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云 濰坊科技學院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越來越重視育人環境建設,尤其是體育人文環境。通過對高校體育人文環境進行優化,不僅能夠對大學生的校園生活加以豐富,同時也能強化其終身體育意識,最大限度凸顯高校的體育育人特色。
首先,強化高校體育人文環境建設,有助于提高當代大學生的人文素養,這主要是因為體育人文環境具有導向、凝聚和熏陶的作用,代表了當代大學生的健康訴求和體育理想,通過參與各種各樣的體育文化活動,還有助于大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其情感釋放提供途徑。良好的體育文化范圍,也能對大學生的共同價值觀念加以彰顯,并可對其產生支配動力。使大學生們能夠自覺調節自己的舉止和行為,從而更好的適應校園文化環境,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
其次,現代化體育和體育人文環境之間存在某種辯證關系,對于現代化體育而言,人文環境是其賴以生存的基礎和前提,它能確?,F代體育的健康穩定發展,它主要是通過默化、認同等方式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體育行為。2008年奧運會在中國首都成功召開,究其根本,主要是因為我國體育文化底蘊和內涵深厚,良好的體育人文環境將會對體育事業發展產生直接影響,如果缺乏人文環境的烘托,那么也就無法充分展示體育文化的魅力。
最后,高校在建設和諧校園的過程中,體育文化往往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如果校園文化缺失,就不能對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加以豐富,而體育文化就像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既能彰顯以人為本的現代化教育理念,同時也能為大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場所。大學生在良好的體育人文環境中,既能愉悅身心,也能豐富其課余生活,減少不良生活習氣,如賭博、嗜酒、沉迷網絡等等,由此可見,體育人文環境是和諧校園建設的重要內容。
第一,缺乏明確的定位。雖然,在現代教育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高校認識到了人文環境建設的重要性,也針對體育人文環境建設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但很多高校在落實該項工作的過程中還存在定位不明確的情況,對于高校體育人文環境的了解不夠透徹,甚至會片面的認為校園的環境建設就是體育人文環境建設,這也導致高校在體育人文環境建設方面存在較強的盲目性,嚴重影響了人文環境在高校當中的育人作用。
第二,未能進行有效的宣傳。對于高校而言,體育文化環境不僅能夠對其體育教育方面的新理念以及新方法進行有效的宣傳,還能提高人們對于人文環境的認識程度。但部分高校對于體育人文環境的建設還不夠重視,未能針對相關工作做好整體規劃,且存在宣傳力度不足的情況。
第三,建設的持續性不足。在高校當中想要實現體育人文環境的有效建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該項建設工作本身具有較強的系統性,所以需要高校對相關工作進行科學、有序的推進。但很多高校在構建體育人文環境的過程中還存在持續性不足的情況,對于建設工作表現的忽冷忽熱,而這也對高校體育人文環境的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1]。
第四,對相關資源存在挖掘力度不足的情況。體育人文環境的有效構建離不開相關資源的支撐,但很多高校在落實該項工作的過程中,并沒有針對相關資源進行有效的挖掘。受到這種情況的影響,高校對于體育人文環境的建設就容易出現內容貧乏的情況。且體育人文環境的影響力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導致其并不能在高校育人活動當中發揮明顯的推動作用。
網絡是一種現代化先進的文化載體,目前已逐漸走入千家萬戶,并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都習慣于通過網絡獲取體育信息,而網絡也將成為大學生交流和溝通的重要渠道,因此,高校在發展過程中必須要強化體育網絡文化建設。實踐過程中一般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借助園網絡,對大學生開展體育網絡教育。使大學生的體育人文知識得到拓展。第二,高校要提高對體育人文環境建設的重視程度了。積極弘揚體育倫理、道德觀念和體育法治精神,使大學生能夠在參與或觀賞體育活動的過程中自覺規范自己的舉止和言行。第三,可借助網絡強化代大學生的交流與互動。以便于能夠隨時隨地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對于大學生在體育方面遇到的問題,能夠及時得到解答。第四,引導和鼓勵大學生參與校園體育社團,并通過網絡對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體育文化活動進行設計,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以減少大學生沉迷于網絡的時間,幫助大學生形成一種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2]。
