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鄒平市魏橋鎮人民政府
“互聯網+”是伴隨著互聯網大范圍普及應用的產物,開始與各個行業領域融合應用,取得了斐然成果,“互聯網+”在農業領域中應用,為我國的農業現代化發展帶來了新思路,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通過互聯網和農業生產融合,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優勢來改造滯后的農業生產模式,積極優化改進農業經濟發展途徑,力求為我國農業經濟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互聯網+”即運用互聯網技術,實現相關生產要素整合與管理,同各行業領域融合應用,助力經濟發展同時,推動行業變革發展。“互聯網+農業”則是互聯網蓬勃發展下衍生的一種農業生產模式,可以實現農業生產資源優化整合與配置,發揮先進技術優勢來推動農業經濟產業化、系統化和智能化發展。從總體來看,“互聯網+”在農業領域應用可以推進生產模式改進創新,整合農業生產資源,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優勢,提升資源利用率同時,穩步提升現代農業生產效率和效益[1]。改進銷售模式,迎合時代發展趨勢在電子商務平臺上線上銷售,線上線下有機整合來拓寬銷售渠道,在提升農業生產經濟效益方面有著積極作用。
“互聯網+”背景下,積極推動農業改革發展,基于現代化技術手段的靈活運用,不僅可以降低人工勞動強度和生產成本,還可以促進農業生產效率和效益大幅度提升,賦予農業現代化轉型發展動力。互聯網信息技術不斷改進發展,成為我國農業高層次發展,縮短與發達國家之間差距的關鍵所在。因此,相關部門要強化部門職能,與時俱進,正確看待“互聯網+”對現代農業發展的積極作用,切實提升農業經濟發展水平[2]。
“互聯網+”有助于推動我國傳統農業發展模式轉型發展,優化產業結構,朝著高水平創新發展。結合互聯網開放性特點,整合網絡資源,優化農業生產經營模式,生產者可以及時、準確和全面掌握農業市場信息變化,建立信息化平臺。結合互聯網綜合屬性來改善農業生產技術,并進一步覆蓋農產品銷售全過程,各環節緊密銜接,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效益為農業經濟健康持續發展奠定基礎[3]。
“互聯網+農業”生產模式的廣泛應用,進一步壯大了我國農業生產規模,也解放了大量的農業勞動力,生產成本下降同時,生產效率和效益卻在穩步增長。而解放的勞動力可以前往城市務工,推動城市化發展,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另外“互聯網+”可以加快農產品流動速度,拓寬覆蓋范圍,逐漸提高農業生產經濟效益。
“互聯網+”背景下,積極推動農業現代化轉型發展,整合農業生產資源賦予工業現代化發展。整合農業資源,基于互聯網進行市場調查,充分了解到我國農業生產情況,資源優化配置下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4]。同時,互聯網可以加快農產品更新換代,促使信息快速流通和共享,更好的滿足農業現代化發展需求。農業經濟發展中,堅持以人為本原則,靈活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整合農業資源同時,編制合理的經濟發展方案。結合不同區域實際情況,編制合理的經濟發展方案,便于提前預測農產品市場發展方向,動態優化和調整農業生產模式。
現代化農業生產不斷優化改進,可以基于互聯網建立電子商務平臺,結合國家政策制度來開展農業生產活動,積累經驗,推行更符合我國國情的農業電子商務模式[5]。積極將電子商務模式引入到鄉鎮地區,便于農業資源信息交流互動,提供技術支持的同時,設立交易品平臺,促進各單位之間積極互動和交流。在各級政府主導下,鼓勵本地企業建立電子商務平臺,同物流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實現物流、包裝和運營等環節全方位管控,配備專人負責管理。如,在淘寶、天貓和京東等電商平臺在線銷售,積極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來吸引更多消費者參與其中,堅守中間環節流通成本,打造更具特色的農產品品牌,更好的滿足市場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另外,鼓勵農村服務社、企業單位和超市之間的交流合作,逐步優化和完善電子商務系統,推動農業經濟高水平發展。
傳統農業生產模式逐漸被淘汰,基于“互聯網+農業”生產模式,需要農業生產者具備更高層次的專業水平,可以熟練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輔助農業生產,培育高素質農民,對于我國現代農業持續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各級政府要注重資源整合與配置,組織農民訓練班,完善配套的培訓環境和培訓體系,切實增強農民信息化生產意識,助力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
綜上所述,“互聯網+”背景下,農業生產模式不斷優化改進,基于現代化信息技術來整合農業資源,優化生產流程,線上線下銷售渠道結合,拓寬覆蓋面同時,為農業生產者提供市場信息,把握市場走向,推動農業經濟高水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