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婷 淄博市博山區人民檢察院
在行政事業單位長期發展中,部門預算是輔助單位,約束預算行為、規范財政支出的有效途徑。同時,這也是幫助事業單位,建立現代化預算管理體系的重要舉措。近年來,隨著經濟體制與管理制度的日趨完善,事業單位部門預算管理水平,逐漸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提升效果[1]。但是,也暴露出預算編報時間短、預算執行力度不夠、預算編制與決算執行不匹配等諸多問題。因此,事業單位財務人員在開展預算工作時,應深入剖析各種問題的成因,根據事業單位的發展需求,及時探究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以此規避風險、提高工作效率。
部分事業單位主要領導對預算編制工作不夠重視,認為預算編制是財務部門的事,和業務部門關系不大,財務與業務部門無法實時信息共享,也未成立預算編制委員會,不能對預算項目進行審核,財務人員編制預算時較為被動。財務人員在編制項目預算時,雖然項目實施有文件依據,但是無法準確測算項目預算金額,一般編制預算項目金額時偏高,導致實際執行數與預算數有較大偏差。如此,容易使財務人員無法全面掌握下一年的部門發展需求[2]。
在我國的部門預算制度中要求,一般預算編制時間在10-12月份。這就導致各業務部門在開展相關工作時,還無法明確明年需要開展的預算項目。預算編制部門只有要等業務部門確定下來,才能開展預算編制,這樣編制時間就非常緊張,預算金額難免出現測算不精確問題。但是,在每年3月份左右,部分地方會進行審批預算草案的工作。事業單位需要等到3月份左右,方可得到最終的審批結果。與此同時,財政部門撥付部門預算計劃時,需要嚴格參考國家審批的預算結果。如此一來,便使得各業務部門項目無法實施,在每年的前4個月當中,無法開展實質性工作。
部分財政資金比較薄弱的地區,因財力有限,資金撥付不到位,致使項目無法實施,或者項目按計劃實施,但資金無法保障,實際執行數較小。其次,還存在部分單位沒有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預算項目不通過預算編制委員會審批,導致在項目支出管理中,存在較大的“隨意性”,如此一來,就會使部門預算管理流于形式。
部分事業單位申報預算時,通常會以“二上二下”的申報模式為主。在等待批復結果的過程中,極易因項目資金到位時間慢,而出現預算執行進度與項目實施,出現脫離的問題。其次,由于缺乏科學性的部門預算編制模式,有些財政困難的地區,因受地方財力影響,批復預算數雖然較大,但實際執行數較小,有的出現執行數率不足50%,難免和決算執行部門出現難以匹配的現象。
在開展部門預算編制工作時,應以科學的角度出發,積極轉變傳統的預算編制模式,創新“基數加增長”的編制手段,以此打造“綜合預算”模式,實行“零基預算”方法。如此一來,才能保障部門在開展下一年度工作時,具備夯實的資金支持,實現各項工作有序進行。在事業單位整體發展中,部門預算編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4]。因此,事業單位領導層應與時俱進,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貫徹落實部門預算管理指導思想,加強預算編制原則制度的建設力度,以此約束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行為,避免舞弊、挪用專項資金現象發生。其次,財務人員在編制預算模式時,應與單位各部門取得密切聯系,明確掌握各個部門對下一年度的發展需求,以此保障預算的科學性與合理性。與此同時,事業單位領導層應引導執行部門,以預算制度作為執行的準則,加強執行力度。只有做好思想統一工作,才能保障部門重點支出的實際需求。
首先,事業單位領導層應充分發揮自身的管理優勢,積極打造部門預算管理制度體系,并要求其他部門,積極配合財務人員開展相關工作,以此確保部門預算編制工作得以順利開展[5]。其次,事業單位財務部門應針對國家部門預算審批時間,完善相關制度,以便于使預算編制工作時間更為充分。財務部門可提前一年或半年時間,開展預算編制工作,以此確保預算編制符合事業單位各部門的實際需求。而立足于國家層面上,為了使上級預算在匯編過程中,能有充足的時間。國家相關部門可適當調整下級人民代表大會時間,以此使帶有審查預算議程的會議,能夠與事業單位部門預算編制進行有機銜接。最后,事業單位應重點關注部門的管理工作,以《預算法》等相關法規為管理原則,建設精細化、科學化的管理制度,預算執行要嚴格執行績效管理,做到事前評估,事中跟蹤監控監督,事后評價,并對部門預算編制人員采取“責任追究制度”,以便于在發生財務風險問題時,做到有規可循。
根據大數據顯示,有效實施預算內部管理控制的事業單位,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率相較于過去的5年內,提到了36.8%。由此可見,事業單位的良性發展,離不開內部控制的支持[6]。因此,事業單位應加強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設力度,利用健全的內控體系,提高單位資產安全性、規避財務風險。與此同時,事業單位應動態掌握內部控制運行狀態,定期開展內控制度審核工作,以此確保內控體系得以全面落實。只有加強內部控制建設,才能全面提高財務核算的安全性。其次,事業單位應采取績效考評管理辦法,以此掌握預算資金的實際使用情況。另外,事業單位可實行激勵機制,以績效考評結果為參考依據,對執行預算相對較好的部門,給予一定的資金獎勵,進而激發其他部門的預算編制執行意識。而針對實際執行與預算內容,存在較大偏差的部門,應通過相關制度的約束,要求其及時改正,并對其采取相應的處理辦法。有效實施績效考評管理模式,不僅能充分利用預算資金開展各項工作,同時還能推動預算編制的落實執行[7]。
綜上所述,在當前時代發展形勢下,事業單位積極提高部門預算編制與執行工作力度,是順應時代發展、促進我國預算管理變革的重要措施。這對我國整體經濟發展而言,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部門預算是一場長期戰役,不能一蹴而就,以此事業單位財務人員應全面剖析,部門預算管理中的消極問題,并針對問題深度挖掘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以此幫助事業單位充分發揮資金資源的使用效率、完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體系。筆者相信,經過廣大財務同仁的共同努力,定會推動我國預算管理事業,實現可持續性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