對高校體育人文環境進行優化,還需要建立和諧良好的社會環境,這主要是因為體育人文環境屬于一項系統性工程,且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在對體育人文環境進行優化的過程中,如果只是通過宣傳學校體育活動,講解體育理論課程,還遠遠達不到效果。因此高校在發展和建設過程中,一般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社會是由家庭社區和學校等因素共同構成。這些因素都與體育人文環境構建息息相關,只有對這些要素進行有機整合,才能充分發揮家庭社區和學校的力量,實現健康體育人文環境的有效構建。其次,家庭教育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因此在優化體育人文環境的過程中。家庭成員也要通過一種恰當可行的方式對大學生進行指導,使其明確參與體育教育的重要性。而社區則是可以通過公益活動競賽,活動文化活動,以及訪問參觀等活動,對大學生進行熏陶,充分發揮出家庭和社區的輔助作用,與高校形成良性互動,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優化高校體育人文環境的目的[3]。
對于體育人文環境而言,其精神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文化綜合表現。如體育藝術、體育征文、體育學術、體育習慣以及體育比賽等;二是課堂教學當中,教師的表現,包括教師自身的人文精神以及人文素養等;三是學生的表現,如學生的行為方式、個性特征以及與教師互動期間展現出的默契與融洽等。也正因體育人文環境的精神性涉及諸多的內容,所以,在對精神環境加強凈化的過程中,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要將體育競賽等活動作為基礎,以文明、健康、快樂為目標,按照團隊協作以及公平競爭的原則,對學生加強體育人文素養的培養。第二,對于體育教學期間的人文性應該進行深入的挖掘,并不斷提升相關教師的人文素養和專業能力,高校應該認識到,體育教師在教學當中展現出的人文關懷以及人性素養是推動人文氛圍有效構建的基礎保障,如果能夠在體育教學當中營造出濃郁的人文氛圍,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相關知識,如健身理論和健身方法等,還能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教師的人文關懷、同學的平等互助,這對于體育人文環境的優化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4]。
所謂的制度環境,實際就是受學校體育規章制度影響,形成的一種制度文化,它是學校提高培養目標規范性的重要條件,不僅能夠提高相關管理工作的質量,還能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成長氛圍。而對于制度環境的優化具體應該從兩個方面入手。首先,要做好規章建制工作。如,校園體育文化實施條例、體育教師行為規范以及運動員守則等。當然,為了確保上述規章制度的有效落實,還需要設置相應的保障機制,如監督制度以及問責制度等等。其次,在學校當中要對各種體藝活動進行合理的組織,要以活動為載體,在學校和社會之間、學院之間以及師生之間構建一個自由、平等、開放的交流互動平臺,通過平臺對良好的鍛煉習慣、運動方式以及價值觀念進行展示,達到彰顯學校體育人文內涵的目的。也只有利用健全完善的體育管理制度作為保障,再借助體育文化節等創新活動進行宣傳和渲染,才能進一步優化高校的體育人文環境,推動校園體育文化的健康發展[5]。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物質環境是一切環境構成的基礎條件。在高校當中,體育物質環境涉及體育雕像、場地器材以及體育場館等內容,而這些硬件設施當中其實也蘊含著一定的人文精神。例如,體育館的造型與氣勢;能夠振奮人心的體育雕像;具有豐富內涵的體育文化長廊;彩色的圖片以及醒目的標語等,都能向學生傳遞相應的體育文化和體育人文底蘊。因此,高校在加強體育人文環境建設的過程中,還應該對這些物質環境保持重視,要確各項體育硬件設施都能適應高校體育人文環境建設的相關需求。當然,這需要高校對各類體育人文元素加強整合、挖掘和創新,以此來提高體育硬件設施對于體育文化的傳遞效果,從而對高校師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其體育行為的規范性能夠得到不斷的提升[6]。
綜上所述,體育人文環境對于高校育人活動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因此,高校必須要對體育人文環境建設保持高度的重視,要結合實際對其進行不斷的建設與優化,以此來保證體育人文環境的效用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