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貞福 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經濟發展和統計服務中心
近年來,海島旅游成為當前國內非常受歡迎的旅游方式,尤其是受到世界范圍內疫情的影響,內陸旅游火爆趨勢更為沿海海島旅游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海島游的市場需求不斷擴大。同時,國家加快推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全域旅游的快速發展以及旅游行業業態潛能的深度挖掘,也將會催生海島旅游的發展新趨勢。但是,受到海島自身海域環境方面特殊性的影響,再加上生態環境保護、旅游資源空間約束等,都要求在發展海島旅游的過程中,結合實際探索可持續發展措施,以推動海島旅游的長期健康持續發展。
長島,也稱之為廟島群島,位于膠東半島與遼東半島間,黃渤海的交匯處,屬于環渤海經濟圈的連接帶,東臨日韓、北靠旅順。2020年6月,經國務院批復,撤銷蓬萊市和長島縣,設立蓬萊區,以原蓬萊市和長島縣為蓬萊區行政區域,長島作為省級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功能區運轉。長島共涵蓋151個島嶼,多數為無居民島,總人口4萬余人。長島發展旅游經濟其特色優勢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長島具備發展旅游經濟的良好自然環境。長島的年平均氣溫為11.9℃左右,年平均降水560mm左右,超過60%的森林覆蓋率,大氣環境質量一級、海域水質一類,是有名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也是森林公園、海洋公園,素有海上仙山、候鳥天堂和天然氧吧的稱號,這些都決定了長島具有發展旅游經濟所必需的自然環境。
第二,長島具備深厚的人文和民俗文化底蘊。長島建于北宋年間的廟島媽祖顯應宮極具影響力,北莊的史前遺址也是我國漁獵文明代表,仙島文化、北海神鄉、媽祖文化長久流傳,都是具有豐富旅游特色的民俗文化。同時,長島漁民文化歷史悠久,漁民的生活風俗都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和影響力,祭?;顒雍蜐O家號子頗具地方特色,人文資源以及民俗文化在國內外都具有較強的影響力。
第三,長島具備類型多樣、品質優良的生態資源。長島的旅游資源非常豐富,盛產各種貝藻、魚類以及海珍品,是我國有名的鮑魚之鄉、扇貝之鄉和海帶之鄉。長島群島是候鳥必經之路,也是斑海豹棲息之地,動植物種類非常豐富,生物資源優勢非常明顯,為旅游產品的設計開發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同時,長島周邊的海域水道較多,也有國際航道,便于各種大型的客貨船舶同行,也有著天然深水良港,這些都為旅游經濟發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1.旅游經濟項目缺少系統科學的規劃。海島旅游經濟發展具有其特殊性,雖然現階段各地加快旅游項目建設發展,但是對于海島旅游資源的規劃不夠合理,旅游項目以及旅游產品同質化的問題較為突出,對于各地特色的旅游資源尤其是民俗文化資源等缺少規劃設計。
2.各類旅游資源的開發程度不足。現階段各地海洋海島旅游經濟發展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旅游產品的開發設計缺少規劃,尤其是對于海島的旅游資源缺乏深度的挖掘,開發的層次相對較低,仍主要是以各種觀光型的旅游產品為主,在滿足游客旅游體驗、打造休閑度假類型的旅游項目上探索創新不足,在高端類型的旅游市場上探索不足。
3.發展旅游經濟的配套基礎設施不完善。海洋海島受到地理位置的影響,普遍存在著基礎設施不夠健全完善的問題,尤其是在往返的客貨運交通、旅游休閑娛樂場所建設、旅游接待設施建設等方面不夠完善,旅游產品缺乏完善的載體是制約海島旅游經濟發展的關鍵。
1.強化政策機制支持,做好旅游經濟規劃。對長島等海島發展旅游經濟,應該注重政策體系的完善和規劃上的優化。首先,應該針對海島旅游經濟的發展完善領導體系的建設,可以建立完善海島旅游經濟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協調文化旅游、生態環境、宣傳部門、交通住建等部門共同參與,并完善扶持推動旅游經濟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的政策措施,尤其是在城鄉建設發展、土地海洋使用、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引進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建立完善一攬子的綜合性支持政策。其次,應該注重提高海島旅游經濟發展的規劃水平,根據長島的島嶼分布及資源特點,科學的進行旅游經濟發展的規劃,做好省級旅游度假區、5A級景區、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等,對長島的百年漁俗、千年媽祖、萬年史前、億年地質等豐富的海洋文化資源進行系統的挖掘,進一步探索延伸旅游經濟的產業鏈條,打造旅游經濟的特色品牌。
2.發展全域旅游經濟,創新旅游經濟業態。在海島旅游經濟的發展方面,應該做好旅游經濟發展戰略定位的優化,堅持全域旅游的理念,對旅游經濟的業態形式進行豐富創新。一方面,應該推動傳統旅游特色的轉型升級,推動漁家樂等特色旅游項目和民俗旅游結合升級,注重引入社會資本和龍頭企業,探索各種形式的合作經營,對海島旅游資源進行系統的整合,在民宿休閑、漁文化體驗、垂釣探險、海岸寫生等方面打造更加現代化高端化的海島旅游特色。另一方面,適應旅游經濟產業新舊動能轉換的實際,結合海島旅游的特點來打造更加特色和個性化的旅游特色產品,規劃具有特色的旅游精品路線,發揮海島漁家美食優勢打造特色餐飲,探索發展海島康養經濟和夜間經濟,豐富旅游觀光游憩等業態,實現旅游、漁業、文化等產業的融合推進發展。
3.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旅游服務環境。長島四面環海的位置環境,決定了發展旅游經濟必須加強服務軟硬件環境的建設。首先,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對海陸交通基礎設施進行完善,打造進出有序的進出港交通運行體系,尤其是探索將交通基礎設施與慢行旅游服務相結合,構建結合交通出行、觀光休閑一體的旅游交通線路。其次,完善游客服務體系的建設,對游客服務中心進行健全完善,建設完善智慧旅游服務系統,涵蓋售票接待、咨詢投訴、餐飲零售、氣象交通等功能在內的高端化的游客服務中心,為游客提供會議休息、休閑餐飲等全方位的服務。第三,完善城鄉環境的建設,突出海島的生態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資源,保護好海島的海岸地貌、村落遺跡、植被生物等,全方位的優化海島的旅游經濟環境。
4.規范旅游市場秩序,提高旅游營銷能力。海島旅游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規范的旅游市場秩序,應該積極完善旅游綜合執法工作,提高對旅游投訴的協調處理水平,完善旅游質量管理機制,強化群眾旅游參與和監督意識,努力營造并維護良好的旅游市場秩序。同時,還應該對旅游營銷體系進行系統的優化完善,強化宣傳力度,借助中央和省市各級電視媒體宣傳,并充分利用抖音、騰訊微視、新浪微博等新媒體自媒體開展市場營銷宣傳,打造海島特色旅游形象品牌,積極承接舉辦環島馬拉松、音樂節、海釣比賽、海鮮節等活動,借此對旅游特色資源進行宣傳,擴大提升旅游宣傳效果,打造更加個性化的長島旅游名片,形成旅游獨特魅力和吸引力,推動實現海島旅游經濟的長遠可持續發展。
充分利用海洋海島優勢,發展海島旅游產業,應該結合海島屬地的經濟社會條件以及生態環境狀況等,科學規劃海島旅游發展理念以及發展方向,突出海島旅游資源優勢和特色,完善提升旅游軟硬件服務環境,拓展海島旅游的發展戰略空間,促進海島旅游實現跨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