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艷秋
(山東省新世界網絡教育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250013)
據統計,截至2019 年底,山東省現有注冊登記的各類水庫共5 893 座,其中小型水庫5 639座,占水庫總量的95.7%。這些小型水庫主要分布在膠東半島丘陵地帶和魯中山區,承擔著防洪、灌溉、供水和生態等多種功能,是保障各地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重要基礎設施。山東省小型水庫大多于20 世紀中葉由農村村集體組織修建,建設標準低,管理設施不全,加之老化失修,給工程安全運行帶來較大隱患。山東省自2017 年開始,對山丘區小型水庫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到2019 年底有改革任務的94 個縣(市、區)5 543 座水庫,全部完成改革任務,基本解決了小型水庫從“無人管”到“有人管”的問題。2020年山東省落實省政府出臺的《關于加強山東省小型水庫安全運行管理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小型水庫管護主體、管護經費和管理人員,保障了小型水庫的安全運行管理。
按照國家防總要求,各地落實了小型水庫防汛工作行政、技術、巡查管護“三個責任人”,印發了小型水庫“三個責任人”履職手冊,對小型水庫巡查管護人員業務培訓提出了明確要求。按照小(1)型水庫2 人,小(2)型水庫1 人的標準,各地聘用了水庫專職巡查管護員負責水庫的日常管理和信息報送;鄉鎮政府水利站技術人員承擔了小型水庫的日常技術管理。小型水庫技術員和巡查管護員,在水庫運行管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部分縣區對小型水庫實行了物業化管理,取得良好效果。
據調查數據統計,截止2020 年底,全省聘用小型水庫巡查管護員總數為6 968 人。從文化程度上來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4 358 人,占比62.54%;高中文化程度者2006 人,占比28.79%;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者604 人,占比8.67%。從年齡分布上來看,34 歲及以下者456人,占比6.54%;35~50 歲者2 760 人。占比39.61%;51~60 歲者2 878 人,占比41.30%;61~65 歲者708 人,占比10.16%;66 歲及以上者166人,占比2.38%。從工資水平來看,小型水庫管護員的年度人均收入為5 443 元(不含青島及平原水庫),最低的縣區僅有1 114 元。
根據水利部要求,從2017 年全面實行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管護員必須培訓后上崗。2019 年山東省水利廳出臺了《全省小型水庫巡查管護人員業務培訓工作實施方案》,要求按照“分級培訓,全面覆蓋,注重實效,不走過場”的原則,對全省小型水庫巡查管護人員開展全面培訓教育,每人不少于24 學時,并能夠熟悉并掌握崗位風險和相關處置措施,切實提高素質和技能。對管護員的培訓,大部分是由鄉鎮水利站組織集中學習。2020 年按照水利部要求已完成了“三個責任人”全員在線培訓。通過線上線下培訓,大部分參與培訓人員能了解水庫基本情況、了解并掌握部分大壩運行維護的基本常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培訓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流于形式等問題,有的管護員雖然完成了培訓學時數,但并未真正掌握學習的內容。
1)巡查管護員承擔水庫日常安全管理責任,業務素質和能力事關水庫安全。目前巡查管護員隊伍整體文化程度偏低、年齡偏大,缺少基本水利知識,學習的主觀意愿低,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接受能力較差。2)巡查管護員身份多為當地村民,在履行巡查任務之余還有務工務農等工作,巡查管護員的精力并不全部用于小型水庫的巡查管護工作。部分人員組織紀律性差,履職要求標準低,缺乏敬業精神。3)巡查管護員在水庫管護工作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對自身的職責不明確,對水庫基本情況掌握不全面,不知道日常管護的主要內容,對工程存在的問題不了解;二是水庫巡查管護記錄不規范、不全面;三是現場巡查對水庫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發現,或者發現問題也不能及時處置;四是對大壩的日常維護不及時,溢洪道、雨林溝、雜草等不能及時整理、清理等;五是技術操作欠缺,有的巡查管護員不懂讀水尺、放水洞閘門等基本規范操作。
