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妙婷 廣州市增城區衛生健康局基層財務結算中心
為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以及為基層人民提供更加貼心便捷的就醫場地,醫療衛生機構近幾年迅速發展了起來,然而醫療衛生機構內部的會計制度往往沒有跟進與到位,出現了現存的會計制度與醫療衛生機構管理不匹配的問題,例如資產價值計算、成本核算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因此,為推動醫療衛生機構全面發展,財務會計制度亟待改革。
首先,很多會計人員往往做著身兼多職的工作,也就是說在做會計工作的同時,還要兼顧公衛下鄉等工作,這使得在醫療衛生行業里的專業人員在工作上無法做到精進。
其次,以往醫療衛生機構并未對會計人員的工作職責設置具體的工作要求,以往的會計通常只要做關于記賬、核算等基礎工作,但是系統性的財務管理能力非常欠缺,并且沒有專業的指導工作,因此也是缺乏專業人才的一大原因。
最后,一般在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會計年齡普遍較大,也不具有對應的專業學歷,可能僅僅只有初級證書,因此對專業能力沒能夠更深地鉆研過。部分員工在這種環境下僅僅按部就班地工作,缺乏專業思考與創新,因此對于醫療衛生機構的財務工作建設更缺乏策略。
盡管在當前社會,大數據信息化早已普及,但是在一些醫療衛生機構的會計財務軟件的開發上,往往未能跟上時代的速度,這是因為,開發軟件的工程師對醫療機構財務管理的工作內容不很理解,因此在開發新系統時較為困難。當前,醫院及各大醫療衛生機構目前采用的是HIS系統,即全稱醫院信息管理系統。然而,這個系統無法與會計系統直接相關聯,無法獲取直接的業務數據。這樣一來,使記賬憑證與預算的收支差異無法進行準確的判斷,出錯率增加。大數據時代的發展進程要求各個工作都要有與之相匹配的軟件,因此,會計在采集這些數據的工作量是相當龐大的,需要在各個工作系統軟件中分別記錄采集。大量的人工采集,無法提高會計人員的工作效率。雖然基層醫療機構提供了公共衛生服務,但各類數據收入都記錄在醫療收入中。與一般事業單位不同,財政撥款收入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全部計在同一個銀行賬戶,致使很難區分使用過的資金來源,導致無法反映實際的情況。
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會計工作中,記賬、算賬、核算是會計的首要工作任務。這些工作的真實度關系到企業經營狀態以及誠信機制問題,但是在醫療機構中,很少設立對財務會計工作的監督審查機制,通常只是給上級領導檢查工作時才做到監督作用。然而,領導并不能對會計每項工作質量做到事無巨細的監督,在記賬、核算過程中缺乏對相關會計人員的集中性監督管理。盡管會計的工作內容已經事關著機構的監督職能,但是也無法百分百地保證自身的真實性。由此,一旦出現財務作假,其后果相當嚴重。無法保證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就會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帶來財務風險。
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工作中,規定具體的會計科目應當按照不同情況進行核算,比如項目的資金與來往撥款項,應當在會計核算時設立具體明細科目。如此,在出現預算虧損的情況時,對此加以全面地分析,以查明原因。倘若查出的原因是由于財政補償無法到位導致的,應當在下一年度核算時,注意采用增加政府財政補助的措施進行糾正。通過規范會計科目,規范資金的收支情況,可以通過相應的設備查找方法加以反映。同時,會計制度要設立加大預算管理力度機制,因為預算是會計工作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在會計制度改革下,為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工作管理水平成果,加大預算管理力度非常有必要。要做好預算管理的工作,首先要落實好編制預算機制,深化預算管理內容,其次要構架合理的預算管理原則,根據基層醫療機構真實的發展情況,編制科學的收支預算內容,以確保醫療衛生機構財務工作的高效準確性。
現階段醫療衛生機構要把財務會計工作放在重要地位,隨著社會發展有了新形勢,機構管理者要對外部會影響財務管理風險的各種潛在的因素加以控制并防范,及時規避存在的隱患。具體的做法是,首先,選好具體的防范方法、做好確定的防范內容及設立長久的防范目標時,要緊密結合我國相關法律政策、醫療衛生機構現階段的市場行情及經營情況,才能著手搭建準確的財務會計風險防御機制。此外,也可以深入調查,進行科學預測,跟蹤醫療機構的市場發展動態及趨勢,來預測財務風險,制定風險機制。
加強醫療衛生機構財務會計監督制度,就要建立一個關于資金使用績效分析方面的詳細評價系統,也要建立好內部監督機制,向全體員工公開,使財務管理制度與財務收支范圍及程序透明化。醫療衛生機構要加強建立好預算機制,將資金合理分配,并對照上年度的實際收支情況做出合理的預算,確保與未來的發展規劃相適應,這也是一種無形的監督,能夠降低醫療機構的財務風險,并長期穩定的發展下去。
在當下醫療衛生事業不斷發展的進程中,會計制度也要相適應,不斷更新與改進。與傳統會計制度相比較而言,新會計制度能夠有效解決舊制度存在的問題及隱患,因此,會計制度的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不僅使得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工作更加專業化,也能夠給醫療機構帶來更穩定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