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均益

我加盟央視的最初動力,是希望能以更具有傳播效果的方式來做新聞。可是,當1995年我被正式調進中央電視臺,有了一個意外的收獲。電視平臺巨大的傳播力,使我無意中成了一位“名人”。走到哪兒,都能被認出來。后來出行時,墨鏡和帽子成了我的固定裝備。
當然,我這樣喬裝打扮,并不是擺譜,而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有時候我去街頭小店吃碗蘭州牛肉面,要是不加掩飾地進去,那么從服務員到吃面的客人都會認出來,然后這個要跟你合影,那個要跟你聊兩句,有的可能還要簽名,這碗面就別想吃下去了,也影響了人家店里做生意。
成為名人之后,除了要適應新的生活方式,更要在心理方面經歷對“名利場”的考驗。這么多年來,我也是經過了一番調整和適應,才終于能清醒地看待這一切。名和利,來得容易,去得也很快。這些年在電視熒屏上,劃過了一顆一顆星星,有的一夜成名,有的轉瞬即逝。隨著時間流逝,有誰還記得那些曇花一現的明星?
我的老母親常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你要是突然從天上掉下來,失去了光環,變得暗淡,你未必承受得了。所以我常常覺得,我們在這個名利圈里的人,應該做好思想準備,就是總有一天,你會像那顆從天際劃過的星星一樣,失去光亮,回歸到本真。
有時候,我參加一些活動,看見一些過氣的老藝術家、老演員、老歌手,坐在正如日中天的當紅偶像旁邊,眼神里流露出一種凄涼。那種反差,我看在眼里,也會觸景生情,給自己一個警示。我偶爾也會面對一些類似的境況,比如某個新主持人突然火得一塌糊涂,要說我心里一點漣漪都沒有,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我能做到,讓自己心情平復,去客觀淡定地接受這件事。
中央電視臺是一個很容易讓人成名的平臺,不可避免地就會成為名利場,但是,這個舞臺不可能是一個人的,也沒人能永遠獨霸天下。我一直提醒自己,我首先是一個記者,是一個新聞人,我的技能是編輯新聞。
我要保持自己在這方面的實力。因為我認識到,作為一個靠臉蛋出鏡的主持人,在央視這樣的平臺上,生命力是很短暫的,不會永葆青春。
這些年,不斷有人問我:“你好像沒有以前火了?”其實人的每個階段都不一樣,一個人不可能永遠沖鋒在前。
有的時候我從機場出差回來,看見一大群粉絲等著接明星,我一打聽,不認識啊,可是身邊的工作人員一聽:你連他都不知道,現在可火了!然后我能怎么樣呢?難道就在一旁暗自傷神,耿耿于懷?
我把自己幾斤幾兩放穩了,自然就能把事情的本質看得清清楚楚。今天我是個活躍在舞臺上的主持人,我不能認為,我永遠都會這樣;我也不能認為,如果別人比我更好,我就心有不甘,應該想想,別人是不是確實好得有一定道理。這些規律都是客觀的,你要有勇氣去接受,去適應,去習慣。
人有時候,是無形當中被牽著走的。多年來,我一直努力地尋找一種內心的平衡。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你方唱罷我登場,所有帶有名利色彩的圈子,無論早年的戲班子,還是現在的娛樂圈,如何面對名利,都是對一個人內心非常大的考驗。名和利可能會讓你一步登天,也可能會讓你變得扭曲。當我和朋友、家人聚會時,我會感到很舒服,因為那時候我可以做回我自己,不在乎今天吃的是魚翅還是一碗牛肉面。那些虛幻的排場,并不能證明你就是個名人,就算你是個名人又能證明什么呢?
其實真的無所謂,我做好一個記者,我的人品、思想和報道內容,能夠被大家所欣賞和認可,對我就是莫大的鼓勵和榮幸。至于有多少人贊成和喜歡你,無須計較。
這些年,我不斷地告誡自己,不要讓自己的心很累,不要讓自己夜夜難寐,也不至于說有什么事情放不下,過不去。
當然,我也在不斷激勵自己,讓自己葆有一種激情,活力不應該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得暗淡。我曾經采訪過美國維亞康姆集團的總裁雷石東,他是美國傳媒界一個傳奇的老頭,我采訪他的時候,他已經80多歲了,我說:“您看您這么大歲數,還奔波在生意場上。”
他說:“水先生,我告訴你,我不知道我現在多大歲數,40歲以后我就不過生日了,到現在為止,我跟任何人,包括今天面對你和你的攝像機鏡頭,我都說我40歲。”
我說:“這是不是有點自己欺騙自己?”
他說:“沒有啊,我內心堅定地認為我就這么大歲數,我依然能做我在40歲能做的事,這是一種信仰,也是讓我的內心和軀體保持活力的一個很好的辦法。”
回頭想想,他這番話真的很有道理,精神力量對一個人來說是強大的支持。我的人生,其實是一個盈利的過程,能從伊拉克活著回來,這條命都已經賺到了,后來還做了這么多欄目,每一次我都沒有把我的籌碼輸掉。我不會陷入名利的怪圈,這山望著那山高,但是我也不會停止攀爬的腳步,仍要不知疲倦地去翻越每一座山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