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相洪 郝進宇 沈陽海得曼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根據現在人們的生活狀況來看,造成火災的大多數原因都與電有關,電在人們的生活中使用最為廣泛,小到手機充電,大到工廠機械,都離不開電。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平時接觸最多的就是家中的電器和一些通訊設備,而在使用這些設備時,一旦操作不當就可能會引發火災,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并且給環境帶來破壞。為了有效防御火災,控制火災發生時的火勢,消防工程也在不斷地摸索過程當中。更多的消防工程項目出現在大眾的視線中,其重要性也在一次次地被眾人熟知。作為防火防災的核心,要真正發揮其作用還需要依靠自動化技術來實現。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消防工程的安全性,讓其在本質上得到了飛躍。
電氣自動化控制技術涉及的科學技術內容較多,從社會各個應用領域出發,這種技術不僅是把硬件部分設計好,同時需要對軟件部分更好地進行協調設計,二者不可或缺,需要兼顧統籌處理,根據生產、生活的實際需求研究設計相關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的層面非常廣泛,具有非常復雜的內容。
統一性是電氣自動化最顯著的優勢所在,自動化系統經常遇到不同的控制對象,電氣自動化的統一性是傳統自動化不能比擬的,可以根據控制對象的不同實現預期的控制目的,在電氣自動化的幫助下有效操控電氣系統。對比傳統自動化控制技術,電氣自動化控制技術在控制系統響應時間上更短,不僅可以遠程操控,還能夠自主調整,這是其他控制系統所不具備的優勢,也是其先進技術的優勢所在。
火災的發生是變化無常的,沒人能夠準確預測火災是否會發生,發生在何地,嚴重與否,因此,火災本身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和及時性,所以一定要在第一時間把握好火災的情況,盡最大努力控制火勢,減少火災帶來的損失。在這個過程中,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就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消防工程的自動報警系統及構造內容也越來越多。這些內容包括報警裝置,觸發裝置等等。當火災來臨時,這些裝置就會互相配合,井然有序的進行工作,共同配合消滅火災。若其中某項缺失,那么所有的相關程序也就無法繼續完成導致設施無法應用。火災警報的原理是通過火災過程中產生的煙霧和可燃物等物理因素,報警機械會對相關物質進行感應。當有相關物質產生時,報警設備就會感應到并發出警報。除報警設備外,火災發生的過程中還可以通過自動化技術對火災情況進行分析,進一步了解火災的時間和地點等相關問題,并第一時間傳送到有關的消防部門。在此同時火災現場在的相關火災設備也會第一時間啟動,盡最大努力將火災抑制在萌芽之中,降低火災帶來的損失。
1.噴水滅火設備
噴水滅火器主要組成有3部分,分別是報警閥、噴頭及報警器。噴頭裝置是整個噴火滅火裝備的核心和關鍵,當發生火災或者有火災信號進入后,就可以立即啟動,把水噴灑出來進行工作。報警閥的主要工作是開啟和切斷水源,以免出現回流水源的情況,并檢測供水設備的正常運行情況,一般情況下報警閥有多種類型。檢測裝備負責監控檢測系統的實際運行情況,然后通過電信號的方式把作業內容向系統控制裝置傳播。一般情況下監控檢測裝備有兩種類型,有的是實時監控水流量的裝備,有的則是實時監控檢測壓力的裝備。警報裝置主要起警示火災的作用,通過聲音、燈光等方式讓人們注意到有火災情況出現,第一時間發現火災情況,及時采取必要的措施,把火災的影響降低到最低,實現更好的救火防災效果。
2.泡沫滅火設備
一般情況下借助普通水源就可以達到消滅火災的目的,因此一般通過噴水裝置進行消防滅火。但是,如果火災現場附近有容易爆炸的物體、液體,使用普通水進行滅火可能產生相反效果,不僅不能很好控制火情,反而會提升火災的嚴峻程度,嚴重的還能帶來爆炸情況。借助泡沫滅火器可以很好地解決此類問題,其由不同程度的泡沫滅火裝置組成,在滅火工作中扮演著重要作用。汽油、甲醇等引起的火災使用低倍數滅火裝備;加油站、油田等場所出現火災情況,或者易燃易爆物體導致的火災,一般使用中倍數的設備裝置;高倍數的泡沫滅火設備一般適用于各種原因導致的火災情況,因此具有較強的普適性,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和了解。
3.固定水壓供水設備
對水泵進行控制的過程中,引入固定水壓供水裝備,主要采取變頻技術,確保網絡水壓運行更加穩定。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淤固定水壓供水設備能夠穩定水壓,借助水壓壓差進行連續測量,水壓低于正常水平則由水泵補水,高于正常水平則停止水泵;于固定水壓供水設備有自動檢測的功能,以免長時間運行水泵或者停止運行水泵,導致其出現系列故障,若出現問題也可以及時開展檢修工作,第一時間解決問題;盂智能消防系統可以很好地規避過大起伏的水壓對滅火工作帶來的不利影響,該系統可以很好地模擬火災的災情,檢測供水設備,一旦檢測到有火災出現,能夠在第一時間向系統報告火災情況,發出報警信號,讓相關人員第一時間獲得信息。
對消防工程來說,自動化技術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消防部門應更加重視消防工程中有關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同時樹立相關新概念,不斷對滅火作業進行技術創新,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同時,最大程度上減少火災帶來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