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蘇琳 曲靖師范學院
加強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指導和監督,促進國有企業建立總審計師制度,是國家審計機關的重要法定職責;此外,國有企業的所有權屬于國家,作為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部門,也有權為國有企業的總審計師制度建設出謀劃策。因此,審計機關和國有資產監督部門應針對在總審計師制度建設中的角色、分工和組織實施步驟等達成共識,為國有企業總審計師制度的建設提供理論和實踐指導,共同研究解決總審計師制度所涉及的地位、職責權限、任職條件等關鍵問題,為總審計師制度的試點及推廣工作提供組織保障和理論基礎。
一是確立總審計師的地位。為保證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建議國有企業建立直接對董事會負責的總審計師制度,總審計師直接對董事會報告,也可考慮對分支機構及下屬二級三級單位委派總審計師,做到審計工作的同部署同落實;二是明確總審計師的職責權限。應當明確總審計師是國有企業的黨委成員,有權參與企業有關經營決策的戰略性活動或會議,使總審計師能夠了解和掌握企業真實運營狀況,并在職權范圍內對內部審計工作組織、計劃等做出恰當部署安排,加強對內部審計的指導和監督,負責落實黨委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頂層設計、統籌協調,推進內部審計部門與紀檢、法務、巡察、巡視等職能部門的配合,提升內部審計質量和效率,更好發揮內部審計服務企業戰略發展的作用,充分體現黨對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核心領導作用。三是明確總審計師的任職條件。首先政治素養方面,總審計師應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政治站位和政治水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具有端正的政治態度和思想作風,堅定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場;其次專業素養方面,總審計師應該具備較為豐富的審計理論和國企審計實踐經驗,以及領導、溝通和協調經驗;同時總審計師必須掌握必要的學識,精通審計、會計、法律等相關專業知識,熟悉所屬行業的發展背景及現狀,熟悉企業運作的模式和關鍵風險等。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重要講話中指出,要加強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指導和監督。2018年1月12日,審計署發布新修訂的《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審計署第11號令),明確提出國有企業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建立總審計師制度,為國有企業建立總審計師制度提供了政策依據;同年9月審計署成立了內部審計指導監督司,該司專門負責對內部審計機構進行業務指導,同時也對國有企業建立總審計師制度進行調研;2020年9月,國務院國資委印發《關于深化中央企業內部審計監督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加快建立總審計師制度。這些制度、舉措為國有企業建立總審計師制度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依法屬于審計機關審計監督對象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和健全內部審計制度,其內部審計工作應當接受審計機關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第一,審計機關引導國有企業做好總審計師制度的試點工作,總結經驗,為全面推廣做好準備。我國國有企業體量較大,總審計師制度的完善和落實不能一蹴而就,建議審計機關在開展試點的基礎上,明確試點運行考核的重點單位,加大對正面案例和反面教訓的研究,加大經驗推廣力度,樹立典型,發揮典型案例的引領作用。第二,逐級逐層推進。可先由部分中央企業集團建立總審計師制度,根據試行的效果,逐級逐層地在各省、各區(市)推廣運行,秉持審計全覆蓋的理念,兼顧母子公司的總審計師制度建設落實。
國有企業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推進國有企業建立總審計制度,強化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是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作為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他們并不完全在乎權限的大小,而在乎單位領導者和決策者是否重視,是否能不受干擾地客觀、獨立地進行工作;其審計成果是否得到管理者重視,是否有助于領導人員履行職責和幫助單位戰略目標和經營目標的實現。
因此,國有企業應當在高質高效推動總審計師制度建立和實施過程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加強與審計機關和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的溝通,協助推動國有企業總審計師制度的試點工作,不斷提高政治覺悟,深刻領悟總審計師制度在發揮內部審計價值中的關鍵作用,充分意識到總審計師在領導內部審計、整合審計資源,通過對國有企業貫徹落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審計,通過揭示和反映國有經濟運行中的風險隱患,通過從體制機制制度層面揭示問題、分析原因和提出建議,通過揭露重大違紀違法違規問題,促進國有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方面的重要性和關鍵性。
國有企業應當建立健全內部審計人員包括總審計師的獨立性約束和保護制度,極力思考如何發揮總審計師制度優勢,并將這種優勢貫穿于企業的戰略目標和經營目標之中。國有企業單位黨組織、董事會(或者主要負責人)要定期聽取內部審計工作匯報,加強對內部審計工作規劃、年度審計計劃、審計質量控制、問題整改和隊伍建設等重要事項的管理。同時,單位黨組織要充分利用總審計師制度,重視內部審計結果運用,建立內部審計發現問題整改機制,提升內部審計的權威性,彰顯內部審計的價值,提升國有企業內部管理水平,以總審計師制度的建設和落實為契機,促進國有企業做強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