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酈薇

商代 鳳紋犧觥上海博物館藏
如果請你列舉一些帶有“牛”的漢字,你會想起哪些呢?“牢”“牧”“犧”“牲”“牽”“物”……哎呀,真是多得數也數不清!你知道嗎,這些帶有“?!弊值臐h字,它們的形成追根究底都與牛這種動物有關。
早在幾萬年前的舊石器時期,原始人就會用石頭制成的工具去獵捕野牛??脊艑W家在北京周口店的山頂洞等洞穴遺址里發現了大量野牛骨骼的化石,這證明了野牛肉在當時已經成為人們主要的食物之一。后來,人們試著把這些脾氣暴躁的野牛圈養起來,讓它們繁殖出更多小牛,并訓練它們去耕地或者拉車。
甲骨文里的“?!弊直憩F的是一個牛頭的正面形象,上面兩條向上彎的曲線代表牛角,下面的斜線代表牛耳。甲骨文的“牢”字,表現的就是一頭牛被養在牛圈里的模樣,所以“牢”最早的意思是飼養牲口的圍欄,后來引申為關押犯人的牢獄。還有“牧”字在甲骨文里像是一個人手里拿著棍子正在驅趕一頭牛,表示放牛,這個字后來泛指放牛、羊、馬等牲口。

到了商周時期,人們經常舉行大型的祭祀典禮。在這些典禮活動中,牛就是高級的祭品?!盃奚边@個詞最初指的就是用來祭祀神靈的牛,“犧”是毛色純正漂亮的牛,而“牲”指供祭祀用的一整頭牛。而如今,“犧牲”已引申為某人為了正義的目的而舍棄自己的生命或權益。
牛作為重要的祭品,它的形象經常出現在青銅器上,比如這件收藏于首都博物館的伯矩鬲(lì)上就遍布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牛頭紋飾。它的蓋頂中央有兩個立體的小牛頭;蓋面上用浮雕的手法刻畫出兩頭牛,它們張開嘴露出鋒利的獠牙,牛角高高翹起,真是威風極了;銅鬲的三條腿上也各有一個牛頭,它們怒目圓瞪,仿佛正與敵人對峙。工匠既塑造出了牛角的硬挺,又表現出了牛耳的柔軟,伯矩鬲反映了當時極其高超的青銅鑄造工藝水平。

西周 伯矩鬲 首都博物館藏
魏晉南北朝時期,因為戰爭頻繁,馬都被征用上了戰場,再加上居住在南方的東晉貴族習慣身穿寬袍大袖,不適合行走,所以牛車就成為他們最青睞的交通工具。你看,這是收藏在六朝博物館里的一組文物,牛車里還放著憑幾,方便乘車人倚靠休息,想必坐在車里是既平穩又舒適的。再看走在牛車前面負責牽牛的仆人,我們自然就明白了“牽”字的出現為什么也和牛有關。
牛不僅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它還被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比如魯迅《自嘲》一詩就曾說“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那么,“孺子?!钡降资鞘裁磁D兀?/p>
“孺子?!币辉~出自《左傳》中的一則典故:齊景公有個孩子叫荼(tú),齊景公特別疼愛他,甘愿自己嘴里叼著繩子,讓荼像牽牛一樣牽著自己走,不料荼不小心跌了一跤,把齊景公的牙齒給拉掉了?!叭孀印钡囊馑际呛⑼?,“孺子?!弊畛跤脕硇稳莞改笇ψ优倪^分疼愛。魯迅那句詩的意思是對敵人絕不屈服,但甘愿像牛一樣俯下身子為人民大眾服務。所以,“孺子?!焙髞矶啾扔餍母是樵笧槿嗣翊蟊姛o私奉獻的人,象征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

東晉 陶牛車及俑群 六朝博物館藏
除了無私奉獻,人們還賦予了牛很多美好的品德,比如吃苦耐勞、忠誠可靠、孝敬父母、關愛親人等。云南省博物館收藏了一件?;~案青銅器,塑造了一只猛虎正在撲咬一頭壯牛,但令人困惑的是,這頭壯牛絲毫未顯露出驚慌的神色,而是默默隱忍。原來,它的身下正護著一頭小牛犢。簡簡單單的造型傳達了父母對兒女無微不至的關懷。這也詮釋了為什么人們常用“舐犢情深”一詞來形容感人至深的親情。
牛勤懇、忠誠、無私,幾千年來一直陪伴著人類,不僅幫助我們干很多活兒,還給我們帶來很多好運呢!

戰國 牛虎銅案 云南省博物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