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娟 東北財經大學
2006年,Y公司曾打算實施一次股權激勵,該次股權激勵使用股票期權對公司員工進行激勵,確定的期權總量為2400萬份,分配給現任公司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期權數量為1625萬份,分配給核心技術人員等公司骨干員工的為775萬份,股權激勵有效期為十年,等待期為一年,行權價格為12.78元。2006年7月,該股權激勵方案獲得通過,但隨后由于《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內)實施股權激勵試行辦法》的頒布,方案中的部分內容不符合該文件的有關規定,因此該方案沒有能夠實施。
此后Y公司對該方案進行了修改,修改后的方案確定的股票期權總量為1344萬份,其中分配給現任公司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期權數量為485萬份,分配給骨干員工的為859萬份,股權激勵的有效期為五年,等待期為兩年,行權價格依然為12.78元。2010年,修改后的方案獲得了通過。
期滿后,激勵對象在未來三年內按照如下比例行權:第一個考核年度,可行權數占股票期權總數的比例為30%;第二個考核年度,可行權比例為30%;第三個考核年度,可行權比例為40%。
業績考核指標對于股權激勵能否行權至關重要,Y公司在實施股權激勵時只考核公司的凈利潤增長率和凈資產收益率,考核指標單一,且這兩個指標主要考核公司的盈利情況,會使得管理層只注重公司的盈利水平。這兩個指標還容易受到人為操作,管理層可能為了私人利益操縱企業利潤以達到可行權條件,甚至可能為了提高盈利水平做出不利于企業長期發展的決策。
兩次方案確定的行權價格均為12.78元,看似完全一樣,實則不然,2006年的行權價格比當時的市場價格高出15%,而2010年的行權價格遠遠低于當時的市價。就低不就高的行權價格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激勵強度,但即使股價大跌,過低的行權價格依然可以使激勵對象獲得收益,他們不再擔心因為股價下跌而損害他們的個人利益,這會降低他們的努力程度。
投資決策是企業最重要的決策之一,關系到企業的經營績效和長期發展,股權激勵的實施必然會影響到管理層的投資決策,為了達到可行權條件,管理層可能會進行非效率投資以如期行權,進而為自己謀取利益。
雖然股權激勵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提升企業價值,但也可能導致財務操縱現象,在利益的驅動下,管理層為了達到可行權條件可能會對財務報告進行非法修改。
Y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在實施股權激勵時主要考核凈資產收益率和凈利潤增長率,業績考核指標簡單易操作,只能反映企業當前的盈利水平,不能反映管理層為企業創造的價值。企業應該將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相結合,同時考慮定量因素與定性因素,建立一個多層次、多元化的業績考核體系,從多個方面全面考核激勵對象的工作,正確判斷是否滿足行權條件,合理行權。
在實施股權激勵時,企業應該確定合理的行權價格和行權條件。行權條件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若行權條件太高,經過努力工作依然沒有實現的可能,會挫傷激勵對象的工作積極性。行權條件應該適當高于目前企業達到的業績水平,既需要激勵對象努力工作才能完成,同時激勵對象經過努力工作可以完成。行權價格也是如此。
股權激勵的有效期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等待期,是從授予日至可行權日的時段,在該段時期內不可行權,第二部分是行權期,是從可行權日至失效日的時段,在此期間均可行權。激勵對象在經過了等待期后,并且滿足了可行權條件,便可在行權期內行權。
Y公司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的股權激勵方案的有效期為五年,等待期為兩年,對比2006年方案中,有效期為十年,等待期為一年,2010年的方案的有效期可以適當地延長,使股權激勵更有時間價值。
Y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層的非效率投資和財務操縱行為都是因為企業內部控制和監督機構存在缺陷。因此,應該完善公司內部控制和監督機構,使其不再流于形式,能夠真正發揮其控制和監督的作用,監控管理層的行為。內部控制和監督機構應該適時地進行檢查,防止管理層操縱財務報表的行為。還應該有效地監督管理層的投資行為,判斷決策是否會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