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洋 夏傳榮 揚州三新供電服務有限公司
10KV配電網的建設應該與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相結合,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堅持“就地取材”的原則盡可能地實現對原有配電網絡進行升級,這樣既可以提高配電網絡的安全性能又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工程的施工投入。在進行配電網絡設計時,應該根據當地實際人員居住情況就行配電網絡的設計,在一些人員密集的地區選用10KV配電網絡或是三相配電網絡的供電方式。而在一些人員稀少的地區進行供電時就可以采用單相供電的方式進行供電,這樣可以很大程度上的降低電路工程的投入。
明確配電線路規劃設計目標,主要有設計規劃,配電網絡是否可以滿足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與人們日常生活用電的需求、配電網絡的服務質量與安全性能是否達標、配電線路建設資金投入是否合理等方面。通過滿意性原則在同時滿足這幾項要求的配點網絡中選擇比較合適的一種配電網絡作為配電的規劃線路[1]。
配電線路設備選擇應該與當地實際情況相結合的含義是指在進行配電線路設備選用時,應根據當地的氣候環境、人文環境進行設備選擇,避免選擇設備無法適應當地的氣候環境而出現容易損壞的情況發生。例如在晝夜溫差較大且極端溫度配電設備無法適應的情況下就應該給配電網中的配電設備做外層保溫處理;配電線路設計路徑部分地區空氣濕度過高的話就應該選擇干燥性能較好的配電設施進行安裝;如果當地處于板塊斷裂帶附近,則在輸電網線路安裝位置與安裝過程中注意進行抗震功能的設計[2]。
主觀因素是指農村電網在建設過程中可能會通過村莊與農田,在這類人口密度較高的地方,要進行線路鋪設時,就應該適當的提升線路的高度而避免居民在有意無意之間對電網造成損害,同時也避免了一些意外事故的發生[3]。例如:將輸電線安裝經過村莊地區,一些居民可能出現直接將電線掛在輸電線上的盜電行為,這種行為不僅會對國家的集體經濟造成損害同時由于農民的電學知識不過關還極容易導致意外事故的發生。
農村地區相較城市地區對電網線路架設的投資較少,這直接導致電網配電安全質量降低,由于整體資金投入較低,導致很多電路設備與線路更換不及時,久而久之很容易出現線路斷裂的情況。如果當地的自然條件惡劣,出現暴雨、大風等天氣時更容易造成輸電線路斷裂的情況,導致人民群眾的日常用電難以得到保障。
要想有效提高用電線路配電規劃設計的質量,首先就應該充分了解農村用戶的用電需求,根據人民群眾用電的需求進行科學合理的線路規劃設計。這樣的設計不僅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供電所的發電效率還可以實現國家節能的目的。在進行電路設計的過程中為了盡量保證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就應該將供電所設計在遠離人群密集的區域。
為了盡量減小電能在傳輸過程的損耗,變電器、絕緣子必不可少,設計人員不僅需要設計電路還應該考慮到這些基礎零部件的更換問題,因為它們雖小但一個零件的損壞便會導致一場大規模的斷電。因而在進行配電線路規劃設計時,進行配電線路問題日常檢修就顯得尤為重要。農村輸電線路建設往往處于地形復雜的地帶,山高林密傳統的人為檢修方式往往很難進行,在進行檢修時可以設計采用無人機巡檢與人為修理的方式相結合,最大程度地降低人員工作量提升電路檢修的質量。
在進行輸電線路的檢修過程中,不僅需要排除硬件的隱患問題,更應該排除線路是否超負荷運轉的問題,這就需要專業人員根據電量使用記錄計算出在用電的高峰期,是否存在用電線路過載的情況,如果出現用電線路過載的情況,技術人員就需要通過調節一些戶的三相輸電位置或是增設輸電線路的方式進行問題的解決。在進行電路的運行和維護的過程中應該積極的吸收專業化人才,并在上崗前安排專業的培訓以及專業的工人帶領進行線路的巡檢,在保證巡檢人員具有專業的素質和先進的理念之后在安排巡檢人員進入輸電線路中進行隱患問題的巡檢與處理[4]。
自然環境中往往都有很多的不可控因素,例如:雷電、暴雨、高溫等。在進行輸電線線路的設計過程中應該根據當地的氣候情況設計合理的輸電線路優化措施來避免由于自然環境特點所導致的輸電線路破損。對于雷電問題,可以在輸電線路中設計避雷針將雷電引入地下,進而保障輸電線路的安全。同時技術人員還應該關注氣候的變化并做好應急的輸電預案,當輸電線路損壞時可以第一時間實現對輸電線路中問題的排查預處理,以便保證配電線路可以穩定地運行。
綜上可知,優化農村10KV配電網絡的設計刻不容緩,傳統的10KV配電網絡有著維修難度大、問題隱患多、故障排查難的特點,這大大增加了線路的維修成本,因此設計人員應該設計出符合要求的線路并嚴格進行線路的建設,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上的解決電路問題,從而為10KV供電線路的穩定運行提供穩定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