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笑冬 康麗娜 裴洪亮
摘要:配網工程物資具有需求不確定性、緊急供應要求高、交貨集中、覆蓋面廣的特點,物資供應已成為確保配 網工程建設完成的關鍵環節。文中通過優化省公司需求計劃、合同簽約、合同履約、配送調度等業務環節,重塑履約流程,建立科學合理的主動履約式物資調配體系,極大滿足配網工程建設、配網日常運行、應急搶修物資供應的需要,對大型電網公司物資供應保障工作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關鍵詞:配電網; 協議庫存; 儲備定額
開展傳統倉庫供應物資與協議庫存物資協同智能調配研究,差異化定制智能車載移動倉儲,建立合理的儲備定額,借助科學的倉儲網絡布局以及規范化的倉儲管理標準,按照動態定額儲備、區域互補協同、實時按需補庫模式運作,能有效解決供求變化不確定性問題,提升物資需求不明確情況下保證物資供應的可行性,有利于實現電網 企業與物資供應商的“雙贏”。
1 當前配網物資管理現狀與存在問題
隨著智慧供應鏈的發展,配電網物資供應的及時性和經濟性已經得到了很大提升。當前物資供應主要包括電網企業傳統倉庫供應和協議庫存廠家負責配送。傳統倉庫供應模式需求響應及時,但其數量少、占地面積大、周轉時間長,出庫需二次檢測,且易形成“牛鞭效應”,管理成本和難度持續增加。2013 年,國家電網公司創造性的提出協議庫存采購方法,較大程度解決了配網物資采購時間跟不上需求時間的矛盾。但配網項目綜合計劃調整因素大,設計深度不夠,且施工不確定性高。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及法律意識的提高,對供電可靠性和優質服務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使得原有的松散型配網供應管理模式越來越不適應配網發展的需要。配網項目物資供貨期一般集中在每年9~12 月份,所需物資種類繁多,項目量大且比較分散,基本涵蓋所轄地區的大部分村鎮,隨著國家對配網投資加大,物資供應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物資到貨壓力很大,絕大部分供應商均向多家省公司同時供貨,存在爭奪產能情況。然而同大范圍配網項目建設的物資需求相比,省公司在物資合同履約體系、物資庫存儲備、合同履約評價等方面存在較多問題: 一是需求計劃提報與合同簽訂不能協同配合,存在需求計劃提報不準確,合同簽訂過程中,因超概算、超內控問題無法簽訂等問題; 二是缺乏“主動服務、全程跟蹤”的物資調配體系,不能統籌調配庫存和供應商資源; 三是沒有配網物資供應商寄售儲備,無法根據實際需求及時完成各類物資的供應保障工作; 四是被動服務的配網物資供應模式不能滿足工程實際需要; 五是不能科學評價產品質量及供應商履約服務水平,未能發揮質量監督的作用。
2 傳統倉庫供應物資與協議庫存物資協同智能調配
差異化定制智能車載移動倉儲,基于合理的動態儲備定額,通暢的區域互補協同,高效的實時按需補庫,依托于電網企業與供應商信息數據交互共享,實現配網項目物資需求響應及時,有效提升供應商履約積極性,探索出一種企業間合作雙贏的庫存管理新模式。
2.1 差異化定制智能車載移動倉儲
基于傳統廂式貨車定制車載移動倉儲,集成無線射頻識別、溫濕度控制、GPS 定位、全息影像監控、智能鎖防盜等功能,滿足物資儲備條件的同時實現物資出入庫以及運輸全程可視化。綜合考慮物料物理特性、存儲要求,配送通道限高、限重、 限號等限制條件,重大工程項目物料緊急配送綠色通道開辟等因素,動態差異化選取智能車載移動倉庫,靈活滿足各類需求場景。
2.2 智能預測儲備定額
基于物資儲備定額歷史年度信息( 年度計劃、實際用度、工程需求峰谷周期特征等),綜合專家經驗,建立物資儲備定額年 度滾動估計預測模型,實現倉庫儲備定額的動態預測,在庫存允許范圍內,尋求最優儲備定額,改變既有配網物資儲備定額主觀依賴性強的特點,切實保障電網企業生產建設、運維、應急搶修等活動的正常開展和供應商的成本效益。
2.3 區域互補智能調配
基于各電網企業所屬區域及管轄范圍,綜合考慮本地區電網發展水平,交通運輸能力,倉庫網絡布局,區域間庫存物資相互補充協調,可實現儲備定額的進一步優化。單次需求訂單過小,不利于供應商物流成本控制的情況下,由自有儲備滿足需求響應,如儲備不足,可由區域互補智能調配。若需求超出區域聯供能力,則應觸發供應商適當超額配送,有效提升物流經濟性,差額物資可就近入庫。
2.4 高效實時靈活補庫
利用倉儲信息化和可視化建設為電網企業與供應商之間建立信息深度共享基礎平臺,電網企業某類物資的庫存信息以及一段時間內的需求信息等供應商可以及時掌握,電網企業也能實時掌握供應商相關貨物庫存信息,雙方做到信息互通。參考各區域儲備定額,供應商可將被動式供給轉變為主動式供給,實時高效,并可合理安排物資配送時間和數量,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3 智能移動倉儲供應模式應用策略
針對不同地區電網企業地理位置分布,結合工程項目特點,制定合適的移動倉庫配置方案,差異化移動倉庫功能定位,以不同的預算額度滿足企業的需求。根據移動倉儲不同配置方案的前期投入,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基礎上合理配置其智能化設備。也可由需求企業共同出資,增加移動倉儲數量,共享規模紅利。委托專業機構負責移動倉庫設備維護保養,確保硬件裝置可靠運行。不斷優化智能控制算法,為物資配送及時性和 經濟性提供保障。并可推廣應用于輸變電施工項目,代替現有施工現場簡易臨時倉庫,有效改善物資倉儲條件,也可應用于大型企業、政府部門物資調度規劃,作為城市企業移動共享空間。
結束語:
本文提出了一種配網物資智能移動倉儲供應新模式,服務于優化營商環境的業擴及搶修項目,并作為現有物資供應方式的有效補充。通過建立移動倉儲定額智能預測模型,實現有限倉儲空間物資儲備定額的年度最優滾動估計。在移動端,車載集成各類智能化功能,靈活滿足移動倉儲多場景實時應用需求;在調度端,綜合考慮物料屬性差異、配送路徑限制,物資需求時效性等動態約束,智能決策最優經濟配送方案。在有效計及物資供求不確定性的同時,提升了配網物資調度供應的經濟性和時效性,為電網建設和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了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袁黎. 江蘇電力配農網項目物資供應模式研究[J].? 2021(2015-12):169-170.
[1]冒波波, 陸黎明, 季海華. 配電網物資智能移動倉儲供應模式研究[J]. 科技風, 202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