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
【技法闡釋】
讀后感是中學的常見文體。閱讀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一句名言、一段歌詞,都可以把自己的具體感受、所獲啟示寫成文章,這就是讀后感。寫讀后感,重點不是敘述作品,而在于表達自我感受,寫出對字句、文風、作品、主題等某方面的獨特感受,不能泛泛而談,最好進行深處挖掘。
叔本華在《論讀書》中說:“如果你覺得讀書就是為了模仿別人的想法,那么這是思想上的懶惰。請丟開書本自己思考?!币虼?,我們要學會分析。面對一個問題,我們要拋棄潛意識里從最熟悉的方面思考,因為這些問題可能早已被前人復述過百遍千遍,比如寫屈原,首先想到投汨羅江;寫愛迪生,首先想到他發明電燈,這些往往會導致人云亦云。
現在提倡整本書閱讀。閱讀完一本書,感受多多,要能從深處分析,闡明“讀后”感悟。如果讀后感面面俱到,常會蜻蜓點水,浮光掠影;理解不透徹,文章必然平淡無奇。因此,寫讀后感必須摘取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我最深刻的感受。
寫讀后感,首先,簡述相關內容。如作品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概要,用三四句話加以概括,以百字內為宜;簡要交代感想從何而來,為議論做鋪墊。概括要“簡”,不能大段敘述具體內容,而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聯的部分,省略與感想無關的內容。
其次,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點,用簡潔的句子表達出觀點。觀點位置要靈活處理,初學者最好開門見山,寫在篇首。
再次,證明觀點。這一部分要注意結合文章具體內容,不空洞,要求熟悉作品內容,信手拈來,為論證文章觀點服務。
最后,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后感還應善于聯系實際,有時代氣息。聯系實際時,也應注意圍繞中心觀點,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后脫節。最好有時代感,突出時代精神。結尾最好再回到作品。
《笑傲江湖》里,日月神教教主任我行的吸星大法,專門吸收別人的內功,為己所用。寫讀后感也可以運用“吸星大法”,會摘錄作品精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會比較,旁征博引,運用自己獨特的觀點,融會貫通。這樣,就會寫出自己精彩的文章。
【經典賞析】
海明威的《老人與?!?/p>
王小波
老人駕著船去出海,帶回來的卻是一副大得不可思議的魚骨。在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中,我讀到了一個英雄的故事。
在這本書里,只有一個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故事和純潔到如同兩滴清水的人物。然而,它卻那么清楚而有力地揭示出人性中強悍的一面。在我看來,再沒有什么故事能比這樣的故事更動人,再沒有什么搏斗能比這樣的搏斗更壯麗了。
再聰明再強悍的人,能夠做到的事情也總是有限度的。老人桑地亞哥不是無能之輩,然而,盡管他是最好的漁夫,也不能讓那些魚來上他的鉤。他遇到他的限度了,就像最好的農民遇上了大旱,最好的獵手久久碰不到獵物一般。每一個人都會遇到這樣的限度,仿佛是命運在向你發出“停止前行”的命令。
可是老人沒有沮喪,沒有倦怠,他繼續出海,向限度挑戰。他終于釣到了一條魚。如同那老人是人中的英雄一樣,這條魚也是魚中的英雄。魚把他拖到海上去,把他拖到遠離陸地的地方,在海上與老人決戰。在這場魚與人的惡戰中,魚也有獲勝的機會。魚在水下堅持了幾天幾夜,使老人不能休息,窮于應付,它用酷刑來折磨老人,把他弄得血肉模糊。這時,只要老人割斷釣繩,就能使自己擺脫困境,得到解放,但這也就意味著宣告自己是失敗者。老人沒有做這樣的選擇,甚至沒有產生過放棄戰斗的念頭。他把那條鯊魚當作一個可與之交戰的敵手,一次又一次地做著限度之外的戰斗,他戰勝了。
老人載著他的魚回家去,鯊魚在路上搶劫他的獵物。他殺死了一條來襲的鯊魚,但是折斷了他的魚叉。于是他用刀子綁在棍子上做武器。到刀子又折斷的時候,似乎這場戰斗已經結束了。他失去了繼續戰斗的武器,他又遇到了他的限度。這時,他又進行了限度之外的戰斗:當夜幕降臨,更多的鯊魚包圍了他的小船,他用木棍、用槳,甚至用舵和鯊魚搏斗,直到他要保衛的東西失去了保衛的價值,直到這場搏斗已經變得毫無意義的時候他才住手。
老人回到岸邊,只帶回了一具魚骨,只帶回了殘破不堪的小船和耗盡了精力的軀體。人們怎樣看待這場斗爭呢?
