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恒 四川省場道工程有限公司
在現階段混凝土廣泛應用的形勢下,把控混凝土原材料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靸敉猎牧系臋z測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為快速檢測、另一種為實驗室檢測。在不同的檢測方法下,其標準與規范也不盡相同。不同的檢測方法適用于不同的工程。建筑單位應當主動配合政府檢測,積極提供檢測報告以及證明材料,提高施工質量。
水泥與水混合經過水化反應后的水化產物會對混凝土強度有較大影響。在水泥監測時,水泥細度、安全性能、抗壓強度、抗折強度以及凝結時間的指標檢測十分重要。水泥強度對混凝土結構強度有直接影響。在膠砂實驗的支持下,可以檢測水泥抗壓強度以及水泥抗折強度,并判斷指標的達標效果。水泥凝結時間與混凝土施工過程有直接關聯。在我國相關文件的指導下,混凝土初凝時間應答不小于四十五分鐘,硅酸鹽水泥終凝階段應少于十小時,一般情況下的終凝時間為6.5h。作為評判水泥質量的核心指標,對水泥安定性實施檢測是以保證水泥均勻硬化為目的的。若水泥安定性不達標,混凝土膨脹進而引發裂縫的現象極易發生。
混凝土摻合料主要構成為硅粉、粉煤灰以及礦粉。在粉煤灰的融合下,混凝土可以提高混凝土流動性、和易性,在大體積混凝土配置中應用較為廣泛。粉煤灰生產企業因為工藝的差別導致產品需求量也大相徑庭。所以,應當將需求量納入粉煤灰檢測重點范疇。在混凝土中融合細度小且活性大的粉煤灰可以節省水泥用量與外加劑,但與此同時也會增多混凝土水分,導致混凝土強度下降。
骨料耐久性與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直接相關。工程設計者在選用骨料方面要十分慎重,骨料的選用應當傾向于含少量軟弱顆粒以及風華顆粒的高耐磨性骨料。具備優秀的抵抗溫度改變以及抵抗濕度改變的骨料被視為優質骨料。在進行骨料堿活性的測定過程中,對于潛在危害的堿活性骨料應當盡量規避。
在混凝土制備過程中,用水質量的嚴格控制也十分重要。在混凝土用水選用方面,飲用水以及市政供水系統水源都可以作為混凝土用水選項。在混凝水制備過程中,應當規避油脂以及硫酸鹽等物質,避免這些物質與水泥反應影響水泥制備質量。在混凝土紙杯過程中,應當避免使用未經處理的工業廢生活廢水以及硫酸鹽量超標水體。
混凝土配合比與混凝土施工質量也有直接關系。加大混凝土配合比的檢測力度,在提升混凝土的承載性能進而滿足混凝土工程質量需求方面卓有建樹。筆者接下來會對抗滲混凝土配合比配制、明確用水量以及計算砂、石用量做詳細分析。
1.抗滲混凝土配合比水泥用量應不小于320kg/m3。將摻合料融入水泥后,用量應高于 280kg/m3。但若水泥用量超過 400kg/m3,在水化熱的影響下混凝土收縮會十分明顯,會損害混凝土的抗滲性。
2.砂率的正常范圍在百分之三十五到百分之四十之間。泵送抗滲混凝土以百分之四十五為標準線。在確定最佳砂率時,應當以水灰比為依據,保證水泥用量穩定的同時調節砂率,最佳砂率為與最大坍落度對應的配合比時的砂率。
3.將外加劑(尤其減水劑、引氣劑、膨脹劑以及防水劑等)融入抗滲混凝土時,應當使混凝土含氣量在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之間。
4.在設計抗滲混凝土配合比時,應當對已達預期強度的水灰比做抗滲檢測。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則明確指定了單位立方米混凝土配調用水量,當水、灰比例為0.4-0.8時,在作業條件、顆粒直徑以及骨料類別的指導下進行混凝土拌合物粘稠水平的評判。在混凝土和易性以及現實坍落度的指導下,適當縮減用水量以及粗砂量。
借助于容重法計算砂、石用量,混凝土密度控制在2350kg/m3-2450 kg/m3范圍內,混凝土容量控制在2420 kg/m3上下,當水泥用量為386 kg/m3、用水量為162 kg/m3時,集料用量為1872 kg/m3,集料質量為749 kg/m3,粗集料質量為1123 kg/m3。
在基準配制比的指導下,保證水量不變的同時為水膠0.42的比例余留出0.02的上下浮動范圍,借助于重量法進行配制比的核算。用水量為162 kg,混合25L拌合物,A組、B組以及C組水灰比分別為0.40、0.42、0.44。由實驗結果分析得知,A組、B組以及C組的聚合性、保水性、坍落度以及坍落度損失均符合標準。A組、B組以及C組的混凝土容量為2430 kg/m3、2430 kg/m3以及2420 kg/m3,與預期結果相差無幾。在攪拌機的幫助下拌和水泥混凝土,并在模具的幫助下進行定型處理,待過了風干時間后,在養護箱對混凝土實驗模塊進行養護處理。
混凝土原料種類眾多,且事關工程質量,原材料的質量把控環節顯得尤為重要。并且,混凝土配合比與混凝土結構強度息息相關。因此,嚴格把控混凝土原材料質量以及配合比檢測,對于推動混凝土質量想高標準方向發展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