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國 寧夏青銅峽市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一直以來,我國就是農業大國,隨著近年來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而發展迅速,改善我國民生。隨著我國農業的持續發展以及國民生活品質的不斷提升,水資源的運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增加。但水資源運用量增加的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水資源浪費問題。所以,怎樣高效的將節水灌溉技術融入農田水利工程中,已然成為現階段有關部門和國民所關注和重視的焦點之一。
高標準農田項目中高效節水灌溉工程以微灌、噴灌、管灌為主,但是不同灌溉方式具有其獨特的優缺點,所以在高標準農田項目高效節水灌溉工程設計時,盡可能選擇高標準農田節水技術,以最經濟的類型和具有管理經驗的節水工程類型讓農戶接受。一是低壓管道灌溉節水節能效果好,投資成本低,可取得較高的效益。但地形適應能力差。二是噴灌的方式雖具有良好的節水效果,灌溉面積均勻,能節省勞動力,適用于多種地形、土質。但需大量資金,對各項設備要求高。三是微灌雖然節水、節能,可以更好地適應土壤和地形,但灌水器經常發生堵塞,如若不及時維修會影響系統安全、正常運行。因此,相對于噴灌,微灌能節約成本,但噴灌比微灌節能,總體來說微灌相比其他兩種灌溉方式更加節約用水。
在現代農業技術、生物科學技術、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下,我國農田水利工程也開始朝著縱深方向發展,越來越多的智能技術被人們應用到農田水利工程中,由此使得節水管理開始朝著現代化、規模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基于此,農田水利灌溉技術也會得到更多的生物技術支持,將植物自身的節水潛力挖掘出來。
在輸配水過程中,渠道防滲及管道輸水是主要節水策略,應在保留、維護現有設施設備的基礎上,結合灌區實際選定更為合理的輸配水節水策略,結合農田節水工程的展開,促使農業田間灌溉工程配套設施的建設升級,徹底轉變傳統的、落后的灌溉模式。應發揮灌區內已建骨干工程的作用,進一步提升區域內水資源的利用率,在保證農田產量與農作物質量的基礎上,可降低農業生產中的水資源消耗量,推動灌區內節水農業的發展。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此問題在部分干旱地區特別嚴重。因此,不同的地區一定要盡可能地以自身具體發展情況來合理開展水資源的配置工作。與此同時,有關部門還要及時采取有效地解決措施,全方位的配合水資源的規劃工作,從而高效的落實節水灌溉技術。除此之外,有關部門還要對水資源和土地資源情況開展調查和分析工作,創建科學合理的水資源利用計劃,這對于確保水資源的合理安排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為了達成水資源合理配置的目標,有關工作人員要將責任落到實處,確保節水灌溉技術可以得到快速的發展。
滴灌是利用農業管道灌溉和加壓系統以水滴形式灌溉作物根系。可以保護土壤并滿足農作物的增長需求,把農田灌溉與作物施肥緊密聯系在一起。但是沒有單一類型的滴灌技術,如靜態土壤滴灌技術和基于膜的滴灌技術。在建設當地農業用地的過程中,有必要研究水資源的分布和需求量,以有效運用滴灌技術并安裝滴灌設備,在控制用水量和水流量的基礎上,滿足不同生長階段不同地方作物的灌溉需求。
所謂的噴灌,就是噴灑灌溉,其主要是利用專門的設備來灌溉農作物,其中包括動力設備、加壓設備以及管道等。噴灌技術在管道之中可以通過地形高差利用壓力對水資源開展輸送工作,接著使用噴嘴噴灑水源,從而對農作物進行全方位的均勻噴灑,為農作物提供更為充足的水分。在當前的農田水利工程中,噴灌技術已經得到非常普遍的利用。當前噴灌技術主要可以分為固定式噴灌、移動式噴灌和半固定式噴灌等三種形式。其中可固定除了噴頭外的其他部位稱為固定式噴灌;未固定噴頭即支管并固定其余部位的稱為半固定式噴灌;所有部位都可以移動的稱為移動式噴灌。
膜上灌技術的應用基礎為灌區內使用地膜覆蓋栽培模式,在實際應用中,將原先設置于地膜附近的灌水轉變為膜上流水的模式,沿放苗孔、專門打在膜上的滲水孔或膜縫滲下,浸潤土壤的方法滿足作物需水。可滿足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的需水要求,達到較好的節水效果。當灌區內的農作物為地膜栽培條件下的棉花、玉米、花生、豆類、瓜類、糧棉套種(小麥+棉花)、糧油套種(小麥+花生)等,即可應用膜上灌技術。
從當前我國現代農業發展實際情況來看,農業生產管理大多會選擇渠道輸送的方式來完成農田水利灌溉。但在運輸過程中水資源會無形蒸發,流失十分嚴重。因此要積極尋找水資源運輸過程中出現滲漏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減少蒸發。
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是農業節水工程的關鍵,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為了實現有效農田節水灌溉,采用高效節水的理念、有效措施,對灌溉技術進行創新和改造,達到高效節水灌溉的目標,為發展新型農村經濟打下堅實基礎。同時,為確保與灌溉有關的節水灌溉技術得到充分應用,在相關技術的實際應用中,開展針對相關工作人員有效節水灌溉技術知識的科普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