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旭升 廣西賀州鐘山縣委黨校
面對當前農產品銷售和流通的錯綜復雜、利弊共存的形勢,鐘山縣如何搶抓機遇,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爭取在未來幾年時間里實現農產品電子商務的高質量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產業支撐和注入強大動力?鐘山縣委黨校課題組深入鐘山縣有關部門、鄉鎮和周邊縣區開展調研,收集翔實材料和掌握實際情況,并就如何解決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
1.積極強化組織領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主要領導親自安排部署,分管領導負責統籌協調和具體實施,各有關部門聯動配合、積極行動,初步形成了“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農產品電商發展格局。
2.構建網點服務體系。以建設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點為契機在全縣12個鄉鎮45個貧困村開展“黨旗領航·電商扶貧”扶貧工作,著力打通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渠道,促進電子商務與鄉村振興工作的融合發展。依托阿里巴巴、村郵樂購等電商平臺,組建縣、鄉、存三級電商服務網絡。截止2019年,完成了近500個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點建設,基本覆蓋了全縣各個行政村。
3.打通物流配送渠道。物流配送是農村電商的難點。鐘山縣為解決農村電商“最后一公里”,通過與郵政、菜鳥物流等大型電商物流企業合作,全面建設農村快遞物流平臺,打通農村網絡購銷配送堵點,切實解決農產品“賣難”的問題。目前行政村已經實現初步具備代買、代賣農產品上行功能。2016年就已經與阿里巴巴簽約共建成電商服務中心、電商人才孵化基地、培訓室,同時面積為2000平米的縣級物流倉儲分揀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
4.開展供銷對接活動。鐘山縣每年都召集相關部門負責人,部分電子商務銷售平臺代表及特色物產供貨商開展特色物產供銷對接活動。重點對鐘山縣英家大頭菜、紅花腐竹、鐘山果脯、鐘山貢柑等特色農產品網銷進行交流和探討,使鐘山縣特色物產在食品安全、產品商標注冊、質量安全、質量保障方面有了提升,拓展了鐘山農副產品銷售的有效途徑。如通過線上線下銷售,每年為英家大頭菜種植戶人均增收3000多元;2019年,幫扶鐘山縣紅花鎮湯公村委湯水村貧困戶劉祖炎生產銷售紅花腐竹6000 斤,累計銷售額達10萬元,純收入超3萬元。
5.制定電商扶持政策。為加快鐘山縣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水平,結合鐘山縣電子商務發展情況,縣經濟貿易局多次召集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稅務局、農業農村局、水果辦等相關部門和鐘山縣電商從業人員、電商公司共同研討切實可行的《鐘山縣電子商務發展扶持暫行辦法》,包括電子商務專項資金管理、產業園管理、電子商務物流發展等方面的政策,促進鐘山縣電子商務快速發展。截止目前,全縣已建立電商服務企業近40家,開設網店120多家,去年1-9月全縣商品成交量60萬單,銷售貧困戶農產品2000多噸。累計至今全縣電商交易額達4000萬元,有效帶動貧困戶就業1200多人,建立電商創業團隊10個,發展直播實訓基地6個,培訓電商人才750人次。
1.組織領導的力量比較薄弱,沒有形成工作合力,存在多頭管理、各自為戰的現象。2.宣傳培訓等方式較為單一,電商人才缺乏、氛圍不夠濃厚。3.電商運營主體的運行維護能力有待提升,以及電商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格局尚未有效形成。4.電子商務企業不強、示范網店效益不明顯,對帶動全縣發展電子商務發展效應不夠明顯。5.上行產品和品牌缺乏,產業鏈上的產品商品化程度較低,電商營銷效果不佳等等。
1.工作合力不強。雖然鐘山縣在縣經貿局掛牌成立了電商辦,但由于人員編制、經費落實和政策限制等原因,發揮作用不明顯,相關經濟農業等部門參與積極性不高,導致未能形成有效推動這項工作的良好格局。
