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澤念 重慶市九龍坡區委黨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刻認識我國社會新變化新要求,增強風險意識和防范意識,于變局中開新局,更加積極、主動、開拓、進取,做好知變、適變、改變、應變。近年來,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也日益突出,帶來一系列值得高度關注、不容忽視的社會養老問題。為了積極回應社會民眾對高品質生活的美好向往、對幸福安康快樂養老安心到老的殷殷期待,建議盡早研究建立健全從國家、省市、區縣一貫到底、上下匹配,對社會養老服務進行統管、專管的行政部門“養老服務管理局”,杜絕當前醫保、衛健、社保等多個部門都涉及養老服務管理,但都只管各自的一塊的“九龍治水”的管理亂象,強化養老服務的頂層設計、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統一監督,做好養老行業的規范指導、規范運作、規范服務、規范監督,抓緊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更好滿足群眾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扎實化解廣大人民群眾揪心養老的終極擔憂,進一步彰顯社會主義制度的人文關懷,提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含金量。新設立的“養老服務管理局”,專門負責統籌組織、推動抓好落實以下養老公共管理改革:
一是完善養老機構的層級布局。加快制定養老設施布局規劃,重點完善縣、鄉(鎮)、社區(村)三級基層養老服務的規劃建設和管理。二是制定醫養結合的規劃布局。按照人口大數據分析,結合土地利用、城市建設規劃,將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臨近建設或者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一體化規劃建設。三是指導養老設施的配套布局。指導新建居住小區按照標準落實養老服務設施的建設配套,做到規劃、立項、建設、投用“四同步”,指導、督促開發商在已建小區完善養老服務相關設施,并與文體、托幼場所合理的有機結合、融入共建。
一是著力構建政府保障基本養老服務、社會增加養老供給、市場提升養老層次的健康養老服務業發展格局。著力保障特殊困難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確保政府的政治性、政策性的養老兜底供給的可及、可供、可享。探索創新企業參與、市場化運營的健康養老機構建設運營模式,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建設中、高檔養老機構,豐富提供差異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市場化供給。二是加快推進街鎮級養老服務中心、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規范化標準建設。引導做優特色品牌養老服務,更好地滿足日托老人在生活照料、常規保健、休閑娛樂等方面的基本需求。發揮基層衛生機構作用,加大醫養結合力度,推進家庭醫生簽約上門提供醫療、保健、康養等服務。探索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改革,鼓勵發展商業長期護理產品,解決社會不同層次的養老照護服務需求。
一是強化資金保障。國家、省市、區縣各級財政要根據老年人口增長情況,建立穩定增長的養老事業和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經費投入保障機制。二是優先保障養老服務設施用地需求,涉及養老服務需要新增建設用地的,應該優先予以統籌規劃保障安排落實到位。三是提升養老服務專業水平。對從業人員開展技能升級和職業道德養成培訓,加快打造老年護理、醫療護理、社工等人才隊伍建設步伐,加強專業化的養老服務教育培訓,建立養老護理職稱評定體系,健全在職人員輪訓、技能考核與服務測評等項制度,健全薪酬激勵機制,從而吸引更多人加入養老護理行業。四是進一步推進醫養結合,推進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范圍,加大醫療保障對養老服務費用的報銷力度。
積極采用現代信息技術與手段,探索豐富智慧技術在提升社會養老服務中應用。一是省級層面,重點探索養老政策信息發布、展示查詢和服務數據的歸集、匯總、分析,用大數據輔助決策養老服務;二是縣級層面,重點探索養老服務實體服務平臺機構與線上信息平臺可聯、可及、可用的有機融合,實現社會養老服務信息的歸集整合,方便群眾快捷查詢、及時接入。三是普遍推廣應用智能技術,聚焦老年人生活照料、緊急救助等智能服務需求,推進智能可穿戴設備、輔助行動設備、智能呼叫設備等的更多應用,提升照護老人的服務效率與科技含量,降低老年人意外風險,減少不必要的死亡概率。
一是要強化思想。深刻認識當下社會養老服務供給發展現狀與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向往的巨大差距,進一步提高對發展養老事業、養老產業的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二是部際聯動。建立健全各級政府涉及養老事務的行政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加快形成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社會化、市場化、專業化的養老服務發展格局;三是要標準管理。對社會各類養老服務機構進行標準規范、安全管理以及產品服務的質量監督,組織實施養老項目的事前、事中、事后監管,促使加強市場、行業、服務、技術等自律。四是要加壓宣傳。宣傳激勵敬老愛老助老、養老服務儲備等理念,加強健康養老知識的進一步普及推廣,在全社會形成愛老養老的濃厚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