1)缺少統一教材。目前雖然省里印發了小型水庫培訓大綱,但各地缺少培訓的統一教材或者講義,整體培訓工作不規范、不系統,學員缺少必要的學習材料。2)各縣區師資隊伍力量不足,基層缺乏有理論與實踐經驗的師資隊伍。現在培訓以鄉鎮組織為主,各地培訓方式、內容各異,效果培訓參差不齊。3)培訓理論與實踐不能有機結合。有的鄉鎮在培訓時缺乏專業講師,有的在指導實踐中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部分參訓人員在完成理論學習后仍然不能按履職要求完成實地操作。4)培訓時間不能保證。按照《方案》要求,應完成每人不低于24 學時的培訓,但在實際培訓過程中,大部分縣區雖然每年組織培訓,但有效培訓時間并未達標。培訓管理不夠嚴格,約束性不強。5)缺乏統一培訓考核要求。在培訓工作中缺少對考核環節、考核標準、考核內容、考核質量、考核合格率等統一要求,參訓率雖然高,但是培訓質量不理想。
1)優化巡查管護人員年齡結構,優先聘用55歲以下、初中以上人員擔任巡查管護員,逐步淘汰年齡大、文化程度低、學習和技能提升意愿差的管護員;對于身體好、學歷較高、有專業技術的管護人員,可以結合實際適當放寬年齡要求,但一般不超過60 歲。2)提高管護人員待遇、落實勞動合同、保障合法權益,以穩定管護隊伍,培養高素質管護人員。3)推行小型水庫物業化管理,巡查管護員變公司職員,有效提高人力資源的集約化,提高管護人員專業化程度和責任心。4)加強縣域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培養和提高當地鄉鎮專業技術人員,是巡查管護員得到良好培訓的根本途徑,也是保障水庫安全的重要措施。縣域范圍內可實行技術力量統籌,實現每座水庫至少配備1 名合格專職技術責任人。5)對壩體高、大壩長、庫容大的小(1)型水庫,其管理難度和工作量與中型水庫差不多,應根據實際需求適當增加管護員數量。
1)汛前與汛后培訓相結合。縣鄉兩級全年可組織兩次培訓(不包含線上培訓)。一是汛前培訓應常態化進行,以防汛為重點做好工程巡查、安全監測、信息報送、險情報告等方面培訓,做好水庫安全度汛準備;二是汛后培訓,總結經驗教訓,重點對雨情、水情、工程水毀、維修養護等方面培訓,做好工程安全管理;三是對重點學習內容要增加培訓學時,反復灌輸強調,以鞏固學習效果。2)理論與實踐培訓相結合。培訓課堂基礎理論要淺顯易懂,課件培訓要圖文并茂,增強理解力。要組織學員在水庫工程現場培訓,邊干邊學,以實際操作的形式來鞏固加深所學的理論知識,使知識學以致用,提高動手能力。3)線上與線下培訓相結合。線下培訓將管護人員以縣區或者鄉鎮為單元集中強化培訓理論學習,組織專家講師與學員面對面進行典型分享,經驗交流,解答管護人員在日常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和疑惑。線上培訓通過開發網絡平臺和軟件,進行視頻學習、做題、疑難解答等全天候培訓。4)建立培訓考核體系,保證培訓效果。建立學員培訓檔案,保證培訓質量。培訓考核內容應與課程內容同步,建立題庫從中抽取考題,考核不合格的學員,應重修該課程,如三次重修考核仍不合格應當解聘。逐步做到年度培訓考核常態化,考核合格持證上崗。培訓結束后增加問卷調查環節,以獲得培訓效果、講師水平評價、學員滿意度等綜合性結果。5)建立獎懲機制。建立巡查管護員業務等級制度,對培訓成績優秀學員應予以獎勵,或者工資待遇實行差異化管理;對培訓考核時間不夠、成績連續不達標的管護員予以懲戒,直至解聘。
1)主管部門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將培訓工作納入小型水庫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2)落實專項培訓經費。落實培訓地點、培訓時間、培訓環境、培訓人員、培訓環節,聘請既有實踐經驗又有理論知識的優秀師資,保障培訓質量和效果。3)主管部門做好培訓教材(講義)的準備工作,確保技術人員和巡查管護員在培訓中規范統一,實現授課內容的標準化,達到學習培訓的連續性、系統性、規范化。4)有條件的地區建立縣級統一組織培訓,鄉鎮水利站輔導的工作機制,提高培訓層次和水平。5)鼓勵水行政主管部門對大中型水庫、水閘等工程管理單位實行“以大帶小”,實現技術力量資源的統籌使用和共享,提高小型水庫工程管理的技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