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重慶科創職業學院
在當下,高職院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積極發展高職學生黨員,高職院校作為社會的領頭羊和推動力量,高職院校學生中的黨員更是學生群體中的佼佼者,是未來學校甚至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并能為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因此,高職院校必須要確保高職院校學生發展的黨員力量足夠優質,足夠穩定。而實際上高職院校的學生黨員卻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會嚴重影響到高職學生黨員的質量。在本質上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主要影響因素來自于四個方面:一是學生本身的素質和想法,二是學生的家庭條件和觀念,三是社會環境的影響,四是學校本身環境和學校政策的驅動。不僅如此,當下高速發展的網絡信息技術也讓社會的復雜性加劇,從而給發展高職學生黨員的工作帶來了更多的挑戰。為此,當下如何改變發展高職學生黨員的工作現狀就成了提升高職院校學生黨員質量的主要問題。
新時代倡導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的理念是尊重和發揚以學生主體,充分開發學生潛能,以培養健全的人格個性為目標的教育。在這樣的背景下,無疑是給高職院校帶來了更為嚴苛和困難的挑戰。高職院校在發展高職學生黨員的時候要有著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而目前高職院校發展學生黨員所做的工作顯然存在很多問題,具體為以下幾點:
黨性教育是入黨分子必須要經歷的教育,這是發揚黨的基本理論具有基礎作用,不過在目前的情況看,高職院校大多都缺少可以真正落實黨的基本理論教育的方法。在進行高職學生的黨性教育時,常常使用最為傳統的教學方法,即單純的知識和信仰的灌輸,但是卻缺少對學生真正實踐能力的培養。灌輸式教育的一大弊端就是說服力不足,空洞的教學內容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會產生抵觸和逆反的心理。
在對黨的思想教育中黨的文化建設活動是最為有效的途徑,目前高職院校對于黨的文化建設活動方面很看重,經常性地開展一些相關的活動但是這些活動都相對較于空洞乏味,在活動效果上也無法達到預期,沒有造成廣范圍上的影響。并且在實際活動的舉辦上,對于各個階段的黨員積極分子或者非黨員的影響程度不一樣,而且對積極常見黨的文化建設的黨員積極分子而言,黨的文化建設活動偏少。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途徑,黨的文化傳播離不開對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并且不只是隨便開展一兩個獨立的實踐活動,而是要確立黨的綱領作為實踐的主題來進行相關的實踐活動,讓黨的教育實踐活動變得體系化。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帶領著學生進行和黨的綱領相關的實踐,而不是單方面為了舉辦活動而舉辦活動??紤]到活動內容和方式等方面的特殊性和針對性,這給素質教育背景下高職院校培養優秀黨員的工作增加了難度和挑戰。
培養和發展學生黨員的基礎就是進行黨的理論教育,黨的理論教育是入黨積極分子和黨員成為素質型人才的首要因素。加強黨的理論教育是提升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思想道德的重要力量。為了加強對黨的理論教育,我們就不能僅僅按照傳統的知識灌輸式的教育,而是要考慮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黨的理論教育,從而加深學生對黨的理論知識的認識,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黨的理論教育的知識,并不斷地提升自我作為黨員的思想和道德水平。
科學合理的階段化黨員培養體系要求在不同的階段進行不同的培養方式和方法,接下來將從不同的階段進行說明,高職院校應當如何進行高職學生黨員的培養:
1.在提交入黨申請階段
入黨的學生要被要求有著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只有這樣,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斷地踐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這就要求黨支部在對提交了入黨申請書的高職學生進行相關系統的問答,通過談話的方式確定學生是否真的擁有正確的入黨動機。
2.在入黨積極分子培養考察過程中
黨高職學生通過了入黨申請后,應當經歷一段長時間的嚴格考察,在考察過程中,黨組織要更為深入的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徹底地考察,明確入黨積極分子是否能堅定地入黨,這一階段需要高職院校建立科學合理的培養體系和檢驗體系。在讓入黨積極分子完成最為基本的黨課學習和黨員應有的模范作用的同時,要建立完善的評價標準,讓入黨積極分子們都能都擁有最為客觀的評價,從而將學生積極性和自覺性調動起來。
3.在發展對象階段
在這個階段,黨組織已經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過一年以上的考察和培養了,在這時就需要結合非黨組織的評價環節了,為了了解入黨積極分子的日常作風問題,就要采取民主評議的環節,讓群眾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最為客觀的評價,由此再結合積極分子在考察階段的表現進行最終的判斷。
4.在預備黨員階段
這個階段相對應“實習生”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黨組織要給予預備黨員足夠的機會來展現之間,并且能夠讓他們更快地融入基層的黨組織中來。可以安排老黨員進行帶隊的方法,讓預備黨員更快更好地參與到黨組織日常的組織生活上來,從而更好地履行黨員的義務。
5.在正式黨員階段
這是高職學生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最終階段,在這一階段的重要問題是確保學生黨員可以從學校安穩地進入社會。在這個階段高職院校就更應該嚴格要求和督促學生黨員進行政治理論的學習,讓他們積極地為學校和社會服務,充分發揮出他們作為黨員的作用。
在目前的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和老師之間有著兩種交流互動的方式。一種是傳統的方式,在這種方式中,每一個入黨積極分子都有著黨組織所配備的第一和第二培養老師,入黨積極分子和黨員要在培養老師的帶領下展示自身在當前階段下的培養成果,而展示和交流的方式則是通過電子郵件或者電話短信甚至是面談的方式進行;另一種則是現代化社會所產生的新型交流互動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可以有黨組織建立起學習小組,在每個學習小組里都可以安排若干個黨員和積極分子,讓他們可以在學習小組中進行統一協調,并且在每個小組中都安排培養老師,小組內部學生有著什么問題都可以進行自主學習和進行實踐活動進行探索,老師只是進行理論和思想觀念上的引導。
在新時代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高職院校要進行學生黨員的培養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就不能僅僅滿足于傳統的教育模式和固化的文化建設活動,而是要進行多樣化的文化建設活動,為高職學生黨員提供更多更好的實踐機會,讓他們可以將自身內在的知識外化為外在的文化素質,實現現在素質教育對于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并且高職院校還要打造自己的黨建文化品牌,擁有個性化的文化建設活動,以此來擴大黨的文化建設影響力,并提升高職學生黨員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高職院校學生黨員的培養和發展工作不是短期的、隨意的工作,而是一項長期的、充滿挑戰的工作。要在現階段這個素質教育的背景下不斷地提升高職學生黨員的質量,就必須要進行內外兩方面進行操作,從內部提升學生黨員對黨的理論的深刻認識,從外部完善黨務工作和黨員評議工作的工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