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圣菊
(濟南市水文中心,山東 濟南250014)
水文工作伴隨人類文明的發展一直沒有中斷,綿延五千年的華夏歷史,幾乎每個歷史時期的歷史文獻中都可見水、旱、澇、潮等水文現象的記錄。山東省有正式雨量觀測記錄開始于1886年,清政府在今天的煙臺市葡萄山、榮成市成山頭等地設置測候所,觀測雨量。特別是進入新時代,水文學在新技術的支撐下進入發展快車道,水文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但是,水文在社會大眾中的普及度還遠遠不夠。本文主要就提升水文信息服務社會普及度問題進行思考和闡述。
水文服務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水文是水利工作的重要基礎和技術支撐,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可缺少的基礎性公益事業。水文部門為各級黨委政府防汛抗旱決策提供了大量的水情監測、預測預警信息,在水環境開發利用、水生態保護修復、水土保持監測等關系國計民生方面提供技術服務支撐。
根據水利部數據,2020年全國落實水利建設近億元用于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其中不乏許多水利帶水文工程,為新時代水文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對水文信息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而劃定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為水文工作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和舞臺,水文工作必須要不斷地加強科學研究,提升精細化、精準化服務水平。
城市水文引起各級政府的高度關注,水文人在做實做細城市水文上下足功夫,通過普及水文知識、用水常識的辦法,努力使水文進入尋常百姓家,以一種全新的形象展現在人們面前,得到地方政府和人民群眾的關心關注。
近年來,濟南市水文局通過濟南市水文信息網、水文簡報、推送手機短信等方式,向相關部門和機構提供水情信息、各大泉群流量及地下水位信息、以及水環境、水土保持等方面的信息等,但相關信息的推送缺乏統一的公共平臺,并且信息送達群體范圍比較小,普通市民無法得到服務。
水文信息為政府機關決策提供了有力的技術和數據支撐,但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其他領域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沒有惠及到所有的行業和部門。
水文工作是干什么的?對老百姓日常生活有哪些影響或者幫助?大多數市民是沒有概念的。水文信息服務還沒有真正走進人民群眾的生活,沒有廣泛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人們普遍缺乏主動獲得水文信息的意識。
水文工作特點是野外作業多,遠離人群,融入社會的渠道不暢通,加之水文部門不善于、不主動宣傳,水文工作沒有充分走進公眾視野。
近年來,為促進水文事業的發展,濟南市每年在市級財政列出專項預算,用于支持城市水文、水文站網建設、水質監測等工作,鞏固了“行業共管、站網共建、信息共享”的良好局面。濟南水文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城市水文一直走在全國的前列。2018年10月,全國水文服務生態文明建設新理念新技術高級研修班在濟南舉辦,濟南水文服務河長制及城市水文監測作為學習經驗在研修班上進行了推廣交流。
濟南市水文局設計了代表濟南水文的LOGO,取名“水寶”,在各個水位站、城市的低洼地、有積水的地方進行標示,向市民發出預警信息。既能讓市民看到標志,及時遠離危險,又通過“水寶”可愛的形象使人們對水文有進一步的認識。
近年來,濟南市政府和各區縣政府均把各級水文中心納入防汛成員單位,參與防汛工作的指揮調度,發揮了中堅作用。2019年、2020年汛期,濟南市主要領導親臨水文一線,對水文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濟南水文工作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濟南市水文局多年堅持利用開展文明共建、志愿服務活動、“世界水日”宣傳等時機,組織水文宣傳隊走進社區群眾,發放水文宣傳資料,宣傳水文法律法規,介紹水文職能,講解水文知識,普及節水常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任何一個行業都需要一種精神作為支撐。“忠誠、干凈、擔當、科學、求實、創新”的新時代水利精神彰顯了水利人的可貴品質、厚植了水利行業的價值取向。作為水利人的一份子,水文人要積極學習宣傳新時代水利精神,以此來培養水文人的精氣神。
借鑒氣象部門的成功做法,爭取在水文信息融入人們日常生活取得新進展,積極探索和氣象水文在業務上融合發展的路子,利用新信息技術,建設符合經濟社會發展形勢需要的水文信息推送平臺,關鍵是要讓水文信息走進千家萬戶,更好地服務社稷民生。
樹立“大水文”發展理念,積極構建新時代“大水文、大數據、大建設、大服務”的發展格局,和地方黨政府雙管共建,和水利部門互通聯動,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變單一服務為全方位服務,努力拓展水文服務發展新空間。同時,加大水文人才隊伍、水文科研能力建設,用過硬的專業素養提供精準、及時、有效的服務保障。
首先是要做好有形水文文化的建設,樹立“建設一個站點,建造一道風景”的意識,通過有形的站點、標示來展現水文文化。城市水文站點關乎一個城市市容形象,站點建設的選址、外觀等都要考慮一個城市的整體特質。水文文化建設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核心價值體現,通過不斷總結提煉水文文化的精髓,形成具有水文特點、具有比較優勢、被公眾接受認可的行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