生活中的自理能力也會遷移到孩子的學習、做事上來,影響孩子的秩序感與專注力的培養。不注重自身衛生,不愛干凈的男孩是不會受大家歡迎的。
整潔、干凈的環境不僅能幫助孩子更快地靜下心來、集中注意力,還更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而有不良儀容習慣的男孩,長大后人際關系和工作上都容易受到影響。所以,越早培養孩子講衛生的習慣越好。
可以制定行為標準,和孩子共同遵守,逐漸形成習慣。很簡單的,飯前便后洗手,多久換一次襪子、洗一次澡、修剪指甲等等,在做家務時多多邀請孩子參與,鍛煉孩子勤動手的習慣,東西用完、玩具玩完放回原處,教孩子學會整理房間、疊衣服等生活小技能。
最重要的,還是爸媽要在孩子面前做好表率作用,以自身的行動耳濡目染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