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曉雯 徐州新盛綠源循環經濟產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是生態環境保護的一項重要工作。近年來,因固體廢物非法轉移、違法處置造成環境污染事件層出不窮,對生態環境帶來極其惡劣的影響。2020年,新《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以下簡稱《固廢法》)的發布與實施,是進一步管控固體廢物的法律武器,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有力舉措。在此背景下,企業必須要全面做好固體廢物的全過程管理。
部分企業對固體廢物管理不重視,責任分工不明確,甚至管理制度不健全,這就直接導致固體廢物管理不到位,管理過程中存在違法違規現象。固體廢物管理要求全過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所謂全過程管理就是指從固體廢物產生的源頭開始,到收集、貯存、運輸,再到利用、處置,每一個環節都要管理到位。案例中可以看出,企業明知是危廢的情況下,為降低成本按一般固廢處置,運輸人員為遮人耳目,半夜運輸。
固體廢物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人員在撰寫相關報告期間,要基于報告當中涉及的不同種類固體廢物產生量估計數值,對之后的生態環境治理制定相關工作計劃,同時基于有關估值進行資源調度,包括各類設備資源,人力資源等。而若評價報告當中所體現的固體廢物產生量估值不夠真實和準確,將會直接影響之后的生態環境治理效果,不利于環境治理工作順利開展。而目前因設備性能、團隊素養、人員配置等多項因素影響,固廢生產量估值缺乏精確性,并且固體廢物涉及的減量化工作在開展中還存在一系列不足。
根據當前我國各項固體廢物評價報告,可看出大多數固體廢物缺乏詳細、科學的處理記錄,闡述內容均只有基礎的委外利用或者是處置。根據我國有關規定,企業要開展固廢收集、利用、處置、貯存等經營活動,必須先獲取省級許可證,才可開展各項有關活動,但實際上相關管理部門并未實地考證各經營固體廢物活動的企業,包括企業對固廢的接收能力、處理能力等,導致固廢處理環節依舊存在一定隱患。另外,針對危險廢品實現自行處置的相關企業,有關管理部門并沒有在實際工作中對這些企業的處理技術先進性、處理設施可靠性等實現有效論證。同時,在針對同一類固體廢物實現處置期間,管理部門也未對相關處置工作涉及的技術進行優劣勢對比,進而無法及時判定污染防治技術當中體現出來的缺失,不利于固廢的有效處置。
部分企業固體廢物管理人員以及現場操作人員知識欠缺、能力不足,對固體廢物了解不全面,尤其是危險廢物,危廢代碼不清楚,危險特性不掌握,將危險廢物當一般固廢進行堆積存放,發生泄漏等污染事件不知如何處置,甚至不知道處置,這直接導致固廢管理現狀堪憂,存在諸多環保隱患和違規違法行為。
員工知識技能的強弱直接影響固體廢物管理的質量,因此,企業一定要加強員工固廢專項培訓。針對不同崗位的員工可以分批次、分系列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每一系列根據管理職責不同確定不同的培訓內容。比如貯存場所人員要了解企業產生的所有危險廢物。培訓內容應涵蓋危險廢物的種類、危險特性、貯存方法、標簽填寫、事故案例等等。管理人員不僅要培訓上述內容,還應加入檢查規范,法律法規等等內容。培訓應采用理論與現場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所謂的理論就是指課堂教學。現場教學一般是將學員帶到危廢庫,對庫存的危險廢物實物講解、違規情況現場分析。經過培訓使得所有人員了解規章制度、熟知危廢特性、掌握應急處置方法,能夠辨別不合規情況。
不同的固體廢物種類,其包裝方式、性質、數量、處置去向等均有一定差異,所以不同固廢具有不同的貯存時間和貯存方式,其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環境風險也不一樣。在環境評價報告撰寫期間,需基于廢物貯存現狀,詳細分析廢物貯存期間可能發生的污染和風險,同步對污染防治措施進行可靠性、有效性、可行性論證,結合自身工作經驗提出改進意見。在固體廢物處理期間,不同的生產單位有著差異化處理方式,基本上分為自行處置、委外處置。在自行處置固廢環境污染評估報告當中,應著重評估生產單位所用關鍵性工藝流程;在委外處置固廢環境污染評估報告當中,要對相應企業涉及的固廢處理能力、接收能力實現全面評估。
新《固廢法》明確提出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堅持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原則。企業應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固體廢物減量化計劃,要從源頭上控制,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同時,積極尋找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的途徑。比如一些有熱能價值的危險廢物,可通過焚燒方式,轉化熱量加以回收利用。最后對確實無法利用的固體廢物,采取安全填滿、固化、化學生物處理等等方式進行無害化處理。
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固體廢物的產生,更給污染防治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加強固體廢物管理是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有力保障,也是凈土保衛戰的堅決手段。企業唯有領導重視、員工履職、管理到位、處置合法,才能真正做好固體廢物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