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嘉 大同煤礦集團財務有限公司
1.融資過程中產生的風險。企業在收購過程中將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保障,而企業在籌集資金時必須在短時期及時地、足額地獲得資金,這樣才能保證企業股權收集能夠按照設定的時間內完成。首先,一般企業為了擴大再生產,充分地利用了財務杠桿的作用,大量的向金融機構進行融資,造成多數企業資產負債率較高,企業為了股權收購順利完成,在原有負債總額較高情況,再向銀行等金融機構舉債,使企業財務風險不斷地加大;其次,企業在融資方式方面,由于企業股權收購中資金的需求量較大,單一的融資渠道是無法滿足需求的,因此,企業通過向中小企業借款、抵押貸款、融資租賃等方式進行融資,多樣化的融資使企業資本結構與融資結構發生了變化,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財務風險。例如,企業如果選擇股權方式進行融資,假如在股權收購活動完成之后,經濟方面的實際效果沒有達到預期目標,企業可能因為股權收購而動用了太多自有資金,在后期有較好的市場機會時喪失先機,同時需要承擔比債務融資更高的資金成本。
2.選擇收購方式將產生的風險。企業如果是直接購買被收購企業,雖然可以降低一些法律風險,但由于選擇了股權收購的方式可以在被收購企業的原有運行模式下繼續地經營下去,減少了企業間因跨行業而承擔的限制,它避免了企業間資產在轉移中所產生的風險與限制。股權收購使收購方承擔了被收購方的經營風險、法律風險及一些債權、債務,如果收購企業在簽訂協議前未對這些風險加以關注,容易使收購企業承受不可預見的法律風險。例如,一些企業在收購前盲目地追求價格的合理及規模的迅速擴大,未能對被收購企業市場行情、行政處罰、國家政策,特別是未決訴訟等法律風險進行了解,使企業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損失。
1.明確企業在股權收購中的地位與作用。企業在進行股權收購過程中應發揮主觀的能動性,通過協議、合同明確收購方與被收購方的權利與義務,通過調研、分析,最終判斷收購方案的可行性。財務人員應樹立正確的風險防范意識,主動參與到收集被收購企業市場信息的工作中,使企業股權收購的風險降到最低,并實現收購目標。一些企業在收購決策過程中,往往是由少數幾個大股東進行決策,這些股東由于專業性、主觀性方面的限制,極易造成收購方案失敗,影響著企業可持續地發展。同時,收購方還應及時地關注目前國家宏觀政策對被收購企業的影響,避免承受過多的政策風險。
2.強化對目標對象相關資料的收集。企業在開展股權收購之前應在收集財務數據的基礎上,對該企業的市場形象、政策影響、競爭對手等非財務信息進行關注,以確保制定的收購方案更加可行、準確。通過統計分析得知,多數股權收購方案失敗的原因就在于收購方與被收購方信息未能實現共享與對稱,對收購信息的收集應采取多方渠道,并且得到相互的印證,收購企業應對國家行政主管部門公布的行業信息給予必要的關注,特別是應利用好統計、財政、工商、稅務等主管部門的信息。企業在開展股權收購過程中,也可以充分發揮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在專業性、獨立性方面的優勢,使其可以參與到股權收購的活動當中,為企業管理層完善收購政策提供專業意見與建議。
3.對目標企業實際市場價值進行科學的評估與分析。企業財務人員應對被收購企業的市場價值進行評估,先確定好被收購企業的真正價值,避免市場價值小于收購成本,使企業在日常經營中產生風險。財務人員可根據被收購企業經濟利益未來實現的方式,選擇市場法、收益法及成本法對目標企業市場價值進行評估,并通過使用折現技術對市場價值進行評估。此外,企業也可聘請中介專家對被收購企業價值進行評估,提高收購方案正確性。
4.不斷拓寬企業支付方式與融資渠道。企業在收購中融資方式的選擇與資金支付方式的選擇均會增加企業財務風險,財務人員應制定科學、有效的收購方案,不斷地降低融資、支付風險。首先,收購過程中可采用多種支付方式,將現金、承擔債務、股權交換等方式進行靈活的運用,并考慮企業自身在管理、經營方面的特殊性。在融資時,應對各種融資方式的成本與收益進行科學的計算,在此基礎上根據自身財務風險選擇最適合企業的融資組合方式,并根據評估的被收購企業市場價值,判斷融資成本與未來收集、市場價值之間的可行性,以此作為股權收購方案編制的基礎。
5.完善目標企業收購后的合并與整合。企業股權收購后不代表財務風險的終結,被收購企業與收購企業之間在會計核算政策、財務管理理念等方面的差異,也會使企業增加一定的財務風險。因此,收購方在收購后應對兩個企業的管理模式、企業文化、財務機構設置及管理制度等方面進行有效的融合,所有制度應保證從所有企業根本利益出發,在企業內部樹立起正確的風險防范意識,不斷地提高企業間財務管理效率,為企業管理層決策提供進一步的支持。
企業在決定開展收購前,應對融資與支付方式、被收購企業市場價值、收購后的會計政策、制度等內容給予必要的關注,通過制定科學、有效的收購方案,保證股權收購工作順利地開展與實施,使融合后的企業在核算與管理方面能夠銜接,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不斷地提升企業市場地位與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