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揚,張洪亮,邊曉南
(德州市水利局,山東 德州253014)
為全面推進水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按照山東省人民政府的決策部署,自2017年12月1日起,德州市實行水資源稅改革試點。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山東省水資源稅改革實施辦法的通知》(魯政發〔2017〕42號)文件精神,按照省水利廳實施水資源稅改革各階段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德州市高度重視、積極行動,扎實開展水資源費改稅改革的各項工作。
水資源費改稅工作開展3年多來,德州市探索建立了“水量核定、用水申報、稅務征收、信息共享”的水資源稅改革一體化流程,全市水利系統實現從“征收水資源費”到“核定用水量”的實質性轉變。
在稅收的剛性約束作用下,德州市部分取用水單位的用水成本、水資源供需矛盾增加、水資源管理的深度和廣度增大,水量核定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為推動水資源遠程在線監控能力的提升,德州市于2017年建設了新的市級水資源遠程監控平臺,并不斷整合縣級水資源遠程在線監控系統,形成了高覆蓋、多層次的德州市取用水戶的遠程在線監控網絡,全面建立省、市、縣3級的水資源信息管理平臺,大大提高了各級水資源遠程在線監控能力,為水資源稅征收、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水資源遠程監控能力建設是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抓手,是落實水資源開發利用總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的具體措施,可以實時掌握各取用水戶用水情況,為水量考核提供依據。嚴格落實超計劃累進加價制度,嚴格控制用水量不超計劃、不超取水許可,促使企業實施節水,提高節水意識。
國家水資源監控建設項目(2012—2014年)一期工程德州市共有78個監控點完成遠程監控項目安裝,其中非農業取用水戶20家共計74個監測點,漳衛新河引水口4家共計4個監測點。
2019年國家水資源監控建設項目二期工程完工,德州市新建97個監控點,其中非農業取用水戶22家共計71個監測點,26個農業灌區監測點。德州市合計共建設國家水資源監控建設項目監測點175個,其中非農業取用水戶取水監測點145個。因地下水壓采工作和水源置換工程的開展,現有38家非農業取用水戶128個監測點正常運行。
2017年,德州市投資292.5萬元開發了市級水資源遠程監控平臺,新裝市級遠程水量自動監控設備223套,共建設市級監控設備256套,為總量控制、計劃用水、水量核定等工作提供準確的數據保障。
2017—2020年各縣市區陸續新建水量遠程監控設備并接入水資源遠程監控平臺,截至2020年9月底,市級水資源遠程監控平臺共有228家取用水戶327個監測點正常運行。
“十三五”期間,德州市各縣市區相繼建設了縣級水資源遠程在線監控平臺,2017年底共累計安裝縣級監控設備183套,與國家水資源遠程監控平臺和市級水資源遠程監控平臺聯動,實現了全市年取水3萬m3以上用水戶遠程監控全覆蓋。但因維護資金緊缺和設備老化損壞,為保證遠程監控的持續運行,縣級監控陸續更換為國家和市級遠程監控設備,目前僅有7家取用水戶的10套設備正常運行。
取用水單位安裝使用水資源計量遠程監控系統,實現了水資源稅征稅依據的精準計量,提高了水資源稅信息化管理水平,可以實時監控企業用水動態,克服機械水表技術問題,減少了人工抄表出現的誤差。同時,也可以從源頭上杜絕用水戶偷水現象,實現用水量的科學計量,促進水資源稅的足額征收。
目前,水資源遠程監控能力建設重點所在的公共供水行業、工業、制造業、火力發電等取水許可量較大的取用水戶,基本實現了遠程監控全覆蓋。服務業、小微企業等取用水戶遠程監控覆蓋率較小,而且此類取用水戶地域分布散、用水量小,遠程監控建設難度大,人工計量工作強度大,對水資源管理的壓力大。
在水資源遠程監控能力建設中,安裝計量設備是集中采購、集中施工,建設難度較小。而計量設備的運行維護,是在線計量監控項目建設的重點和難點。目前,出現較為普遍的問題是:項目前期運行狀況良好,但監控設備質保期過后,因運維經費和運維時效的原因,對部分老化的監控設備維修不及時,影響了計量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監控設備的電子元件正常運行一般在5年左右,而地下水泵房濕度大、環境差、電磁干擾強、日常管理維護不到位,加速縮短了遠程監控設備的運行壽命。德州部分地區的地下水質差,對水表的腐蝕嚴重,從而導致頻換更換水表,影響遠程計量效率
因部分縣市區的財政負擔較大,對遠程計量設備維護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無法保障遠程監控后續的正常運行維護。另外,部分企業面臨經營困難、后勤負擔較重,對應承擔的遠程監控設備維護義務缺乏足夠的重視,對遠程設備更換和維修不積極,更愿意使用費用較少的機械水表。
