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巨珠 蘇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事業單位具有社會公益性、服務性等特征。作為我國社會管理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事業單位對于提高社會公共服務水平方面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會計工作作為事業單位管理工作的基礎和核心,其工作質量直接影響事業單位日常能否正常運轉,工作效率是否高效。近些年,我國事業單位正在進行政治體制和會計制度改革,尤其是新會計制度的出臺需要事業單位調整以往的會計工作方法。因此,事業單位應當對新會計制度的改革和變化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從而在實踐中對自己的會計工作方法進行不斷完善,提高自身會計信息質量,從而能夠對本單位經營情況進行真實完整地反映。
原有的會計制度下,對于會計主體的認定比較模糊,只是簡單地將會計主體當作預算資金活動,從而造成事業單位缺乏完善的管理體系。新會計制度明確了會計主體,新會計制度明確規定會計主體是事業單位自身引起的各項經濟活動,提高了事業單位經營管理能力以及資金使用效益。同時,由于新會計制度明確了會計主體,也直接導致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內容發生了變化,例如會計分類、核算方式、會計報表等,新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在以上會計內容方面也應做出相應的調整。
新會計制度明確劃分了事業單位5 項會計要素,對于5 項會計要素的具體內容進行了明確定義。新會計制度針對于會計要素的改變對于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工作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有利于事業單位完善預算管理體系,提高了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工作效率。同時,新會計制度對于國際會計管理理論和國際上管理會計的實際應用成功經驗進行了充分借鑒,對于國際上通用的會計理論與我國實際情況進行了有效結合,真正意義地做到了與世界接軌。這樣做的好處便是有效解決了原有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不能處理的很多財務問題,為今后事業單位改革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有利于事業單位順利開展會計工作。
新會計制度提出了雙功能、雙基礎、雙報表的新會計工作理念,對事業單位會計科目設置進行重新劃分,使得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劃分更為詳細。同時,新會計制度首次提出了“平行記賬”要求,對事業單位原有的會計工作模式進行了變革。在此背景下,事業單位在處理同一筆經濟業務時要同時采用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處理,并且還要確保兩種會計處理方式既要相互獨立又要存在相互聯系,確保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工作更加全面完整。最后采用“平行記賬”方式是一項重大創新,與之相適應的便是要形成兩套會計報表,提高了會計報表可比性的同時也對事業單位會計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原有的會計制度下,部分事業單位預算工作只是單純的部門預算。事業單位在實際開展預算執行工作過程中,往往業務部門的總收支與單位資金實際需求無法實現一致,有時會出現超預算支出的現象。新會計制度要求事業單位采用“平行記賬”方式,將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進行了有效融合,使事業單位預算工作不再是一項獨立的工作,與單位財務工作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新會計制度重新界定了事業單位各項資產的計提折舊以及攤銷方法,更加準確地反映了事業單位各項資產的實際價值。事業單位自身原有的會計制度雖然嚴格要求應對固定資產進行計提折舊,但是對于固定資產的折舊適用范圍所規定的更為籠統,在實際工作中無法進行有效操作,計提折舊也缺乏全面性。新會計制度針對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折舊范圍和其折舊期限等做出了詳盡的規定,明確了各級事業單位會計工作人員在進行實踐和操作的過程中所采取的具體辦法,統一了對固定資產的計提折舊要求,促進事業單位能夠清晰、全面有效地對固定資產的實際價值做出反應。另一方面,新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的各項資產計提折舊以及攤銷提出了明確要求,有利于促進事業單位的更加合理地分配資源。
第一,部分事業單位預算管理水平較低,由于事業單位性質比較特殊,其資金來源主要依靠財政撥款,市場因素影響較小。這樣就可能會造成部分事業單位會計工作人員對于預算管理認知不足,危機意識不強。同時,部分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工作機制不健全,也沒有充分調動單位內部各部門共同參與主動性。此外,在預算方案實際執行過程中也沒有形成有效的監管機制,預算資金實際支配過程中影響因素較多,無法有效實現預算執行效果。
