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萍 定西市生態環境局安定分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從一個貧窮落后的國家逐步發展為世界強化之一,但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卻形成了較為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其中水資源污染現象十分普遍。現階段,強化環境保護工作已逐漸成為人們的一個普遍認知,而相關水污染處理技術也實現了不斷優化和創新。與此同時,隨著我國用水需求的日漸增多,如何將處理后的污水加以充分利用也成為社會發展與進步的重要體現。
在生態環境系統中,水是最為基礎的組成要素之一,一旦水源造成污染和破壞將會給整個生態環境體系帶來影響和危害。現階段,我國生態環境問題愈加凸顯,甚至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嚴重影響。在此基礎上,政府部門開始對水污染問題給予了更多的重視與關注,并積極開展相關環境保護工作。在現階段的環境保護中,水污染處理技術實現了多樣化和專業化轉變,并滿足了大多數的水污染處理需求。然而我們也要深刻認識到自身水污染處理水平的不足,并強化相關技術的研發和創新工作,從而為我國生態環境質量的提升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
吸附技術是一種通過活性炭、黏土礦物等具有強吸附能力的材料進行污水凈化處理的處理技術,其原理為這些材料表面存在密集的孔隙,從而能夠將受污染水體中的污染物質進行吸附。現階段,吸附技術在我國水污染處理工作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并且因此操作簡單、成本較低,因此其應用效果十分理想。與此同時,該技術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吸附材料在長期使用后會達到飽和狀態,這時便需要對吸附材料進行更換,因此該技術在水污染問題相對較低的領域應用效果最佳。
活性污泥技術是現階段水污染治理中一種常見的凈化技術,能夠通過活性污泥較強的吸附功能來將受污染水體中的有機物進行吸附和清除。該技術工作原理為將受污染水體引入曝氣池,在污水經過長時間放置后與空氣進行充分結合,這時便會產生大量的好氧性微生物,并將污水中的有機物進行吸附。根據相關研究表明,活性污泥技術能夠消除污水中超過90%的有機物,進而使水質條件得到極大地改善與提升。
生物膜技術是一種基于水體自我凈化能力所延伸出的污水池里技術,屬于好氧生物處理技術的一種重要體現形式。在具體污水處理工作中,通過將由好氧細菌或微生物等組成的材料置入污水中,從而加速水體的自我凈化速率。其工作原理為污水在流經該生物原料時,微生物會主動將有機污染物進行分析,同時微生物還能在此過程中不斷繁殖,如此便能持續對污水中的污染物進行清除。值得注意的是,該技術對于水體中含氧量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應當對此給予持續補充和觀測。
厭氧生物處理技術,顧名思義便是基于厭氧生物發展而來的污水處理技術,同時也是當今環保領域一種十分重要的研究發展方向。該技術一般用于污染程度較高有機廢水中,但隨著相關技術研究工作的深入,其應有范圍也有著顯著的拓展,如種地濃度的廢水處理中也有著其應有身影。從應用效果來看,厭氧生物處理技術相比其他污水處理方式有著更快的凈化效率,并提高水體的可生化性,這也為其他處理技術的有機融合創造了便利的條件。
研究發現,磁場與磁力作用能夠對有機物進行分離,因此在現代水污染處理中我們還會用到磁分離技術。根據物質磁性特征,我們將污水中的污染物分為強磁性和弱磁性物質兩大類,并以此來開展相對應的污水處理作業。具體而言,當污染物為強磁性物質時,則直接采用磁分離技術。而弱磁性物質則需要通過提高磁場強度加以清除和作業。該技術具有占地空間小、成本低、穩定性強和適用范圍廣的應用優勢,并且能夠在較短時間內達到理想的污水處理效果,因此在當前城市污水、含油廢水的凈化處理中有著十分普遍的應用。
鑒于我國日益嚴峻的供水壓力,為滿足不同行業的用水需求,可根據行業用水標準來實現受污染水體的再生利用。工業廢水是污染水環境的重要因素,加強該方面污水的凈化處理和再生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已對工業廢水排放制定了明確的標準和要求,而在此基礎之上,為實現工業廢水的再生利用,可對符合其他行業或領域用水質量需求的廢水進行采集和再生利用。例如城市園林綠化對水質要求相對較低,通過較高標準的廢水凈化處理能夠直接用于綠化灌溉或抑制揚塵等,由此便實現類工業廢水的再生利用。
生活廢水一般指人們日常生活所生成的廢水,其水質雖然受到了污染,但污染程度相對較低,且更易分解和凈化,因此生活廢水具有十分可觀的再生利用價值。與生活廢水相同,生活污水也能夠用于城市園林綠化工程及道路保潔作業等領域。與此同時,由于受污染程度較低,經過嚴格凈化處理的生活廢水還能夠用于農業灌溉領域,并且某種程度上還能改善土壤肥力,因此生活廢水更具再生利用價值。值得注意的是,用于農業生產的水源,其水質必須達到農業灌溉的標準,避免因污染問題而降低農作物產品的質量。
綜上所述,創新發展水污染處理技術是當前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內容,而強化污水的再生利用則關乎著社會的科學綠色發展。為此,我們必須加強相關領域的研究創新工作,從而以更加科學合理的環保工作推動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