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導語
一個民族最大的資源是文化,最能打動人心的也是文化。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無數文人墨客以文字為媒,歌詠大千世界,抒寫真情實感。他們的文字,記錄著歷史滄桑,勾畫著時代風情,展示著自我風采,形成了多樣的文化風貌、文化情懷。
時文賞讀
中國古代文人的家國情懷
◎劉金祥
家國情懷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優良質素和閃亮因子,是華夏兒女最真摯的情感歸宿和最濃烈的精神底色。在國人的傳統觀念里,國與家緊密相連、休戚與共,家是縮小的國,國是放大的家,個人命運與民族存亡息息相關?!睹献印分姓f:“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薄洞髮W》言:“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庇需b于此,古代許多開明之家賢達之士恪守“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信條,注重以家訓家規來教誡家人和子弟,以詩詞家書來蒙養門生和后人,啟發和引導他們勤學奉公、崇德向善、敬業樂群、恤民效國。例如被視為中國古代士大夫楷模的范仲淹,先后編寫了《告諸子及弟侄》《六十一字族規》和《義莊規矩》等家訓族規,以此濡染和教化范氏子弟和族人,其后又經其子范純仁不斷調整完善和親身指導實踐,使得范氏家族后世才俊輩出,很多成為對國家貢獻卓著的棟梁之才。再比如《誡伯禽書》《命子遷》《誡子書》《顏氏家訓》《包拯家訓》《誨學說》《袁氏世范》《朱子家訓》和《弟子規》等經典家訓家規,大都圍繞治家教子、修身做人來展開。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國情懷與其說是一種情感訴求和心靈皈依,不如說是一種生命自覺和文化承續。無論是《禮記》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價值追求,還是《岳陽樓記》中先憂后樂的責任擔當,抑或是《病起書懷》中“位卑未敢忘憂國”的使命驅動,家國情懷往往與懾人心魄的文學書寫緊密相連,與情真意切的詩意表達密不可分。中國古代文人是在幾千年風雨水火中熬煉出來的,家國情懷不僅融進他們的血液里,而且遞嬗為他們的人文基因。這些基因延續了一代又一代,使中國古代詩詞既潛蘊著眷顧家庭的孝悌,又凸顯著報效國家的忠貞,不絕如縷地傳承著中華文脈的“道”統。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邶風·擊鼓》篇記載:“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本意就是指戰友們相互約定“齊赴疆場共生死,終生相伴不分離”。儒家經典著作之一的《禮記》“儒行”篇教導儒生“茍利國家,不求富貴”,于兩千多年前就將中國儒家的人文理想融入個人價值取向之中,成為鞭策歷朝歷代知識分子修齊治平的箴言和信條。晚清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林則徐還將這一信條發揚光大為“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從政理念。三國時著名詩人曹植在《白馬篇》中寫下“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這句曠世名言穿越浩茫歷史時空,砥礪后人矢志保家衛國。
