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詩珂 盧孟秋 武漢華夏理工學院
財務共享服務管理模式是將財務信息、云計算和數據進行技術融合,以優化組織管理結構、流程不斷規范化,改善流程效率、降低財務管理成本或者以創造價值收益為目的的分布式管理模式。其旨在通過一種有效的財務運營管理模式,在大型企業集團財務職能建設中有效解決重復投資和運營低效率的缺點,新型財務管理模式的發展必然趨勢就是財務共享服務模式。
往往企業集團的主營業務不局限于單一方面,隨著各級子公司、分公司及眾多門店的擴張,財務工作者的工作量也會因此增加。各級單位的財務機構都要求有專業財務工作人員進行處理,但業務范疇廣泛,存在財務人員同時出任多個崗位,開展多種跨崗位工作情況,經營業務量較大的機構為了實現財務目標就需要具有相應的人員,這樣,各分支單位就會出現很多財務人員開展同類型的重復性工作,導致人才出現大量浪費,還會減少集團企業的財務工作效率,引發財務人員總數較多且經營效率較低等情況。
從組織結構上看,企業集團下擁有各級子公司,為保證集團各類型業務活動的信息傳遞具有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又要符合各級政府的監管要求,適應市場競爭性,提高各級子公司、分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將財務信息有效傳遞到集團總部,是企業集團開展財務共享前需要考慮的問題。
企業集團存在較多的內部銷售交易,合并抵消內容細分到發票號、單團等,每月出現的單據、憑證量十分巨大。大量的單據、憑證導致財務人員日常工作量巨大,并且這種單據編制審核不是核心的核算業務,占據較多的人力資源和人力成本會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浪費,需要集團企業轉變業務處理流程和工作方式,提高重復性基礎工作的處理效率,節約人力資源。
在財務信息系統方面,企業集團在財務共享之前使用的財務產品系統缺乏統一規劃,對于不同財務管理板塊需采用不同軟件供應商,導致企業集團互聯互通難以實現,財務管理職權較為分散,信息生成時間慢,傳遞路徑較長,降低了日常工作的效率。財務系統及業務系統眾多對工作處理效率的降低使企業集團難以達到預期數據分析的效率及效果,集團財務系統整合給出相應要求,創建完善的財務流程與體系,接軌整合財務和業務系統。在財務共享服務的集中管控下,可以更有效完善統一集團及各級單位信息化平臺,集成共享企業的業務與財務信息,實現業務與財務的有效融合。
財務管理模式轉型升級是企業不斷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的必然選擇,而推進財務共享管理模式建設是企業加快實現財務管理轉型的重要戰略舉措之一。為了加快財務共享建設,企業應當改善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財務與業務之間的數據共享信息能夠有效的減少因財務人為失誤而可能產生的數據錯誤統計問題,提高信息使用準確性。企業通過利用財務信息完成財務分析,做出決策,實現整體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效率大幅提高,管理層人員能夠及時充分明確掌握企業的實際財務現狀以及企業經營發展狀況。
由于財務共享中心人員的職位和分工十分明確,當員工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時,對人員綜合水平要求事項就會有所減少,如果長時間不能提高人員能力的話,就會出現懈怠心理,影響共享中心的運營效率,并且會造成共享中心人員離職率的增長。對此,企業可以從培訓、考核激勵機制兩方面進行改進。一方面,企業內部要不斷加強員工綜合素質的培訓。人員理論培訓不能只是限制在職位所要求的知識,還應進行系統全面的專業知識技能培訓;對財務人員進行專業知識技能培訓時,要提供適當的企業照顧,提高員工的企業歸屬感;另一方面,企業應建立合適的績效評估考核與激勵機制。財務共享中心的績效考核周期不能太長,考核標準應考慮業務處理的總量與質量,并且提高考核效率,在最短的時間內向員工反饋最客觀、最明確的考核結果。
企業活動是綜合性的社會活動,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例如,新項目的開啟不可避免的會帶來很多不確定因素,如果沒有完善的風險預警系統,可能會阻礙新項目的發展。因此,為了快速解決風險、減少風險損失,企業必須建立健全的風險預警系統。這不僅促進了企業短期目標的實現,而且為企業開發新項目提供重要依據。
在企業財務管理轉型過程中企業會持續面臨不同的挑戰難題,企業應針對問題不斷改善財務信息管理系統的功能,加強信息系統建設。對此,企業可基于“互聯網+”理念,使用標準化的信息技術模塊,不斷整合內部資源,構建財務共享信息平臺,及時傳遞內部信息。通過財務共享信息平臺,消除“內部信息孤島”現象,實現財務系統與業務系統之間的數據整合和共享,加強內部溝通,減少因信息溝通不良而產生的額外信息溝通費用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