有人說,老人桑地亞哥是一個失敗了的英雄。盡管他是條硬漢,但還是失敗了。
什么叫失敗?也許可以說,人去做一件事情,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這就是失敗。
但是,那些與命運斗爭的人,那些做接近自己限度的斗爭的人,卻天生地接近這種失敗。老人到海上去,不能期望天天有魚來咬他的鉤,于是他常常失敗。一個常常在進行著接近自己限度的斗爭的人總是會常常失敗的,一個想探索自然奧秘的人也常常會失敗,一個想改革社會的人更是會常常失敗。只有那些安于自己限度之內的生活的人才總是“勝利”,這種“勝利者”之所以常勝不敗,只是因為他的對手是早已降服的,或者說,他根本沒有投入斗爭。
在人生的道路上,“失敗”這個詞還有另外的含義,即指人失去了繼續斗爭的信心,放下了手中的武器。人類向限度屈服,這才是真正的失敗。而沒有放下手中的武器,還在繼續斗爭,繼續向限度挑戰的人并沒有失敗。如此看來,老人沒有失敗,老人從未放下武器,只不過是喪失了武器。老人沒有失去信心,因此不應當說他是“失敗了的英雄”。我認為,勝利就是戰斗到最后的時刻。老人總懷著無比的勇氣走向莫測的大海,他的信心是不可戰勝的。
正像老人每天走向大海一樣,很多人每天也走向與他們的限度斗爭的戰場,仿佛他們要與命運一比高低似的。他們是人中的強者。
人類本身也有自己的限度,但是當人們一再把手伸到限度之外,這個限度就一天天擴大了。人類在與限度的斗爭中成長。他們把飛船送上太空,他們也用簡陋的漁具在加勒比海捕捉巨大的馬林魚。這些事情是同樣偉大的。做這樣不可思議的事情的人都是英雄。而那些永遠不肯或不能越出自己限度的人是平庸的人。
在人類前進的道路上,強者與弱者的命運是不同的。弱者不羨慕強者的命運,強者也討厭弱者的命運。強者帶有人性中強悍的一面,弱者帶有人性中軟弱的一面。強者為弱者開辟道路,但是強者往往為弱者所奴役,就像老人是為大腹便便的游客捕魚一樣。
《老人與?!分v了一個老漁夫的故事,但是在這個故事里卻揭示了人類共同的命運。我佩服老人的勇氣,佩服他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也佩服海明威。
【賞析】老漁夫桑地亞哥既是作家海明威的形象寫照,更是現實中一切勇于挑戰“極限”與“命運”的自強不息者的一座文學豐碑。對于《老人與海》的內容,作者僅用27字就概括出,包括標點符號在內,足見作者寫作的功力。概括完,作者直接拈出“英雄”這個關鍵詞,單刀直入,直逼要害,這也是功力。對于文章的主體,作者先從正面論證“桑地亞哥是一個失敗了的英雄”后,再筆鋒一轉,從反面論證“什么也沒有得到的老人竟是勝利的”,通過對比論證,更加突出了老人的精神形象。最后,作者再層層深入,由“英雄”引出“人性的強悍”,并做出獨特闡釋,這也是功力。作者的概括能力與層層推進的寫作方法,都值得我們學習。
【仿寫佳作】永不言棄
韋麗
最近,忽然迷上了《老人與?!罚峙鯐?,時而品一口香茶,書香茶香縈繞,陣陣襲來,沁人心脾,真乃人生快事。
《老人與?!冯m然簡短,只有幾十頁,但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小說主要描寫了一位老漁夫桑地亞哥駕著一艘小船,孑然一身,到茫茫大海上去追捕大馬林魚。歷經千辛萬苦,他捕獲到了大馬林魚。但在歸航途中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斗,結果大馬林魚被鯊魚吃光了。最終,老人精疲力竭地拖回了一副魚骨頭。
小說開頭這樣寫道:“他是個獨自在灣流中一條平底小帆船上釣魚的老人,這一回已去了八十四天,沒逮上一條魚。”初讀《老人與?!?,我心里不免有些感傷。感傷于老漁夫“深刻的皺紋”,由于“太陽在熱帶海面上的反光曬成的肉瘤”,他是那么滄桑憔悴;感傷于習習海風洗禮下他破舊不堪的茅棚、傷痕累累的旗;感傷于他孤苦無依、日漸衰老的悲慘境遇。再讀《老人與?!罚闹杏腿欢氖且环N敬意。老漁夫晚年受盡他人嘲笑但坦然處之、樂觀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這似乎與曹孟德“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如出一轍。
的確,“人不是生來要給人家打敗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這也是老漁夫桑地亞哥給我留下的人生思考。泰戈爾說過:“你應該不顧一切縱身跳進你那陌生、不可知的命運。然后,以大無畏的英勇把它完全征服,不管有多少困難向你挑釁?!比说纳怯邢薜模说囊簧秃帽绕閸缍盖偷纳铰?,有叢林,有荊棘,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就得克服無數的困難,流淌不盡的汗水,去跨越它。只有以不顧一切的拼搏精神,才有可能翻越重重險阻,到達險峰,欣賞無限風光。