憂患意識、入世精神是古人家國情懷的重要標識。在國家祥和安寧、政治清明的承平年代里,尚有范仲淹等文人士子懷揣濟世之心,揮筆寫就了激發后人心智的優秀作品;而當外敵入侵、國難當頭的危急時刻,更有一批投軍御敵的仁人志士,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垂范后世的不朽篇章。文天祥把自己的命運和國家前途緊緊聯系在一起,誓死不降元軍,最終留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于謙帶領明軍大敗瓦剌,迎回明英宗,寫下了流傳千古的《石灰吟》,“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一句垂青后世,彪炳萬代。還有陳子龍的“不信有天常似醉,最憐無地可埋憂”,夏完淳的“縞素酬家國,戈船決生死”,黃遵憲的“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譚嗣同的“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梁啟超的“誰憐愛國千行淚,說到胡塵意不平”,秋瑾的“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等等,振聾發聵,蕩氣回腸,浸透著詩詞作者的家國情懷和時代擔當。
(選自《文藝報》2019年2月18日,有刪改)
賞析
家國情懷是古代文人士子對國家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高度融會和系統集成,是一種深層的文化心理密碼。展開中國古代詩書的浩瀚長卷,我們讀到的是家與國的一體,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的同頻共振。一方面,古代文人借詩言志、以文詠情,詩詞歌賦成為他們表達家國情懷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不讀詩書,無以言志,當我們回望歷史時不難發現,正是在古代詩書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滋養下,眾多仁人志士特別是青年一代,才厚植起家國情懷。
佳作風采
抉 擇
◎胡玉婷
我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寒窗苦讀十年,只想為國效力,但是,我卻不知道,我曾堅定向往的,竟是吃人的地獄……
乾元二年春,鄴城發來急報,唐軍兵源緊缺,于是我被派去跟隨一名老吏,四處征兵。
路途上,我親見了天災,也見證了人禍。路旁白骨累累,百姓餓的餓死,病的病死,整個世界活像一個地獄。
眼前是一個破敗的村莊。
傍晚將近,夕陽一點一點地跌落下山。秋風凄厲,猶如鬼泣,幾只烏鴉飛過,發出呱呱的叫聲,盤旋在這座沉寂的村莊上空,久久不散,一片死寂沉沉的景象。
似乎是因為抓不到人,帶頭的老吏有些煩躁了。其實,我在村口時便望見有位骨瘦如柴的老翁逃走了,只是我沒有吭聲?!拔覀兎诸^行動,你帶著幾個人往那邊走,到時候在村口會面?!崩侠糁笓]完,獨自帶著一撥人率先離開了。我只好按照命令朝另一頭出發。
村里像是荒廢了許久,路兩旁的大門緊鎖著。突然,在道路盡頭的拐角處,有一家還亮著燈火?!鞍?!前面那個,對,就是你,干什么的?”我身旁的部下高聲嚷道。前方的黑影頓了頓,轉過身來,是位老婦人。
那老婦人一見到我們,二話不說,撲通一聲跪在地上,淚水瞬間淌了出來,她一邊哭,一邊哀求:“行行好,我們家實在是沒人了。”似乎是怕我們起疑心,那老婦補充道,“家里的三個孩子全都被送上了戰場,兩個戰死了啊……”但是部下仍兇狠地罵道:“老東西,你要是敢騙我的話……”話音未落,屋子里傳來一陣嬰兒的啼哭聲。“好呀,你果然在騙我!”部下說著便要進屋,那老婦慌忙擺手道:“不是的,不是的,那是我可憐的小孫孫,孩子他娘還在奶孩子呢……”部下不耐煩地說:“我可管不了這么多,反正每家每戶都要出人。”那老婦哭道:“實在不行的話……把我抓去吧……”
看著眼前的老婦人,我想到了自己年邁的父母,他們可還安好?我寒窗苦讀數十載,究竟是為了什么?不就是想要守護這百姓和江山嘛!
我的心不禁隱隱作痛。“算了,你走吧,就當什么事也沒發生過?!蔽乙灰а?,對著那婦人說道,內心的良知替我作出了選擇。
“不可呀……這怎么跟老大交代?”部下難以置信。
“我……我愿意接受懲罰?!?/p>
細雨飄落,我臉上有微涼的觸感,分不清是雨水還是淚水。
天,還會晴嗎?
【湖南長沙市岳麓區博才培圣學校,指導老師:尹宏】
點評
作文以富有厚重感的文字,描繪出杜甫《石壕吏》中的場景,表現出家國憂患的文化情懷,也點出了“抉擇”的本質;采用第一人稱敘述,更具代入感;在與老婦人的對話中,突出了“我”的良善和擔當。作文用細膩的環境描寫,如“夕陽一點一點地跌落”等,從側面烘托了天災人禍對百姓的危害,象征著唐王朝由盛轉衰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