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釵 山東黃河三角洲創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是國家重要的經濟增長點。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對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了支持中小企業經濟發展,釋放經濟發展的活力,緩解中小企業的稅收壓力,國家稅務部門出臺了諸多的減稅降費政策以幫助中小企業減輕經濟支出,特別是“營改增”實施后,較大幅度的減輕了中小企業的稅收負擔。中小企業借助國家稅收優惠政策,進行合理的籌劃,利用好“東風”,用心規劃和籌劃經營等方面的內容,實現稅款的節約,從而提升市場經濟的活力,注入發展的血液。
稅收籌劃的含義為企業真正發生納稅行為之前,以相關稅收法律法規為前提,提前對納稅主體的涉稅事項進行籌劃的行為,以此實現少繳稅或遞延納稅,從而減輕企業負擔的行為。中小企業減輕自身財稅負擔的主要途徑之一是通過稅收籌劃的途徑,在“營改增”背景下,出臺了一系列減稅降負政策,但是隨著金稅三期的實行,中小企業的稅收門檻越來越高。但在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稅收政策的前提下,中小企業通過合理、科學的稅收籌劃、規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稅收的支出,從而減輕負擔。
中小企業在稅收籌劃的過程中通常會以為能夠根據企業自身的現實狀況,在不與相關的稅收法規、法律制度相抵觸、相違背就可以。有的中小企業理所當然的認為稅收籌劃是為了避免繳稅,在這種錯誤認識的前提下,通常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在經營企業過程中,通過采取各種手段和方式實現避稅,甚至不惜采用偷稅、漏水的方式來實現少繳稅款,從而達到所謂的稅收籌劃的目的。
因為大多數中小企業管理者往往會把重點放在企業如何去生產經營,如何去擴大銷售,反而忽視了對當前稅收政策的主動學習。在稅收籌劃過程中,又全盤把稅收籌劃的工作安排給了財務部人員,更加理所當然的認為如何繳納稅款、繳納多少稅款通通都是財務人員的事情,稅收籌劃與企業的經營毫無關系。同時中小企業對稅收籌劃的目的并不明確,實現稅收利潤最大化是稅收籌劃的目的,實現納稅人企業價值最大化才是最終的目的。
我國的稅收政策會隨著當前市場經濟的發展進行調整,具備一定的時效性,部分稅收政策因受各種因素影響宣傳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企業依然延用舊政策,使企業無法享受到稅收優惠的紅利,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經濟負擔。
以上所提及的在稅收籌劃中存在的問題,一方面對于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會產生極其不利影響,也不利于中小企業采用稅收籌劃的方式來減輕稅收負擔。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中小企業因為不當的避稅方式、方法會使得中小企業違反法律規定,觸碰法律紅線,從而適得其反。
在現實的稅收籌劃中,改變傳統的思維觀念,不斷改善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是中小企業的當務之急。特別是在“營改增”大環境下,如何做好全方位的稅收籌劃是面臨的課題之一,只有做好稅收籌劃才能助推企業的良性循環發展。
在“營改增”的大背景下,準確的界定企業的身份是稅收籌劃的前提之一。在對相關的稅收法律法規熟知的前提下,企業應結合自身的經營發展情況,對是否界定為小規模納稅人還是一般納稅人進行精準的分析、判斷。自從實行營改增政策以來,需要對增值稅率進行準確的判斷和分析。在“營改增”的大背景下,企業納稅人在繳納稅款的過程中,會因為是一般納稅人還是小規模納稅人,所適用的稅收優惠政策、優惠幅度及抵扣比率等各方面因素而產生稅款出現不同。如果增值稅率低于無差異平衡點,那么建議中小企業在稅收籌劃中,選擇一般納稅人的身份。相反,如果增值稅率高于無差異平衡點,則可以選擇小規模納稅人,以此降低稅收支出。
在中小企業經營與發展過程中,首當其沖的環節便是采購環節。如何選擇優質的供應商,如何運用科學合理的供貨商制度,是能否為中小企業帶來推動力的關鍵因素。自實行“營改增”以來,中小企業如何在采購環節進行稅收籌劃也是整個稅收籌劃的關鍵環節,將稅收籌劃的工作往前延伸。如何進行稅收籌劃,其實也與中小企業是否是小規模納稅人還是一般納稅人有著很大的關系。對于大部分中小企業來說,因為稅率較低,會選擇小規模納稅人的身份,在這種身份下,稅收的計算方式比較簡單。中小企業在選擇質量較高的商品的同時,能夠選擇價格較低的,則可以有效的減輕自身的稅收負擔,也可以獲得相應的稅收優惠。相反,如果中小企業界定為一般納稅人,在采購環節,不僅要注重商品的質優價廉,更要重視供貨方的身份是否是一般納稅人,如果是一般納稅人,則可以抵扣進項稅,從而降低稅負。
銷售環節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只有將產品或服務銷售出去,中小企業才能取得經濟效益,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足。在中小企業資金使用的過程中,可以靈活的選擇諸如分期、沖抵等不同的支付方式,通過采用這些貨款支付方式,可以幫助中小企業因為減少支付貨款而減少稅款的繳納。相反,采用一次性付清貨款的方式,則會加重中小企業的負擔。當然,如果中小企業能夠有效的利用各種減稅降費的政策,來調整經營方向和經營方式,也能夠進行更好的稅收籌劃。
為了確保系列的稅收優惠政策能夠取得較好的質量和效果,國家稅務部分在“營改增”實施過程中,也相應的出臺了其他的新的優惠政策。中小企業要多學習相關稅收政策,隨時分析國家政策,將稅收杠桿充分的應用到企業的發展及經營過程中。另外,稅收籌劃也可以應用到稅收申報中。選擇更加有利于企業的申報方式,對不同的申報方式所產生的稅收結果進行精細的計算和衡量,最終做出對企業最有利的選擇。值得特別注意的事,無論采取何種稅收優惠政策來實現合理避稅的目的,應將不能觸碰法律紅線作為底線,在合理范圍內盡量少繳稅,從而為企業節本降支。
良好的財稅基礎條件是中小企業開展稅收籌劃的基礎條件和關鍵因素。企業管理決策層和相關人員對稅收籌劃的了解程度、企業會計核算水平、財務管理水平和企業涉稅誠信等條件是稅收籌劃的基礎。在日常經營中,要注意對稅收政策進行及時把握,從而運用最新的稅收政策推進企業稅收籌劃的工作的順利有序開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企業稅負。有了以上良好的財稅基礎條件,并樹立依法納稅的理念,才能提高企業的經營業績,提高稅收籌劃的水平,達到節稅的目的。
企業只有修好內功,才能抵御各種不確定性風險。納稅籌劃是一個企業走向成熟、理性的標志,是一個企業納稅意識不斷增強的表現,在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強化風險意識的前提下,合理有效的利用稅收政策來進行稅收籌劃,以此減輕企業的經濟壓力,節約稅費支出,達到創造最大經濟利益的目的,從而促進企業自身的不斷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