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碧巖 湖南省岳陽水文水資源勘測中心
經濟的快速發展提高了我國稅收與國民收入水平,而新會計制度的頒布對于政府資產負債的厘清和經濟風險規避有重要意義。當前事業單位經營管理過程中,對于資產負債的管理較為模糊,資產風險較高。因固定資產占行政事業單位所有資產類型中比例較大,核算工作的有序開展,對于規避風險有較大影響。對此,需明確新會計制度的內容,分析管理要點,下文對此進行詳細論述。
舊會計制度下,固定資產是指可被金錢衡量、行政單獨使用、直接掌管的經濟資源,固定資產是行政單位合法占有權的重要表現[1]。新會計制度下固定資產與會計標準處于同一基準,由政府直接掌控的經濟資源在交易等過程中,產生一定的服務效益和經濟效益,是行政事業單位控制權的重要表現。新會計制度下固定資產范圍拓寬,使得固定資產價值標準提升,資產確認更加靈活。就其本質來說,是對占有權的強調變為控制權的強調。
新會計制度下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中對于資產的分類細化,一級、二級核算更加全面。例如,某單位對森林資產進行核算,段杜列出林業資產,將價格低于1000元的苗木也納入計算范圍中。同時,文化類資產單列,將文化類資產放在固定資產二級分類下進行核算,對資產進行獨立核算、全面管理。
首先,新會計制度下固定資產可計提折舊,在滿足單位財務管理需求的同時,提高了固定資產核算水平。其次,固定資產盤點更為全面。按照《固定資產應用指南》中對于范圍、年限等要求進行折舊[2]。然后,全面披露固定資產信息,對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投資情況、核算方式等相關信息進行披露。
第一,對工作崗位進行合理設置,不相容職務需相互分離,如固定資產申請采購、驗收、日常維護管理、保管和處置等;第二,注重專業培訓,采用外部培訓組織專家開展專題講座,培訓內容主要為固定資產管理重要性、現行法律法規、內控流程和制度,以及固定資產購置、維修、保養和處置等賬務處理;第三,配置充足的管理人員,選拔經過專業考核且具有相關工作經驗的人員負責相關工作。
1.規范固定資產采購預算和固定資產請購制度
固定資產采購部門需對年度資產的使用情況進行匯總整理,在年末編制采購預算。規范固定資產請購制度核審批流程,申請人需向采購部門提出申請,采購人員需財務部門就采購內容進行溝通、審核,審批通過后按需采購。
2.規范和建立固定資產的卡片登記和領用制度
針對固定資產建立臺賬,按照統一格式進行編號、建立卡片,配置標簽。對此,需基于固定資產信息管理系統創建固定資產電子卡片,對固定資產類別、名稱、規格型號、存放位置、使用部門等信息進行匯總和分類存儲[3]。電子卡片可自動生成臺賬,針對每個固定資產類型配置信息卡片,標注固定資產名稱、編碼、使用初始時間等,匹配二維碼,便于固定資產盤點。
3.規范固定資產的出租出借制度
出租固定資產必須提交至相關管理部門進行審核,后移送財政部門進行審批。出租所得收入必須按照地方財政要求確定是否上繳非稅收入。對于以批準的出租收入需納入單位預算范圍,及時收錄財務信息,按照指定用途進行使用。
4.建立嚴格的固定資產清理清查制度
建立資產清查制度,管理人員按照臺賬和卡片定期與財務部門進行交接和核對。除對專項資金的清查外,還需在年末聯合資產管理部門與財務部門,組織固定資產清查。處置固定資產需上報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進行審批,處置所得收入需及時上繳非稅收入,不得用于其他途徑。
1.及時入賬
符合轉為固定資產條件的需及時辦理相關手續,轉至財務部門入賬。財務部門需對“在建工程”“預付賬款”等科目進行清查,跟蹤購置進度,監督業務部門辦理固定資產轉入手續[4]。
2.固定資產處置
按照國家規定完成固定資產處理審批工作,將審批手續和相關文件提報給財務人員進行處理,避免資產已處置但賬面資產未變化問題。
3.固定資產維修賬務處理
對于固定資產大修產生的費用,需增加固定資產原值,確保固定資產賬面價值符合實際。
4.固定資產定期盤點管理
行政事業單位每年至少盤點依此,對于盤盈、盤虧的固定值資產,必須計入“待處理財產損益”科目,對成因進行分析,完成規定審批流程、辦完所有手續后進行賬務處理[5]。
綜上所述,新會計制度下固定資產核算范圍、工作流程等有所變化,工作量更大、內容更繁雜。對此,必須深入貫徹新會計制度,強化相關工作人員責任意識,完善固定資產核算制度,創建信息管理系統,實現賬、卡、物同步,全面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內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