第二,事業單位會計工作依賴于會計信息管理系統,隨著我國新會計制度的推行,對事業單位信息化也提出了更為高層次的要求。新會計制度改變了事業單位原有的會計核算方法,增加了諸多新的會計科目和會計要素。但部分事業單位會計信息系統沒有進行及時升級,相關業務板塊相對滯后,無法滿足新會計制度下會計工作要求,不利于事業單位有效開展會計工作。
第三,完善的內部監督機制可以確保事業單位有效開展會計工作,但部分事業單位內部監督機制缺乏完善性。這樣就會導致部分事業單位不能及時處理會計信息,不能保證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和時效性。與此同時,部分事業單位的員工在開展財務會計工作過程中相互之間沒能進行相互監管,影響了事業單位內部監控效果。此外,部分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機構也缺乏獨立性,受影響因素較大。
第四,原有的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進行會計算核時采用收付實現制,在進行會計核算時完全考慮權責發生制。這樣就會造成事業單位進行會計核算多為事后核算,不能對事業單位的成本費用、固定資產真實價值等進行真實反映。同時,新會計制度出臺之前,各事業單位有各自特有的會計制度,部分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幾十年來都沒有更新,單位財務人員的財務知識體系以及思維模式也比較固化,會計人員長期進行重復性的會計核算工作,思維機械化,對于當前會計知識結構體系也不太熟悉,也會造成單位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不能實現業財融合度欠缺,很多工作的內容和細節也缺乏完善性。
事業單位應定期地對會計工作人員進行組織培訓,深刻了解新會計制度內涵,及時把握政府會計制度的改革與變化。事業單位會計工作人員要全面樹立“一筆業務、兩種分錄”的新觀念以及“雙功能”“雙基礎”“雙報告”的意識。同時,會計科目是編制會計分錄的基本工具,事業單位會計工作人員要讀懂新會計制度中全部的會計科目,知道每一個會計科目的適用范圍、精確的定義,相關的計算標準,在不同的經濟業務中如何使用。事業單位只有充分掌握了會計科目的使用規則,從而在編寫不同經濟業務的會計分錄時就會得心應手。
事業單位加強會計信息化建設能夠更加高效率地實現會計工作目標,依托于先進的會計信息管理系統,事業單位各部門之間就能夠形成有效的工作互動和串聯,實現了信息的共享,通過這種有效的配合方式有利于事業單位能夠全面貫徹落實新會計制度。新會計制度提出了“平行記賬”的模式,因此事業單位應及時更新會計信息系統,確保平行記賬模式可以完全嵌入事業單位賬務處理流程,促進事業單位可以順利開展平行記賬工作模式。
事業單位應建立完善的固定資產管理機制,確保事業單位在使用固定資產的整個過程中各個環節都可以進行有效管控,從而加強固定資產管理。首先,事業單位應明確固定資產管理各環節相關工作人員職責,對各崗位職責進行詳細劃分,將固定資產管理實際效果納入績效考核中,并與工資掛鉤,從而強化事業單位相關工作人員固定資產管理意識。其次,在固定資產的領用使用過程中要嚴格規范其流程,并做好登記記錄工作,做好固定資產清查等工作。
當前事業單位已全面落實新會計制度,單位財務工作人員也應對自身原有的會計知識體系進行及時更新,全面掌握新會計制度的要點和內涵,并結合本單位自身特點,對本單位現有的會計核算流程進行梳理調整修正。同時,事業單位還應對自身各項收入的確認標準、各種費用支出的核算范圍等會計核算細節進行明確。此外,事業單位管理者也應重視新會計制度的意義,促進事業單位增強財務管理意識。并對財務部門各崗位職責進行詳細劃分,確保事業單位財務部門人員配備上能夠符合新會計制度要求,促進事業單位可以有效開展財務管理工作,提高財務管理工作質量。
事業單位應完善內部監督機制建設,加強內部監督職能,充分發揮內部審計部門的職能作用。同時,事業單位還應嚴格監督單位相關部門執行新政度會計制度情況,確保財務部門可以有效做好會計核算工作。事業單位可以成立專門的內部審計部門,內部審計部門應不定期對單位會計賬目進行嚴格審查,確保事業單位會計賬目符合新會計制度要求,提高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此外,新會計制度明確規定了事業單位財務報表應披露的內容,與原有的會計制度相比提高了對事業單位預決算報表以及會計信息公開的要求程度,因此,事業單位應按照新會計制度要求對單位收入來源。相關費用支出情況進行及時公開,確保單位會計信息公開透明,從而促進事業單位開展經濟業務時更加規范嚴謹。
綜上所述,新會計制度改變了我國事業單位之前原有的財務會計工作模式,創新了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工作方法。新會計制度在全面推行和落實過程中,能夠更加明確地對于事業單位的各項資產情況進行反映,并且能夠做到資源合理配置,從而提高事業單位公共服務質量。新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應該更加注重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提高其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及時完善和更新其會計信息系統,加強固定資產管理,進而大大提高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質量,促進事業單位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