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理由
中考語文課標要求中學生關注社會,關心時事,準確把握時代脈動。中考閱讀文本選擇與“時代精神”有關的議論文,意在考查中學生閱讀、理解、思辨的能力,引導其對社會、人生和個人進行深入思考,擁有家國天下的胸懷抱負和思接千載的開闊視野。
文本閱讀一
由“興國之光”談艱苦奮斗
◎樂 其
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延安后不久,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挺拔的身材,高高的鼻梁,不俗的談吐,身上總是背著一架相機,采訪對象從中共領導人、紅軍將領到普通紅軍戰士和群眾。他就是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斯諾對延安的一切無不感到新鮮和振奮,當他看到紅軍領導人毛澤東穿打補丁的衣服、周恩來睡土炕、彭德懷身上是用降落傘布做的背心、林伯渠臉上架著用繩子纏著一條腿的眼鏡時,斷言:這是可貴的“東方魔力”,這是中國人的“興國之光”。斯諾說的這種“興國之光”,就是艱苦奮斗的精神。
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黨我軍發展壯大的傳家寶。早在井岡山時期,紅軍缺衣少糧,缺醫少藥,甚至連鹽都吃不上。然而,艱苦的生活和極度的困難沒有嚇倒英勇的紅軍。一曲“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的歌謠,唱出了紅軍將士不畏艱苦、頑強奮斗的樂觀精神。在抗日戰爭的艱苦歲月里,國民黨多年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幾乎把延安逼入絕境。為了擺脫困境,黨中央號召軍民開展大生產運動,毛澤東同志和大家一樣開荒種菜,周恩來同志親手紡線,朱德同志背著籮筐拾糞……這一切,不僅給廣大軍民以極大鼓舞,而且在黨史上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艱苦奮斗精神,是一種強大的感召力和向心力。抗日戰爭極度艱苦的1940年,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回國考察、慰問抗日將士。毛澤東同志用自己親手種的蔬菜招待陳嘉庚,菜肴中的一只雞還是向老鄉借的。而在不久前,蔣介石在重慶隆重設宴款待陳嘉庚,一頓飯便花費了800大洋。兩相對比,陳嘉庚十分感慨:“中國的希望在延安。”“打斷骨頭還有筋,剝了皮肉還有心,只要還剩一口氣,爬也爬到延安城。”正因為如此,當年全國各地的熱血青年向往延安,許多人克服重重困難,奔著寶塔山而來,匯集到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
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堅持與群眾同甘共苦,不搞半點特殊。新中國成立后,盡管物質生活條件有了改善,但他們依然過著儉樸的生活,保持著艱苦樸素的作風。毛澤東同志一件毛巾睡衣穿了多年,上面綴了73個補丁;周恩來同志用餐,一片菜葉抹碗底;朱德元帥常年家常便飯,稱“粗茶淡飯最相宜”。老一輩革命家言傳身教、以上率下,形成了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今天,生活條件雖然好了,但艱苦奮斗這筆寶貴精神財富不能丟,奢侈浪費的習氣不能沾。
艱苦奮斗有著深刻的內涵,不僅包含要保持崇尚節儉的生活作風,更意味著要激揚銳意進取的奮斗精神。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奮斗。我黨我軍誕生在民族危難之時,成長于艱苦斗爭之中,不僅要面對強大的敵人,而且生存環境極其惡劣,物質生活極為艱苦。然而,正是靠堅定的理想信念和艱苦奮斗精神,我們從荊棘坎坷中走出了一條成功之路、勝利之路。無論是井岡山斗爭“橫掃千軍如卷席”,還是長征途中“風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饑志越堅”;無論是抗美援朝志愿軍身上的“謎一樣的東方精神”,還是高原官兵“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境界更高”,貫穿其中的都是勇于擔當、不怕犧牲、百折不撓、一往無前的精神。今天,在實現偉大夢想的征途中,我們更須發揚艱苦奮斗、銳意進取的革命精神,跨過新的“雪山”“草地”,攻克新的“婁山關”“臘子口”,不斷續寫艱苦奮斗的新篇章。
歷經百年征程,“興國之光”依然閃耀。新時代弘揚艱苦奮斗精神,就要從黨史中汲取豐富營養,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精神和歷史擔當,自覺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引領方向;就要像革命先輩那樣,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勇挑重擔、苦干實干,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留下許黨報國強軍的奮斗足跡;就要結合新時代要求,立足本職崗位,努力創造一流工作業績,讓艱苦奮斗精神代代相傳、永放光芒。
(選自《解放軍報》2021年4月13日,有刪改)
訓練
1.這篇議論文開頭引用埃德加·斯諾去延安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圍繞中心論點,從哪幾方面展開了論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時代如何弘揚艱苦奮斗精神?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結合自身,談談如何繼承艱苦奮斗的精神。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本閱讀二
榜樣是看得見的哲理
◎李 拯
①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
②在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上,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評價了英雄模范的豐功偉績和鮮明品格,他號召大家敬仰英雄、學習英雄,并以此為榜樣,矗立起愛國奉獻、擔當作為的精神燈塔,把個人奮斗匯入逐夢復興的時代洪流。
③赤膽忠心獻身國防事業,鞠躬(jìn cuì)推動科技創新,一輩子深藏功名、埋首奉獻……拳拳愛國心、殷殷報國情,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是千千萬萬為黨和人民事業作出貢獻的杰出人士的代表,是時代的榜樣。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
④忠誠是事業之魂。英雄模范心中洋溢著對祖國的深沉大愛,生命里盛裝著對人民的無限忠誠。為了給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項目選到合適的臺址,南仁東每天翻山越嶺,走遍了貴州上百個窩凼,只是為了“中國的天文學研究就有可能領先國際幾十年”。英雄模范之所以能夠以非常之品格成就非常之事業,最大的精神支撐就是家國情懷,最大的事業支撐就是對黨和人民事業的忠誠擔當。
⑤? ? ? ? ? ? 。英雄模范不是一天煉成的,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英雄模范向人們展示著執著的價值。于漪用68年的從教生涯,寫下了“站上講臺就是生命在歌唱”的教育傳奇,她所展現的執著,就是為國為民奉獻的志向堅定不移,對黨和人民事業的堅守無怨無悔。這種志不改、道不變的堅定,這種積跬步、至千里的堅持,源源不斷地為我們提供實現精彩人生的精神動力,也是我們這個時代所呼喚的品質。
⑥樸實是人格之本。“誓干驚天動地事,甘做隱姓埋名人。”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無私奉獻,不計個人得失,舍小家顧大家,這是英雄模范們所共有的樸實人格。朱彥夫在戰場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退伍后仍默默付出,擔任村支書25年,帶領群眾治山治水、脫貧致富。英雄模范的感人事跡充分證明,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
⑦“榜樣是看得見的哲理”。我們謳歌英雄、崇尚模范,不應該止于“誠心正意”的敬仰,而應該有起而行之、始于足下的行動。向英雄學習,在自己的賽道上頑強拼搏,讓個人奮斗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涓滴之水終將匯聚成不可阻擋的時代洪流。
(選自“人民網”2019年10月1日,有刪改)
訓練
1.根據拼音寫漢字。
鞠躬jìn cuì(? ? )
2.聯系上下文,在第⑤段橫線上填上合適的句子。
3.本文的中心論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事例放入文中哪一段最合適?請闡述理由。
兩次獲得“戰斗英雄”榮譽稱號的張富清,60多年來刻意塵封功績,退役轉業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最艱苦的來鳳縣工作,甘愿為貧困山區默默奉獻一生。
放入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段最合適。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