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 天津市浩物機電汽車貿易有限公司
家庭投資理財其實就是對應的家庭資產規劃,簡而言之既家庭資產的投資管理,只要與家庭債權、權益關聯的資產均屬于家庭投資范疇,例如,債券、古董、基金、保險、現金存儲等。家庭投資理財可以分為金融類投資和非金融類投資,其中非金融類投資主要包括房產、古董、書畫等投資,金融類投資則以股票、基金等類型為主。
新常態下,我國經濟將長期處于緩慢穩步增長態勢,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結構優化是新時期經濟發展的主要特征,這意味著我國經濟將邁入到新的發展階段,尤其是“十四五規劃”以及二零三五年遠景規劃,將會進一步推動國家經濟的繁榮發展,國富則民強。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其中2017年—2019年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1萬、2.8萬、3.0萬、3.2萬,平均年增長幅度在6.5%左右,家庭收入的大幅增長,為家庭投資理財提供了堅實保障。同時,隨著我國家庭投資理念的不斷增強,尤其是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為家庭投資提供了更為多元的渠道。
首先,家庭投資理財結構多元化趨勢,根據中國人民銀行《2019年城鎮居民家庭投資結構報告》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城市居民家庭資產主要以金融資產和其他類型資產為主,其中金融資產占比20.4%,其他類資產占比79.6%,同時,在其他類型資產中住房占59.1%。而在金融投資當中,股票、債券、基金、互聯網金融產品等各占一定比例,市場金融產品多元化為家庭投資理財多元化發展提供了保障;
其次,投資理念日益增強。新常態下,我國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人們所接觸到的互聯網金融知識不斷增加,與此同時,隨著市場利率化的推進以及通貨膨脹的不斷增加,居民銀行存款所得利益遠遠趕不上通脹引起的資產貶值速度,這也迫使家庭尋找更多的投資渠道,以確保資產的保值、升值,在此背景下家庭投資觀念不斷增強,更多家庭積極了解和學習理財知識;
再次,投資規模擴大化。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在完成第一個百年目標的基礎上,努力向第二個百年目標邁進,互聯網經濟、人工智能、數字化中國的發展將為中國提供更富有價值的就業崗位,家庭收入途徑也變得日益多元,尤其是我國脫貧攻擊工作的完成以及中產階級的大幅增加,我國居民投資規模將進一步擴大。根據中國家庭金融調研報告顯示,2017年—2019年,中國家庭投資總規模分別為173萬億元、195萬億元、200萬億元,且隨著中國新型冠狀病毒的有效控制以及經濟的復蘇發展,2021年中國家庭投資規模將會呈現穩步增長趨勢。
新常態下,我國家庭投資理財觀念雖然逐漸樹立,多數家庭都積極探索不同的投資渠道,但是在投資方面缺乏科學依據,更沒有科學投資理念。首先,在傳統家庭理財觀念下,多數家庭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依然將銀行儲存作為家庭理財的重心,對現代理財缺乏興趣,也擔心風險發生;其次,家庭投資理財存在盲目性特征,跟風意識較強,家庭投資往往受周邊人員的影響,缺乏合理規劃,尤其是一些退休人員,日常消費有限,在他人誘導下進行外幣、油畫等方面的投資,結果越陷越深,甚至導致血本無歸;再次,家庭投資缺乏規劃性,不懂得資金的合理配置,一旦看重某一類投資產品,就會將大部分資金放入其中,這種一籃子的投資策略,容易引發較大投資風險。
社會保障機制是解決家庭后顧之憂的重要保障,完善的社會保障能夠增強家庭投資的信心,更好抵御投資風險。社會保障涉及內容較多,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住房保險、失業保險等。過去幾年,我國醫療保險并不健全,居民家庭資金大部分用于銀行儲蓄,以應對可能發生的疾病風險,確保患病時能夠支付起對應的醫療費,隨著我國全民醫療體系的構建,居民醫療報銷大幅提升,極大解決了看病貴問題,居民也可以拿出更多資金用于投資理財方面。但是,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加劇以及社會不穩定因素的增多,養老、失業成為新的家庭負擔,家庭在這方面的消耗較大,在一定程度制約了家庭投資的規模。例如,2020年我國發生新型冠狀病毒,在4月份之前基本所有企業處于停工停產狀態,居民被困在家無法出去工作,在沒有收入背景下,多數家庭縮減投資,以應對失業產生的風險。
