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俊生 九江善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國內資本市場快速發展下,越來越多的企業謀求通過IPO來擴大企業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推動實現戰略發展,然而在當前IPO審核標準越發趨于嚴峻的形勢下,不少企業由于內部控制體系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造成了IPO失敗。因此對于企業來說,順利實現IPO上市,必須嚴格按照IPO上市規則要求,建立系統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尤其是針對IPO審核所關注的企業的資金活動、采購活動、銷售活動、資產活動、財務報告以及社會責任等方面,強化內部控制管理,提高內部控制的規范性,解決內部控制缺陷問題,以確保符合上市要求,促進企業加快戰略發展。
按照證監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以及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輔導監管規定(征求意見稿)等相關政策文件的規定,IPO上市審核對于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按照首發辦法等政策文件中的規定,要求發行人應該確保內控制度的健全和有效,同時還應該確保在財務報告上的可靠、生產經營活動的合法合規,以及營運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對于內控體系的要求上還明確提出要求發行人內控體系在所有重大方面應該有效,內控鑒證報告方面應該是由注冊會計師所出具的無保留的報告。此外,除了對內控制度體系的明確要求之外,還針對內控體系密切相關的內容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要求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方面應該確保滿足法律法規以及企業的章程規定,對不得出現的違反稅收、環保、工商以及土地等方面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情形,以及不得出現的違規擔保情形等進行了明確,強調了企業必須具備完善的資金管理制度,以及良好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整體上對發行人的主體資格、企業的規范運行、企業的財務和會計管理等關系內控制度的諸多方面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1.股權結構以及組織架構不合理。股權結構和組織架構直接關系企業的內控環境,但是當前一些企業在股權結構和組織架構設置方面還存在著不少的缺陷問題,有的企業內部存在著股權高度集中的現象,因此企業內部權力難以有效分散并形成制衡約束,影響企業內部治理體系的科學性,并導致企業的審計委員會以及監事會等難以發揮作用,因而容易在內控管理方面出現各種的問題。
2.風險識別和風險評估體系不完善。風險評估是企業內控的重要組成,一些企業沒有建立系統完善的風險評估體系,風險預警分析指標不夠系統全面,沒有專門的風險評估機構對經營風險以及財務風險等進行系統全面的評估,企業的資產負債、盈利能力、應收應付賬款、現金流周轉、資金運營等關鍵的財務活動開展過程中的風險隱患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甚至出現了重大的償債風險,因而造成了IPO的失敗。
3.財務報告和會計信息質量控制不力。財務報告也是內控體系的重要組成,確保企業的財務報告質量也是財務規范的重要內容,但是有的企業財務會計不規范的問題仍然比較明顯,財務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合理性以及完整性得不到保證,有的存在著偽造或者是篡改會計記錄以及票據憑證的問題,對于重大的交易事項出現遺漏等,直接影響了財務會計工作的規范性,導致企業出現重大的內部控制缺陷問題。
4.內部溝通和監管缺失。在企業內部建立系統科學的信息溝通體系,可以有效促進強化企業內控體系的有效性,但是當前不少企業在內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就是溝通不足,尤其是在企業的財務內控方面缺乏企業內部其他部門的共同參與,同時企業內部的審計工作缺失,內部審計機制的執行和落實不力,因而企業內部的溝通不足、內部監督不力,容易影響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1.突出完善組織架構來優化內控環境。企業實現IPO上市,在首發辦法中就明確提出了,發行人應該具有清晰的股權,股份沒有重大權屬糾紛,且董事會、股東大會以及監事會等健全完善。因此,在企業內控體系的改進方面,應該對企業的組織架構進行優化完善,重點從實現企業自身治理結構協調發展的角度出發,對企業的股權結構進行優化,避免企業出現股權高度集中的現象,減少由于企業內部權力機構的過度干預所造成的經營決策的不合理,并在企業內部建立有效制衡約束的決策管理機制,確保企業的董事會、經理層、監事會、股東大會以及審計委員會可以依法有效履行職責。此外,還應該針對常見的IPO失敗的內控缺陷問題,在環保、質量、安全等社會責任等方面,強化企業管理層的責任落實,避免在企業的業務活動中出現違法違規的情形。
2.建立健全風險評估管理機制。風險識別以及風險評估不僅是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確保IPO順利的關鍵。企業應該結合自身經營管理的實際需要,建立系統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在企業內部設立專門的風險管理機構,選擇具有豐富經驗的專業財務人員進行風險管控工作,動態關注企業經營活動中的內外部風險問題,對風險的發生概率以及風險可能帶來的影響等進行精準的評估分析,確定風險的等級以及風險管控的先后次序,提出風險應對管理建議,確保企業運行的穩定有序。
3.提高企業的財務會計工作質量。加強企業的內控體系,在企業的財務會計工作方面,應該對企業的財務會計基礎工作進行全面的規范,在企業財務報表的編制方面應該嚴格按照有關的會計準則以及會計制度來執行,對于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狀況、現金流狀況等重大方面進行公允反映,并經由注冊會計師來出具審計報告,在財務報表的編制上應該堅持以實際交易為依據,對于會計確認以及會計計量等應該堅持謹慎態度,對于各類相同的經濟業務活動,應該確保會計政策的一致性,以確保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合理性,提高財務會計信息質量。
4.增強企業的信息溝通與內部監管力度。信息溝通也是企業內控體系的基本要素,為企業內控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完善的信息支撐,在企業的信息溝通方面,企業應該注重對相關信披露的質量進行提升,確保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和及時性,尤其是針對關鍵的財務數據以及財務報表等確保真實性和準確性。同時,還應該重視建立完善企業的內外部信息交流溝通機制,強化對企業外部經濟、社會以及政策環境的分析,強化企業內部業務部門之間的溝通配合,建立多元化的內部溝通渠道,確保內控措施得到有效的執行落實。在企業的內部監管方面,關鍵應該按照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和配套指引中的相關規定,對企業內部監督的具體開展方法、程序標準等進行規范,重點對企業內部審計有關的職責權限進行明確,對內部控制有關的執行和操作等開展審計監督,及時開展內控體系評價活動,細化內控缺陷的認定標準,提高內控自我評價報告質量,促進提高內控有效性,確保企業內控體系符合IPO的相關標準要求。
造成企業出現IPO上市失敗的內部控制缺陷因素相對較為復雜,企業實現IPO上市的順利有序,必須堅持IPO上市規則,突出完善內控體系,在企業內部的股權結構優化和決策機制完善、財務報告以及會計信息質量控制、風險管控以及社會責任履行等多方面制定針對性的措施,促進內部控制體系的規范有效,以確保滿足IPO上市的標準和流程要求,進而推動企業實現戰略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