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琴 萬榮縣財政局
現如今隨著我國的經濟水平飛速發展,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總量急劇擴張,國有資產的管理工作越來越重要。實際工作中,不同程度存在著國有資產監管不力,國有資產流失的現象時有發生。這是因為單位的日常考核并不包含資產管理,導致我國國有資產存在消耗、閑置等情況,使得國有資產未能充分的發揮最大價值。由于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日漸增多,國有資產的種類更是多種多樣,對于資產的管理要求也越來越細致,特別是2021年國務院出臺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條例》,對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根據我國國情探討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目前我國的國有資產在種類和數量上日漸增多,但大多數行政事業單位對于資產管理的制度沒有根據環境的變化而調整,一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在對國有資產管理時存在明顯的局限性,管理者的權限未能集中,核算部門與管理部門處于分開狀態,無法得到制約的局面,管理時出現的問題更存在重復交叉的現象。
國有資產需經過政府有關部門批準之后,事業單位才能對其進行出租出借出租,若要出售或轉讓國有資產,必須進行專業評估與審批后方能執行。但有個別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會省略評估與審批的環節,低價的售賣國有資產,使得國有資產流失以及非法侵害。雖然我國法律針對非法侵占國有資產的行為制定了處罰措施,但目前由于執法監管力度不足,使得這些非法行為沒有得到嚴厲的制止。
有些行政事業單位在財務會計核算過程中不夠清晰,規章制度不夠規范,一部分的資產資金還處于缺乏管理的狀態,使得國有資產流失,主要是表現為以下幾點:第一點,行政事業單位在收到社會捐助后,沒有把資金直接納入財務核算中;第二點,固定資產的花費直接從單位費用支出,沒有列入固定資產核算內;第三點,單位的總賬目與部門各明細賬務不一致,資產的總數額與各明細金額有出入,財務賬目不夠清晰,國有資產就會存在外部流失的風險。
多數行政事業單位在處置國有資產時因為缺少完善的制度和審批程序,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在對國有資產處置中沒有按照嚴格的規定履行,從而導致一些工作人員會在未完善的管理機制下鉆空子,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現象。
首先國有資產管理應該重視起來,行政事業單位在得到政府財政資產購置后,應對國有資產進行嚴格管理,若購置固定資產也應及時管理,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要將固定資產合理分配,真正做到合理利用,合理分配、嚴格管理。
我國針對原有的行政事業單位執行的會計制度已不在應用,已正式實施政府會計制度,在新的會計準則制度實施下,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等有明確的核算要求,無論是何種方式取得資產全都應該入賬核算,并制定詳細的規章制度。對資產進行年末盤點時,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類,對于固定資產的折舊,低值易耗品的攤銷等也應按照新規定進行核算。這些規定是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強有力的措施。行政事業單位應定期組織工作人員學習并運用新知識,只有學習運用新制度才能對國有資產管理有更深的理解,業務水平才能提升。
政府實施新的準則制度后,行政事業單位應該結合自身情況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如果是經營類事業單位,要針對經營資產制定專業的管理制度;若是服務大眾的公共職能類事業單位,就應該按照行業的類別不同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并且應該定期對國有資產進行清查與盤點,對賬目不明的盈虧情況,應盤查清楚,分析賬目原因并追究責任,避免國有資產無故流失。更要加強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的管理,對于報廢和變賣的資產,要在單位內部經過評估后,監管部門才能審批處置,以免國有資產隨意處置現象發生。
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不是一個部門就可以完成工作的,需要各部門結合財政部門共同努力,共同參與才能管理好國有資產。我國新會計制度關于資產核算也提出了新的規定,行政事業單位必須設立專門的資產管理崗位,管理人員的需由經驗豐富者擔當,同時根據單位自身情況,結合各部門實施資產管理制度,并要加強國有資產管理人員力量。定期對員工進行國有資產管理的專業培訓,使大家重視資產管理,同時在單位內部的日常考核中,增加國有資產考核,并將考核結果與個人績效掛鉤,這樣才能受到各部門員工及領導的重視,管理工作才能得到加強與提升。
國有資產管理對于行政事業單位是重中之重,資產管理部門是保證事業單位正常運轉、履行各項職責、開展各項活動、保障物質基礎的重要部門,通過發現并解決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不僅能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更能避免國有資產不流失、不濫用的現象,為我國的經濟建設發展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