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俊 湖北省襄陽市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水利建筑工程施工企業財務管理的概念可界定為:水利建筑工程施工企業為了實現預期的財務目標,在企業內部結合內外部環境以及自身業務發展需求而對融資、投資、利潤分配、營運資金、成本費用以及財務風險等所采取的核算、分析、監督和預測等管理活動的總稱。一般來說,企業實施財務管理的最終目標都是為了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水利建筑工程施工企業一般具有項目施工周期較長、資金密集、施工鏈條較長、管理復雜等特點,因此強化其財務管理更具有積極意義:一是可以有效降低水利建筑工程施工企業的成本費用水平,保持較高的盈利能力和綜合競爭力;二是通過健全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可以對籌資、投資等資金管理活動進行統籌協調和規劃,維持企業的流動性,有效防控各種財務風險;三是強化財務管理能夠充分反映企業當前具體的財務狀況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為管理層及時采取精準性的財務決策應對提供支持。
經過強化健全完善的財務管理機制能夠對水利建筑工程施工企業的運營管理產生多方面的積極作用,但是從實務來看,當前部分企業在財務管理工作中受多種因素的制約仍存在一定的問題,亟待強化。具體分析如下:
水利建筑工程施工企業在開展財務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為了提升跨地域項目的財務管理效率,部分企業采用了分權式的財務管理模式。這種模式雖然具有一定優勢,但是也會給企業帶來兩方面的問題,其一是弱化企業總部對施工項目具體財務活動的有效監督,出現財務信息的不對稱,增加財務風險,其二是企業總體的資金會被分散于不同項目的資金賬戶,從而弱化資金的統籌優化配置,降低資金的流動性和使用效率;二是投資決策活動存在優化的必要。主要是因為水利建筑工程施工企業在進行投資決策的過程中,較少以內含報酬率、凈現值法等科學的決策指標為依據,多以能否中標為首要參考要素,項目投資缺乏嚴謹合理的方案規劃和可行性分析,投資決策環節潛在風險因素較多;三是在籌資活動中對負債規模以及長短期負債的結構比缺乏規劃和控制,在籌資過程中受籌資渠道的局限,多偏向于負債融資,造成負債規模總體偏高,償債壓力增加,同時在負債籌資中,短期籌資規模一般高于長期籌資,長短期負債結構比的失衡會造成企業出現短期集中償還而難以及時置換的問題,增加了流動性不足的風險;四是財務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足對其管理決策職能的充分發揮產生了制約作用,即水利建筑工程施工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水平不足,在開展財務管理工作時無法快速、準確地從業務端獲取必要的基礎數據,然后進行整理分析形成管理決策所需的數據信息,同時也無法從財務視角對業務活動形成動態、全過程的監督,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管理決策職能的發揮。
結合對水利建筑工程施工企業開展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問題的總結和分析,建議其從如下角度采取措施強化其財務管理:一是進行財務管理機制改革,建立集權化程度較高的財務管理模式。集權化程度較高的財務管理模式既能夠增強企業管理層對所投項目的財務動態監督能力,及時發現項目在運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又可以有效減少企業管理層與項目財務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所引起的縱向和橫向利益博弈問題,減少財務風險;二是要通過建立健全的投資決策內部控制機制來確保企業在進行投資決策時能夠進行嚴格的可行性分析,同時還要綜合運用成本法、內含報酬率以及凈現值法等對投資方案進行決策設計,從而降低所投項目成本和風險;三是結合最優資本結構理論對籌資活動進行管理強化。即企業在進行籌資的過程中要充分運用最優資本結構理論,分析企業當前的資本結構,然后對負債的總體規模以及長短期負債結構比進行逐步調整,在企業內部形成一種較為穩定的資本結構,增強企業的償債能力和流動性;四是有效利用當前的大數據技術和信息共享技術,在企業內部建立財務共享中心或者財務管理信息化平臺,提升企業業務信息與財務信息之間的互融互通,同時利用大數據的數據價值挖掘能力,高效快速地從業務和財務端獲取相關的基礎數據信息,然后進行整合和分析,為管理層提供較高質量的決策支持信息,同時也為財務管理對業務的動態全過程監督創造一個有利的信息化環境。
本文以水利建筑工程施工企業的財務管理為研究對象,分別從其強化財務管理的積極意義、開展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強化財務管理三個角度進行了分析和闡述,旨在為水利建筑工程施工企業的財務管理有效性提供一定的參考,為其實現持續穩定運營提供財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