我國金融政策的寬松在一定程度推動了金融行業的繁榮發展,但也引發了諸多風險,對于家庭投資而言,投資風險抵御能力差,既與家庭自身因素有關,也與社會因素密不可分。首先,家庭投資對風險認知有限,難以實現對投資產品風險的有效把控,沒有制定對應的風險應對策略,忽視風險發生時家庭的風險承受能力;其次,金融投資信用體系不完善,在家庭投資當中,信用體系的健全不僅影響著家庭投資方向和風險把控,而且影響著整個投資市場運行的安全與否,如果信用體系較為健全,所有投資產品、企業信用都能夠進行查詢,那么家庭就會選擇信譽較高的企業理財產品,這樣就會有效降低投資風險;同樣,家庭信用也會影響著金融市場的運行安全性,如果構建了完整的信用體系,能夠將居民、家庭信用納入信用體系當中,則能夠為金融企業風險把控提供依據,推動金融投資市場的穩健發展。
新常態下,必須要幫助家庭樹立科學的理財觀念,不斷提升家庭投資水平,實現家庭投資的健康穩定發展,推動我國金融市場的繁榮發展。首先,作為家庭居民,必須要借助現代化網絡工具,利用業余時間,不斷學習理財產品知識,對各種理財工具風險、特征予以掌握;其次,在家庭投資前,要對投資產品進行全方位了解,不僅要了解投資產品的發展趨勢,更要掌握投資產品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最大限度降低風險發生;再次,避免投資跟風,采取組合型家庭投資模式,選擇幾種主要的投資產品,保障產品之間的互補性。最后,關注市場變化,了解時事新聞,選擇一些具有價值性、發展性的投資產品,做好中長期投資,避免在缺乏專業理財知識下開展像股市一樣的短期投機行為。
社會保障影響著家庭投資規模和信心,健全完善的社會保障機制能夠擴大家庭投資規模,對此,在家庭投資理財發展過程中,必須要營造良好的保障機制。首先,要進一步加強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障制度的構建,一方面,在全民醫保的基礎上,逐步實現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水平,提升疾病報銷比率,實現家庭居民醫療保障性資金的解放,更好開展家庭投資理財;另一方面,完善失業、養老保險機制,構建完善的養老體系,更好解決家庭養老問題,真正打破“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消費負擔,讓居民有更多資金實現家庭投資理財,增加投資收益。其次,拓展收入渠道,增加收入來源。互聯網經濟時代,家庭居民必須要準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不斷拓展新的收入渠道,例如,利用抖音、微信公眾號、滴滴專車等途徑實現家庭收入的增加,更好為家庭投資理財提供保障。
樹立風險防范意識,強化風險防范能力是家庭投資理財必不可少的內容,任何投資都存在風險,作為家庭投資者,必須要明確投資產品的風險性,并做好風險防范措施,在發生投資風險時能夠合理應對,避免因投資不利致使家庭陷入經濟危機之中。首先,家庭要選擇合理的投資產品,投資資金不要超過家庭可支配資金的三分之一,這樣即便出現投資風險也不會影響家庭正常生活;其次,家庭投資理財的實現離不開良好的外部投資環境,對此,必須要從兩方面為家庭投資理財提供安全保障。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將金融企業、金融理財產品進行信用等級、風險等級劃分,構建完善的信息共享機制,讓家庭投資者能夠通過信用平臺了解到對應投資企業、產品的信用、風險狀況,并結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選擇家庭投資理財產品;另一方面,加強投資市場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利用投資產品進行非法集資、詐騙的違法活動,通過健全的監管體系為家庭投資理財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