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林 波
(1.菏澤市城鄉供水中心,山東 菏澤274000;2.菏澤市水務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山東 菏澤274000)
農村飲水安全是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重要的問題,也是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內容之一。近年來,菏澤市委、市政府把高質量完成飲水安全脫貧攻堅目標任務、高標準開展貧困人口飲水安全精準排查和動態清零、高效能推動農村供水工程長效管護機制建設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常抓不懈,為全市打贏脫貧攻堅提供堅實水利支撐和保障。
菏澤市位于山東省西南部,土地面積12239km2,轄7縣4區,下設31個街道辦事處、124個鎮、13個鄉。全市總人口1 025.4萬,其中農業人口為597.11萬人。
菏澤市水資源缺乏,年平均降水量641.1 mm,人均水資源可利用量349 m3,僅相當于全國人均水平的1/9,屬極度缺水區。淺層地下水礦化度普遍偏高、苦咸,深層地下水氟化物偏高,無法達到農村安全飲水的標準。
菏澤市內重要客水資源黃河水在境內占379.00 km2,根據《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菏澤境內黃河水資源經沉砂處理后,水質可達到地表水Ⅱ級標準,因此可作為飲用水和其他用水供水資源。
自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實施以來,菏澤市各縣區強力推進以平原水庫、現代化凈水廠和供水主管網建設為主要內容的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通過建設引黃水庫,實施規模化集中供水,徹底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近幾年,菏澤市年平均引黃河水約10億m3,最大限度地彌補了菏澤市水資源的不足。
截至2020年6月底,菏澤市農村飲水安全兩年攻堅行動累計完成投資12.49億元,新建成10座平原水庫、13座配套凈水廠,供水管網基本建成,加上原有的西城水庫、鄄城電廠水庫、菏澤城區黃河水廠,形成了12座水庫、14座水廠,設計日供水能力74.0萬m3的供水工程體系,全市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5%。按照國家《農村飲水安全評價準則》,全市11個縣區、168個鄉鎮、5 872個村莊,基本實現了飲水安全工程全覆蓋,改善了農村居民飲水條件和生活水平。
由于菏澤市淺層地下水礦化度普遍偏高、苦咸,深層地下水氟化物超標,不宜直接作為飲用水源。單縣、曹縣、成武縣由于距離黃河較遠,輸水距離長,引黃水量不足,飲用水源無法保障。
一是隨著城鄉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用水需求不斷增加;二是部分村莊由于處于供水末端,自來水管道水壓小,出水量少,群眾生活得不到保障;三是由于部分縣區農村供水工程年久失修,管道老化,跑冒滴漏現象嚴重。
一是由于農民缺少安全飲水相關知識,安全飲水意識薄弱。二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青壯年出去務工人數較多,農村長期居住人口以中老年人為主,不了解安全飲用水的重要性。三是一部分村民由于經濟限制,不愿支付自來水費用,放棄飲用自來水。
大部分縣區農村未安裝IC卡智能水表,普遍安裝機械表;大部分縣區農村水價采取年收費方式,安排在春節前后征收水費,由于累積時間過長,費用堆積較多,村民無法一次性拿出,導致水費收繳困難,收繳率低;另外,由于部分縣區未出臺有關水價標準文件,導致水價收取不統一,個別村莊通過其他集體資金墊付水費,村民無償用水。
一是農村供水工程存在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在保證供水人口數量不變的條件下供水范圍可以達到城市的幾十倍,因此全面保護供水工程的難度較大,存在“重建輕管”現象。二是工程運行管理經費落實不到位,農村公共供水工程維修資金籌集和使用辦法雖已出臺,但未設立賬戶,資金、經費不能及時落實。三是管理人員專業水平低,不能及時處理供水過程中出現的應急事件及工程的運行維護問題。
一是努力爭取引黃指標。積極協調河務部門,通報菏澤市引黃工程現狀、引水工作準備情況及當前引水面臨的問題,多方爭取引黃指標,多引水多蓄水。二是強化水源調度。強化縣區協調,加強現場調度,在上游縣區灌溉的同時,保持一定流量向下游送水,盡可能保障上下游都有水可用,緩解用水矛盾,提高用水保障。
緊盯農村定時供水、供水水壓不足、水質超標等薄弱環節,結合《菏澤市飲水安全脫貧攻堅“大走訪、大排查、大整改”活動工作方案》,全力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抓好抓細問題排查,切實把安全飲水存在的問題找準摸透,全面實施農村飲水鞏固提升工程,維修更換損毀老化的供水管網,降低管網漏損率;組織專管人員定期巡視維護,及時維修整改,確保農戶飲水安全有保障。
大力宣傳安全飲水知識,通過新聞媒體、廣播、墻畫、學校文體活動等方式宣傳,尤其要加大村莊一級宣傳力度,讓村民了解安全飲用水標準及自來水處理工藝,逐步讓村民養成自覺用安全水,形成全民積極參與的良好氛圍。
一是加大農村一戶一表改造力度,積極宣傳引導群眾樹立“水商品”意識和用水繳費意識。采用IC卡智能表,建立信息化服務,進一步提高水費收繳率,加快城鄉供水一體化進程。二是嚴格水費收繳制度。各縣區應根據農村供水成本,合理核定水價,制定出臺水價相關政策,加快健全完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長效管理機制,并成立縣級農村供水公司,實現農村供水工程統一管理、專業化管理,完善水價管理體制,促進水價管理規范化,提高水費收繳率,將水費用于工程運行管護和管網維護,實現以水養水。
一是建立健全工程管護制度,貫徹落實“三項制度”和“三個責任”,明確分工,責任到人。二是以縣區為單位成立供水管理服務公司,對飲水安全工程實行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統一調度。制定《農村供水管理辦法》,明確縣供水單位管理到用水戶,村內主管網由縣自來水公司管理維護,形成從水廠到農戶的“一條龍”服務。三是加強水管員的專業技能培訓,提高水管員的管理水平和應急管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