2.培訓力度不夠。鐘山縣電商從業者和想從事電商的人員很多,但由于專業知識以及個人能力的限制,做得出色的電商從業者卻很少,這需要我們有針對性的加大培訓力度。
3.電商意識缺乏。大部分農戶現在仍受傳統思維觀念影響,尚處于淺層“觸網”階段,不了解電子商務發展情況,不懂如何運用電子商務銷售農產品,使得發展電子商務動力不足。
4.品牌培育不足。鐘山縣現有的大部分特色農產品以分散的生產和經營為主,尚未建立起適應市場需求的包涵生產、質檢、包裝等環節的一整套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和標準,直接導致產品整體品質、品相低下,并且缺乏良好的包裝和宣傳,致使產品的優勢及競爭力不明顯,也達不到電商銷售的基本要求。
5.資金投入較小。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比如產品培育、檢驗包裝、宣傳推廣、產業園建設和運營、孵化、物流園建設等等,都需要大量資金支持,但是目前鐘山縣財政資金投入較小,制約了該縣電子商務的發展。
6.物流成本較高。雖然鐘山縣通過加強與菜鳥物流、郵政等物流平臺合作,農村快遞物流網絡已全面鋪開,農村網絡購銷運輸配送渠道已基本打通。但是物流倉儲配送中心和物流信息管理平臺尚未建成,農村物流運輸體系尚未完善,導致農產品銷售過程中快遞物流費用過高。
7.扶持力度不夠。鐘山縣雖然在工業園區內也設立了電商發展產業園,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缺乏人力、物力、財力以及政策的扶持,不足以吸引電商從業者的入駐和投資商的關注,使得電商從業者處于單打獨斗的境地,從而無法形成集聚效應。
1.整合各方力量,建立運轉高效、溝通順暢的電子商務發展領導機制。一是充分發揮電商辦牽頭抓總的主體作用。成立鐘山縣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縣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副縣長為常務副組長,縣經貿局、農業農村局、市場監督管理局和供銷社等單位主要領導為成員,下設辦公室。落實縣電商辦獨立人員編制、工作經費和辦公地點,鄉鎮、村均成立相應的電商發展工作機構,構建“市場主導、政府推進、社會參與、協會運作”的電商發展新格局。二是不斷完善多方協作、聯動發展的工作機制。建議由縣電商辦進行牽頭,積極協調各鄉鎮和各涉農部門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完善服務站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功能,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提供咨詢、策劃、培訓等方面服務。三是進一步整合社會力量促進電子商務發展。高度重視以黨建引領為抓手,通過成立鐘山縣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協會整合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和資源,讓各行業、企業和合作社等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其中,發揮他們對接政府和市場的橋梁與紐帶作用,把農產品的供求需要與電商經營服務網絡對接,助力鐘山縣農業產業化發展和農產品銷售。
2.加強人才培養,組建一支相對穩定懂行的農產品電商發展隊伍。一是注重引進和培養電子商務骨干力量和帶頭人。要加強農村電商人才儲備,建立一支愛農村、懂技術、會經營的本土電商隊伍。一方面千方百計吸引外地電商人才或是鐘山縣優秀在外電商人才入駐鐘山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創辦電商龍頭企業;另一方面鼓勵鄉鎮、村“兩委”干部、大學生村官,農村種植大戶、致富能人,在鄉鎮、農村或者到縣城開設網店,代銷農特產品。二是加快電商人才的培養。依托縣職業中學成立電商培訓學校,開設電商發展專業。由縣“電商辦”制定培訓規劃和方案,縣職業中學整合電商龍頭企業、區內外職業院校等培訓資源,實行“請進來”“走出去”的培訓方式,每年開展電商培訓班2-3期,實現電商人才培訓全覆蓋,不斷提高電商發展水平。
