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珂 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
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也是國有上市公司的義務,信息公開披露能夠提升市場公開透明度,保護股東的合法權益。當前國有上市公司逐漸完善信息披露工作,建立了規范化的信息披露方式,但是在信息披露層面依然面臨著一些問題,給國有企業的正常經營以及資本市場的正常運作帶來了一些不良影響,降低了上市公司的公信力。要求上市公司對此積極采取相應的應對之策。
與其他類型的企業相比,國有上市企業信息披露的自愿性呈現不足的現象,自愿性體現了企業責任主動履行情況,顯示了企業對自身經營情況的一種自信。上市企業向公眾發布的信息越多,能夠使得企業在市場中獲得更佳的口碑,降低企業的輿論壓力,增加社會公眾對企業經營的自信。與其他類型企業相比,國有企業的生產經營具有國家政策支持作為強有力的后盾,因此存在著企業經營中信息披露意愿不足的現象。企業經營過程中存在著治理觀念落后現象,參與市場競爭力的意識不足,企業信息披露的動力缺乏[1]。
關聯交易是上市公司信息交易中的常見現象,不屬于內幕交易,在交易過程中容易出現一些問題,主要包括會計準則或者其他政策法規不夠完善,對正常關聯交易產生了不良影響。
在信息披露過程中,出現了認為已經納入會計報表范圍的子公司交易無須繼續披露的現象,在具體關聯交易過程中,容易出現較為嚴重的重形式、輕實質的現象。在披露過程中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只披露上市公司經營性質、注冊地址、經營性質及法人代表的現象,而未能及時披露企業相關未結算金額、比例、交易價格等,即使有所披露,但是也未能夠及時披露企業資產的審計及評估情況,未按照獨立企業的市場核算原則進行定價,因此對所披露的信息,信息的使用者難以了解到關聯交易的實際情況[2]。
及時性是信息披露的重要前提與基礎,時間成本在證券市場中具有重要作用。提升信息披露的及時性能夠為促進投資創建必要條件,因此信息披露的及時性與投資者利益之間有著緊密聯系。
依據證券監管的要求,在上市公司經營狀態與財務狀態發生變化時,應當通過公司平臺進行信息披露,反映出企業投資狀況與財務狀況,但是當前有很多上市公司在財務信息披露層面存在著信息發布不及時的現象,給投資者做出決策帶來了一定難度,部分上市公司基于自身需求,向社會公布了有利于自身的信息,而未及時公布不利于自身的信息,導致出現了信息延遲的現象。此種現象給證券市場中操縱市場與內幕交易提供了可能性,降低了企業信息披露的市場價值[3]。
當前我國國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包括自愿性信息披露與強制性信息披露。為了促進公司內部監督,應當構建自愿性信息披露體系,使得監督部門能夠通過對披露信息的解讀掌握公司經營情況,履行內部監督職責,這也是國有企業自身運營所需。體現了國有企業自身的經營的情況,屬于國有企業主觀意愿上的主動披露。
依據《公司法》的規定,監事會對董事會的決策具有一定的監督制衡作用,但是在國有上市企業實際執行過程中面臨著一些問題,監事會對企業管理僅僅具有部分監督權,并不具有實際控制權,因此在部分國有企業中存在著形同虛設的現象。使得國有企業管理中信息披露不夠全面,未充分發揮監事會的作用。
為了促進國有上市企業公司的信息披露,提升企業信息披露意愿,要求加強國有企業管理的內部改革,不斷完善國有企業的治理結構。通過優化治理結構促進信息披露。結合當前企業經營所處行業中的市場發展情況,以及上市公司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的需要,不斷優化完善企業內部治理方式,加強公司治理機制改革,在企業內部構建完善的內部權力制衡與約束機制,通過制度改革與實施促進企業信息披露的正常順利進行。為企業信息披露奠定公司內部制度管理基礎。不斷完善國有企業信息披露內容與披露方式,在保證財務信息核心地位的前提之下,增加非財務信息披露的比重。通過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的聯合披露,綜合反映企業經營情況。
國有企業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一般為公司改制之前的上級單位或者相關單位,特殊的所有權形式是造成關聯交易出現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求國家立法機構建立針對關聯交易的相關法律法規,以此規范關聯交易。
在上市公司關聯交易中,要求在披露交易的同時披露關聯交易的影響程度,例如股權或者資產轉讓情況,應當在信息中披露緣由以及定價的原則,分析信息披露對當前生產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綜合影響,相關效益在公司經營中所占據的比重等,針對其中出現的偏離正常標準的交易,要求關聯方能夠及時對此做出相關解釋說明,以此促進關聯交易的合理化。結合國有上市公司的經營特征,要求關聯交易中及時披露對企業發展影響較大的業務,并且披露交易的程度,例如股權、資產的轉讓情況,及時披露交易在公司發展中所占據的比重,分析對交易雙方的影響。要求制定關聯交易信息披露細則,要求披露互相提供資金、資產轉讓以及擔保等相關信息。
要求國有上市公司不斷優化自身的管理,優化信息披露方式,提升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嚴格按照當前證券市場對企業信息披露的要求,不斷整合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活動,加強對企業信息的有效整理,將企業信息與證券市場有效對接,嚴格按照市場要求公布自身經營信息,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向市場披露自身相關經營信息。以此提升所公布的信息在市場中的價值。公平、公正、客觀地向社會披露自身經營信息,全面提升信息披露的及時性。避免信息披露不及時損害經營者的利益。
通過信息的及時公布能夠避免出現不公平競爭現象,避免出現投資者之間不公正競爭現象,以此提升我國證券市場經營效率。通過信息的及時披露能夠有效克服牟取暴利、內幕交易現象,及時避險。
國有上市公司經營中,存在著企業實際信息披露管理水平與市場對企業的信息披露需求不相稱的現象,兩者之間可能出現一定矛盾。為了緩解這一現象,可以采取不披露即解釋的市場化原則,促進國有上市企業及時披露行業內相關信息。基于該原則的運用,要求信息披露不足的企業向市場解釋原因,此種處理措施對不積極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的企業具有一定的外部監督作用,要求其向社會公告原因,因此對企業形成了來自媒體與投資者的外部壓力,能夠促進企業及時主動進行信息披露,提升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對投資者而言,能夠通過對企業披露信息的判斷,及時解讀出企業內部經營情況,提升企業信息披露的透明程度,對及時披露企業信息的上市公司給予行業內市場價格的高溢價,因此將企業信息披露的價值進行市場化管理,實現差異化的信息披露價值管理,由此對企業外部信息披露形成良好的外部監督機制。
在國有上市企業經營中,建立有效的內部監督機制,在企業組織結構中建立獨立的審計機制,設置來自企業外部的獨立董事,與企業之間沒有直接的利益關系,但是與企業所有者的目標一致。按照國資委在2004年對國有企業董事會設置的指導意見,要求獨立董事不得少于2人,同時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逐漸完善的背景下,應當增加外部董事人數。在不斷完善公司內部監督的同時,還應當不斷優化公司外部監督,引入第三方監督機制,促進對國有上市企業的內部審計,使得國有企業提供的信息真實可靠,通過優化治理弱化內部管理者地位,建立有效的外部監督方式。聯合運用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機制,加強兩者之間的互相協調與配合,不斷完善護理機制,不斷規范國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規范化管理。
通過合理有效的信息披露能夠促進上市公司的良好經營管理,提升企業在市場中的公信力,對企業形成良好的外部監督機制,促進企業加強自身管理,不斷完善我國證券市場,維護我國資本證券市場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