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璦菱 西南財經大學
商業銀行在支持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市場和企業發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推動力,在我國商業銀行發展速度較快,每年都會有新的商業銀行機構進入銀監委員會,商業銀行的整體經營狀況良好。要使商業銀行在新的歷史時期有新的發展,就必須做好銀行財務管理的相關工作,逐步轉變銀行財務管理的宗旨,從單純的會計核算、記賬轉向以“理賬”、管理為基礎的財務管理,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促進現代商業銀行的快速發展。
在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趨勢的過程中,商業銀行往往因成本核算和管理手段落后,對整體效益缺乏統籌考慮,缺乏成本管理意識,這是許多商業銀行普遍存在的問題,由于不能科學地進行成本核算和管理,很難提高整體經營效益。對商業銀行而言,采用傳統的增量預算法,以以前的數據為基數,按費用預算的中間遞增方式進行成本核算,這種核算方法不夠科學,而且經濟利益發生變化時,由于經濟利益沒有及時更新,導致固定資產折舊計算中變動緩慢,經濟效益提高緩慢,源于財務管理手段相對滯后。
基金收支管理滯后,是當前許多農村商業銀行經理層在基金收支管理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在資金風險管理過程中,由于商業銀行必須考慮資金收支管理,如投資融資,因此,提高其管理科學化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當前許多商業銀行在對存款、貸款和資金收支業務的管理上還存在著一些問題,資金收支管理與分析工作還不夠完善,有些商業銀行對資金收支的分析與管理還比較欠缺,致使資金收支管理上存在漏洞,商業銀行在資金收支管理與分析工作中總是存在一些問題。
許多商業銀行由于財務預算管理觀念相對落后,存在著形式化、形式化現象,使銀行預算目標和預算編制程序失去科學性,預算執行過程中出現“脫節”現象,預算執行效果差,預算目標編制和執行過程中分析失誤,預算執行績效差,預算管理跟不上銀行發展。對銀行而言,根據前一年的營業收入主觀判斷,確定當年的營業收入預算數是不科學的,可能會導致經營計劃和經營目標出現脫節,按實際收入與營業收入的比例和計劃來確定總體資金需求,從而對整個費用預算進行估算,造成資金使用的嚴重失衡。這就是長期以來商業銀行財務預算管理滯后的原因,造成資金使用不平衡[1]。
在商業銀行內部實施精細化管理,完善成本識別和成本分擔體系,有利于商業銀行對人力、物力、信息成本進行有效的整合。根據商業銀行客戶和部門業務類別等進行成本核算,實現對成本對象劃分和存款部門貸款部門等成本的管理,并將業務、人事、后勤等不同部門的成本綜合準確地推算出來,使商業銀行能夠按收益和成本分攤各類成本,并能對固定資產實行折舊,核對業務宣傳費等各類費用的詳細情況。通過對商業銀行內部成本指標進行完整計算,將成本支出與成本變動因素等綜合考慮,優化成本考核體系[2]。
通過控制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等非生息資產所占比例,可以提高商業銀行資金的整體運作效率。其目的是要優化商業銀行的財務收支管理,確保資產適度規模,提高資產整體運行效能,加強對現金的營運資金控制、資金需求、投資方向、資金來源等方面的管理。加強商業銀行對企業經營指標的考核,強化了對財務數據的審核和審核的各項制度,有效地提高了收入,節約了費用,運用利率定價或 RAROC指標體系等手段,強化了企業財務支出的精益化管理。通過對財務收支進行管理,降低財務成本,提高財務管理信息化的管理效能,利用大數據手段提高財務管理的效率,增設諸如財務數據分析師等崗位,使財務收支管理工作能更好地開展,增強財務信息的收集力度,保護儲戶和股東的利益[3]。
加強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首先要強化全體銀行員工的風險意識,財務人員要增強風險控制意識,遵守財務管理原則,實現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的要求;對商業銀行而言,只有對金融風險的種類有了認識,才能遵循金融管理的原則,才能建立健全的金融風險管理制度,并不斷完善包括金融風險識別、評估和控制在內的各個環節,找出適合自身發展的規章制度,制定出防范風險的措施。構建完善的財務風險防控體系,優化貸款風險量化模型,強化金融機構內部各種控制制度,建立健全財務風險綜合預警體系。加大農村商業銀行的審計監督力度,利用成本預算、資金使用管理、財務審計等一系列監督機制,降低農村商業銀行的財務風險,提高財務管理的信息化水平[4]。
綜上所述,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它已經滲透到金融領域和社會經濟領域,網絡金融時代的到來,商業銀行在新經濟時代也應反思其財務管理面臨的挑戰。信息時代給商業銀行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機遇,也為商業銀行的財務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廣大商業銀行要提高在金融環境內的核心競爭力,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提高整體管理效益,必須整合資源、推陳出新,從渠道運營與財務管理、風險控制與商品組合等各方面入手,優化銀行內部財務管理機制,創新和調度新生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