3.注重點面結合,完善以交通物流為主體的基礎設施和產業園區建設。一是逐步構建點面線結合的直供直銷體系。以電商服務點建設為基礎構建農村電商發展聯絡站由點帶面輻射擴散,實現電商銷售平臺鄉鎮村全覆蓋。積極發展冷鏈物流,加快農村特色農產品冷鏈倉儲物流的建設,提高冷鏈運輸能力,不斷完善鮮活農產品直供直銷體系。二是想方設法爭取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項目落地。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項目囊括公共服務中心建設、品牌培育、農村服務站點建設、電商培訓、線上推廣以及縣、鄉(鎮)、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加強與“美團優選”“每日優鮮”“橙心優選”“多多買菜”等社區團購平臺合作。三是建立大型電子商務產業園及物流倉儲配送中心。雖然鐘山縣電商孵化中心于2020年4月投入運營使用并取得初步成效,但按照長遠規劃來看和提升服務能力的需要,在縣城附近建設大型的電子商務產業園(包含物流倉儲配送中心)勢在必行。電子商務產業園應集辦公、孵化、物流為一體,為網商、第三方服務商、有關企業和個人提供技術支持、品牌建設、產品銷售和其他衍生增值服務等,最好能容納200家以上電商企業入駐孵化。
4.強化扶持引導,多措并舉破解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小散亂”問題。一是制定完善電商發展扶持政策。為加快鐘山縣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水平,結合鐘山縣電子商務發展情況,制定完善電子商務專項資金管理、產業園管理、電子商務物流發展等方面的政策,可以考慮根據企業對地方財政收入、產品銷售、就業用工和消費拉動等方面的貢獻,在用地、資金扶持上實行優惠政策,以便更好推動政策落地見效,促進鐘山縣農產品電子商務快速發展。二是加大縣財政資金保障力度。縣財政每年應安排一定的電商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鼓勵電商企業做大做強。通過財政貼息、以獎代補或是線上銷售額獎勵等方式扶持電子商務工作,并加強電子商務金融信貸支持,為推動鐘山縣電商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撐。三是引進民間資本的投入。民間資本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主力軍,通過引導民營企業,整合各地方農副產品,進行線上、線下和物流整合發展,不斷培育經營本地農特產品的電商企業,打造鐘山縣電商名優品牌。
5.突出地域特色,著力打造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制勝法寶”。一是培育農產品特色品牌。按照“三品一標”和“一村一品”原則,著力培育農村農產品網銷品牌,重點發展鐘山縣已經具有一定規模的特色農產品,如:英家大頭菜、鐘山貢柑、洲星粉蹄、雅瑤華香優質米、摩天嶺青梅醋、紅花腐竹、野生蜂蜜、黑木耳、芋頭等20多個特色品牌,充分利用“農民豐收節”“農產品展銷會”“美食節”等載體,加大對外宣傳推廣力度,借以提高農產品的品牌知名度,使其深植于廣大消費者心中。二是嚴格提升產品質量。按照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銷售的要求,大力推行“一鄉一特”,重點深化農產品品質監控,注重品牌創建,與供銷信息科技合作,共建試點縣域的農產品流通大數據監控平臺,建設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對流通環節進行監測,加強售后服務,杜絕質量隱患。三是注重地方元素的植入和文化內涵的挖掘。積極利用鐘山農產品的生產地域優勢和產品特色,深入挖掘鐘山的紅色文化、民俗文化、長壽文化、農耕文化和鄉土文化等方面歷史傳說和神話故事等,賦予特色農產品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美好寓意,不斷提高品牌的附加值和品牌效益。同時,可以借鑒柳州市三江縣注冊的“三江春”和福建省沙縣注冊的“沙縣小吃”公共品牌的經驗,策劃注冊鐘山的以“山美美”“狀元郎”“水墨畫廊”“壽星公”等為名稱的龍頭公共品牌,推出鐘山系列旅游伴手禮,打破電商上行產品少的尷尬局面,使農產品銷售附加值更高、效益更可觀。四是充分發揮抖音、微信等新媒體宣傳推介作用。通過網紅、名人和基層干部直播帶貨等“新媒體營銷”方式宣傳和推介農特產品。此外,充分發揮村級黨組織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領頭雁”作用,激活農民發展電商的熱情,不斷總結經驗,推廣先進典型,營造農產品電商發展的濃厚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