知難而上,屢敗屢戰,是拼搏的精髓。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華健兒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戰績輝煌。中國女排雖無緣奧運冠軍,但她們不氣餒,不放棄,忍著傷痛繼續拼搏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廣大觀眾。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女排姑娘用自己的努力為中國奪得了季軍。當然,有時,并非“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因此,我們也要有“世事我曾抗爭,成敗不必在我”的氣魄,有不以成敗論英雄的度量,永不言棄。
“在大路另一頭老人的窩棚里,他又睡著了。他依舊臉朝下躺著,孩子坐在他身邊,守著他。老人正夢見獅子?!?/p>
不知不覺,小說的最后一段話映入眼簾,我輕輕地合上書。伴隨著輕柔的微風,夾雜著清新的茶香,我的腦海中閃現出浩瀚的海洋、狂風、暴雨、巨浪、兇猛的馬林魚、兇惡的鯊魚、一只漁船、一個老人。
眼前還依稀浮現老人獨自在海上揚起風帆、奮勇弄潮的景觀……
【簡評】“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薄独先伺c海》也是一部常讀常新的經典。作者并不囿于已知結論,通過演繹文本,提煉出三句話支撐文章:“他這一回已去了八十四天,沒逮上一條魚?!薄耙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薄霸诖舐妨硪活^老人的窩棚里,他又睡著了……老人正夢見獅子?!备呶萁?,層次清晰,思考深刻,最后得出感受:“永不言棄?!蔽恼旅鑼憽⒆h論、抒情相結合,條理清晰,論證嚴密,并聯系現實。最后,文章首尾呼應。作者深得王小波《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的啟發與精髓。
【考場佳作】
人生當如鐵
一考生
天,陰沉欲雨。
我坐在桌前,一邊看書,一邊思索,這是一種習慣。
看的是美國作家海明威的《老人與?!?,一本我很喜歡的書。沒有別的原因,只被書中的“硬漢形象”深深吸引,這是一種很純真也很質樸的感情。它投射出一往無前的勇氣與毅力,如同詮釋著存在永恒的信念:人生當如鐵。
書中的主人公桑地亞哥連續出海八十四天,卻一條魚也沒捕到。然而,他不沮喪,不傷心,也從不輕言放棄。因為他有自信,有不屈的斗志。在他看來,世界上是沒有做不到的事情的。然而,往往事與愿違。似乎是幸運女神背棄了他,一無所獲的結果持續了很多天,唯一的伙伴——那個孩子,也選擇了離他而去。孤獨的老漁夫桑地亞哥,在浩瀚無常的大海面前,也許,他最后的結果終是難逃一敗。然而,即使如此,他還是沒有放棄求索的希望,毅然地在這一片蒼茫而遙遠的領域和各種困難糾纏,和窮兇極惡的海上霸主搏斗了三天三夜……最后拖回家的只有一副十八英尺長的魚骨架和傷痕累累的身體。
世俗的人們都認為他失敗了,敗得一塌糊涂,敗得無可挽回,甚至昏頭昏腦到將無用的魚骨頭當作“戰利品”拉回來。但是,他們不懂得,老漁夫所做的一切,就是人類意志力的記錄,是生命存在史上的奇跡。比起老漁夫來,他們何其渺小,又何其懦弱!
老人不畏懼風吹雨打,因為他是弓,壓力越大拉得越滿,射出的箭越是強勁;老人永不言敗,因為他是鐵,沉甸甸壓在心底,化作信念的基石;老人是鷹,縱橫四海,飛得越高,看得越遠……
一個相信自己的人,是不會被狂暴的波浪所吞沒的;一個相信自己的人,是不會被死一樣寧靜的孤夜壓彎脊梁的;一個相信自己的人,所謂絕望,不過是他手中隨風而揚空的屑粉;一個相信自己的人,他會在失敗中拯救自己,在成功中擺正自己,在紅塵的滄桑中升華自己,在多舛的命運中堅定自己!
這部小說的真諦,它的精神內涵也就恰恰在于此。
桑地亞哥,一個普普通通的老漁夫,卻能及別人所不能及。無論在哪,只要遇到挫折、困苦,他總是默默地對自己說,“痛苦對男子漢來說不算一回事”,語氣很堅定。即使面對死亡,他也沒有皺過眉頭,沒有收回前進的腳步。人生如鐵,這個無比亮麗的短語,瞬間籠罩了他的生命,刺入他的血液,幻生出釅釅的豪邁、凜凜的英雄本色。
合上書,我的腦海里出現了海明威在《老人與?!分姓f出的經典名句:“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但他的精神是不可戰勝的。”
天,終是無雨。
【簡評】文章以環境描寫開頭,烘托心情,并結合《老人與?!氛勛x書體會,揭示桑地亞哥的形象意義。文章切合題意,內容充實,感情真摯。最后用小說經典名句“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但他的精神是不可戰勝的”作結,并以“天,終是無雨”照應開頭,收束全文,結構圓合。本文語言精練,文采飛揚,文句意蘊豐厚,不乏精警之句。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弘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