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華 新泰市水務發展中心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任務,通過工程建設可以實現水資源的科學配置和有效利用。工程建設質量是實現工程項目建設價值的基礎,施工技術管理也已成為工程建設管理的重點。水利水電項目建設需要更高的施工技術,對施工水平和技術專業性有嚴格要求。
施工前要對周邊環境進行深入了解,對河流、地質、地下水情況進行勘查分析,結合當地溫度和年降雨情況,提出相對應的施工組織方案,并就水文情況加大地基處理,結合現場實際情況選擇地基換填、加固。需要注意的是,建設工程與現場環境密切相關,根據環境改變施工方式對于控制施工質量有很好的保障效果。在環境溫度方面,盡可能選擇溫度高的時間段,能夠保證施工材料的穩定性,尤其是混凝土材料能在溫度較高的情況下快速凝結,迅速達到設計強度。
由于我國水利工程的地理環境相對復雜,不同的建設區域,其水利工程的建設要求也有很大不同,所以要根據建設區域的實際情況,制定專門的建設方案。即便如此,由于各地基礎設施配套參差不齊的情況,嚴重影響水利工程的建設進度,甚至影響工程最終完工質量,這些工程質量問題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輕則影響水利工程的功能發揮,重則會對周邊的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
施工材料是施工活動全過程的構成部分,大量的原材料通過加工形成不同功能的材料,在水利工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對原材料的檢測和使用發現,大量消耗的水泥、砂石和鋼材對建筑結構有很大的影響,如果原材料在源頭沒有控制好,不合格的材料用在實體上會出現各種質量問題。如砂石材料,含泥量超標會導致混凝土和易性受到影響,混凝土澆筑后表面會出現氣泡,嚴重部位會出現縫隙,縫隙造成外界水滲入,長時間被水浸泡會造成混凝土內部鋼筋銹蝕,無法達到抗拉強度,最終造成混凝土滲水的情況發生。因此,要嚴控原材料質量,對于不合格的材料杜絕使用。
第一點,技術人才引進和培訓機制的欠缺。相關企業在引進專業技術人員方面面對的問題較多,不易實現;并且無法有效地培訓現有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第二點,人員績效評價機制的欠缺。沒有有效的人員績效機制將很難調動人員的主動性,從而不能達到高效的施工要求。第三點,各部門人員之間溝通不充分。設計人員、技術人員以及監理人員之間若是沒有充分有效的溝通,很有可能對于施工重點細節的把控不到位,得不到正確有效的指導,從而可能影響施工的結果。
縱觀我國水利水電工程的發展,項目管理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其原因則是缺乏完善的管理體系,若想實現項目管理目標,首先要構建完善的施工管理體系,制定相關的法律制度,對施工各環節起到約束和規范作用,保證管理工作有據可依。施工管理環節,管理人員先要轉變管理思想和觀念,運用新型的管理方法和形式,保證管理體系構建的高效性,并且聯合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落實全面化管理,確保將管理工作落實到具體工作細節中。只有建立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才能展現管理人員的最大能效,確保在有效的監督管理作用下推進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科學運用施工材料,促進項目的順利實施。
對于水利材料和設備的管理和整個工程的管理息息相關。管理人員要充分地明確施工標準,做好材料的采購,確保材料的規格和質量要求與標準要求相匹配。在施工過程中,要防止不合格的材料進場,同時注重材料的防水,做好儲存工作,避免出現偷工減料的情況。對于設備的管理也尤為重要,要做好機械設備的安全檢查工作,防止安全隱患的產生,對于不規范的操作行為要及時地制止。同時還需要加強機械設備的保養和維護,確保機械設備具有良好的運行效果。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階段,工作人員作為重要的執行者,是否具有安全意識直接決定著施工安全性,因而,通過培訓活動有助于幫助管理工作人員認清危險源,比如用電安全、車輛運輸等,以車輛運輸安全為例說明,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區域地質條件比較復雜,如果處于地形復雜、邊坡狹窄等區域,駕駛人員必須做到小心駕駛,降低安全風險,有計劃的對駕駛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定期檢測車輛的安全性能,在施工現場掛上警示標志,對工作人員起到安全警示作用,從而減少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保證施工順利進行。
水利工程的質量是水利工程企業得以持續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是檢驗整個工程合格與否的唯一標準,控制工程質量才能促進水利工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只有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在控制范圍內對施工原材料、機械設備、施工方案進行不斷優化調整,避免出現常見的施工質量問題,才能保證水利工程質量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