遠程監控能更好地規范用戶用水量,及時、有效提取取水數量,幫助實現對水資源稅管理工作。“十四五”期間,遠程監控系統的建設是有效落實水資源稅費改革的總抓手。為了有效地進行遠程監控能力建設,應該充分發揮遠程監控的作用,以計算機網絡系統為依托、遠程控制為手段,逐步實現信息采集自動化、傳輸網絡化、管理數字化、決策科學化的目標,為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遠程監控在落實取用水戶管理工作中,要提高用水戶的監管范圍,進行全覆蓋。通過加強用水戶的管理,及時采集轄區內取水戶信息,掌握轄區內水資源稅稅源底冊信息,提供數據接口,對已安裝智能數據的取水量信息進行實時采集,避免重復安裝水表,減少財政支出。對未納入遠程監控的取水戶新安水表取水量信息進行采集,做到取水量數據實時監控。遠程監控通過落實取用水戶的監督管理,實現取用水戶的無縫隙、全覆蓋監測。
加強信息化建設,完善信息化監管平臺,提供地稅局、水利局、納稅人3個端口的數據實時共享。系統提供按年、月、天統計查詢各縣區、各納稅人取水量數據情況。系統提供水利局對納稅人取水量核定數據導入接口,可直接導入每月取水量核定數據,并可通過本系統給納稅人推送本申報期用水量核定數據。系統提供地稅局對納稅人申報期內催報、催繳信息推送功能,縣區地稅人員可對未按時申報、繳稅的納稅人推送催報催繳信息,也可推送相關水資源稅政策信息,完成對水資源稅政策宣傳,做到信息化帶動水利現代化,全面提升水資源管理水平。
遠程監控系統在落實巡查督查管理工作中,應積極做好遠程監控與執法監督檢查的結合管理。遠程監控系統應與國家以及省市縣“互聯網+監管”系統平臺的銜接,讓巡查督查與遠程監控系統進行充分的結合,遠程監控為巡查監督管理提供數據支撐,為執法人員提供法律依據。結合“綜合治稅”“信息管稅”“風險管稅”的工作理念,對納稅人在申報的水資源稅取水量數據和每個月核定的用水量數據進行比對,加強對水資源稅的風險檢測,及時破解相關風險點。
“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是針對我國水安全嚴峻形勢提出的治本之策。水環境保護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要積極發揮遠程監控在落實水環境的保護中的作用,將供用耗排作為一個整體,共同納入遠程監控平臺,對污染物的排放、水環境整治、水污染的治理等進行充分的結合,實時進行監控和遠傳數據,為水環境的保護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撐。
1)加強取水工程遠程監控工程建設。取水作為源頭,應重點加強地表地下取水量、取水水質、地下水水位觀測等遠程工程設施建設,實現“十四五”期間全覆蓋。
2)加強用水工程遠程監控工程建設。加強節水工程配套更新改造,淘汰耗水量大的高耗水行業,對供水管網進行更新改造,減少跑冒滴漏,加強取用水戶的遠程監控工程建設,提高用水效率和監管水平。
3)加強水環境工程建設。加強水環境工程建設,做好濕地工程、水利風景區工程、水環境工程等工程建設。加強地下水超采區建設任務,按照高起點設計、高標準實施的要求,加快推進地下水超采治理項目建設。
4)加強遠程監控信息平臺工程建設。加強遠程監控平臺建設,做好遠程監控平臺與全縣大數據監管平臺的對接,實現數據實時共享,提高監管能力。
1)推進水權制度改革。積極穩妥推進水權確權,培育發展水市場,開展多種形式的水權交易,促進水資源優化配置。
2)深化水價改革。建立健全城鎮供水價格形成機制和動態調整機制,研究完善城鎮居民階梯水價制度,全面推行城鎮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加快區域綜合水價改革,在科學分析和計量供用水量的基礎上,分地區、分行業制定統一水價。
3)加強用水總量控制管理。認真落實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制度,進一步探索、強化重大規劃和產業布局規劃水資源論證工作。
4)嚴格考核。優化考核內容,增加了節水、取水許可監管等重點工作分值占比,改進了考核方式方法,改為日常考核和集中核查相結合,以日常考核為主。
5)加強宣傳。做好宣傳引導,爭取上級的支持,積極開展宣傳,創新宣傳的形式和手段,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水資源遠程監控能力建設是依托信息化實現水資源用水量監控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手段,為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提供科學、及時、客觀的數據支撐。水量精準計量是征收水資源稅的前提,需要水資源稅專款專用,把專項資金投入把信息化平臺硬件設備維護作為水資源取用水監測系統運行維護的重點任務,及時發現取用水戶用水問題,嚴格控制用水量不超年度計劃、不超季度計劃、不超取水許可量。確保監控點水量數據真實有效、準確,穩定上傳至省水資源監控數據接收平臺,真正把監控數據用起來,讓全市水利部門和用水戶切實享受到信息化建設帶來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