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萌 德陽市人民醫院
2019年政府會計改革計劃正式實施,公立醫院作為行政事業單位重要部分,應根據政府會計改革優化自身預算管理體系,以公立醫院發展需求及行業整體規劃編制收支計劃,結合全面預算管理方法,以預算為紐帶,將公立醫院資源配置金額及數據銜接為有機整體,全面發揮出全面預算管理的作用。
全面預算管理以預算編制為核心,預算編制是否合理有效可直接決定預算方案的執行效果,間接對公立醫院醫療活動產生影響。全面預算管理可從收入預算、采購預算、財政專項預算、三公經費預算四個方面展開,以價量模型為手段,結合公立醫院實際運營情況完成收入預算編制工作;各科室應積極參與到全面預算管理中,根據科室發展需求編制采購預算,各科室將部門采購預算上報財務部門,由財務部門進行匯總與整理審核,以此完成采購預算編制;財政專項預算應由項目執行部門編制,根據項目需求編制專項預算,經醫務部整合歸類后遞交給財務部門。在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中,財務部門作為預算編制活動的執行主體,應根據各科室、各項目組所遞交預算數據進行匯總與分析,并上報財政,完成收入總額核定后,由財務部門按“歸口管理”原則將預算指標細化分解,將細化后的預算指標傳達給各項目組,根據指標調整預算編制,以此完成三公經費預算編制工作。
財務部門收到各科室、各項目組遞交的預算方案后,需結合現階段經濟發展形式分析藥占比、次均費用等指標,審核經費預算、收入預算等方案,將公立醫院自身發展規劃考慮在內,對不合理或存在缺陷的預算方案進行修正,調整歷史相關性項目,控制公立醫院收支;采購預算方案的審核應結合科室實際情況,由資產購置部門分類論證,判斷采購預算方案是否合理。歸口管理科室應在預算指標下達后需明確審核主體責任,在此過程中財務部門具有審核與監督的權利,財務部門與歸口管理科室相互配合,明確采購成本及付款支出,確保各項資產購置此項目符合預算目標。
下達并執行預算指標后,財務部門應對全面預算方案進行分析考核,對比實際費用與預算數據間的差異,計算預算偏離度,了解預算執行情況,對衛生材料占比、醫療收入消耗占比等全面預算管理關鍵指標進行考核,將關鍵指標考核結果與科室績效掛鉤,以此提高預算關鍵指標完成率。為實現全面預算管理透明化推進,可于年度結束后,由財務部門公布預算方案執行情況及各科室預算指標完成率,將具體數據上傳醫院信息管理系統,并于全院大會公開,增強公立醫院全員預算意識,使其認識到全面預算管理具有全員參與性質,關乎自身利益與醫院長久發展[1]。
公立醫院各科室進行預算編制時,需考慮多方因素,明確科室預算需求,并對進行預算方案可行性分析,判斷預算方案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執行風險,結合風險情況進行規避,例如:對于大型醫療設備的采購預算,其價值較高,涉及金額龐大,此時應考慮該醫療設備實用性,以此規避醫療資源浪費問題,因此此類設備采購預算應充分論證,根據設備實用性及價值進行合理編制,最大化保障預算方案合理且有效。財務部門作為全面預算管理核心部門,審核各科室、各項目組遞交的預算方案時,應謹慎審核,以政策文件、醫院營運能力、資金流為依據,結合實際情況嚴格審核預算方案合理性,對存在缺陷或不合理的預算方案予以駁回,并給予科室反饋意見,優化預算方案,加強論證審核,確保預算方案順利執行,提高全面預算管理質量。
財政專項資金通常于每年12月31日下發,同時回收兩年內未應用的財政專項資金,因此在全面預算管理理念下,制定預算方案時需考慮剩余財政專項資金,根據,規避財政專項資金過度沉淀問題。為確保預算方案合理高效,需將未細化的專項資金進行規劃,詢問上級部門明確財政專項資金統籌范圍,根據財政專項資金細化方案調節預算計劃,加強專項資金進度管理,根據醫療項目開展情況加快專項資金周轉,提高財政專項預算編制合理性[2]。
為推動全面預算體系在公立醫院中的落實,應將全面預算管理相關內容添加至績效考核中,統籌全面分析各科室、各項目預算指標完成率,跟蹤預算執行情況,杜絕臨床醫生極端行為,修正考核指標,注重結果反饋。將藥占比、次均費用、采購費用、收入情況等指標納入到科室考核指標中,根據以往預算完成率設定考核指標,并依據預算重要性設定指標權重,同時應明確預算執行風險,將預算執行風險作為考核扣分項,為各科室預算管理提供指導,為提高醫院職工對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重視,構建激勵約束機制,與預算績效考核相輔相成,激發醫院職工動力,切實提高預算方案執行完成率。預算考核指標的設定可使各科室了解預算編制重點,對其產生約束激勵的同時具備一定指導作用,為后續合理化預算編制奠定基礎,實現預算管理工作的全方位滲透。
綜上所述,公立醫院執行全面預算管理時,應按全面預算編制、審核及預算執行、方案分析及公開的步驟進行應用,為進一步激發出全面預算管理的正面作用,提高公立醫院預算質量,需充分論證預算項目,注意財政專項資金使用進度,并應用預算考核提高醫院職工對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