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婷 天津市民族文化宮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碑斀袷澜?,文化軟實力作為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已獲得世界共識。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弘揚與傳承中華民族文化,是堅定文化自信,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實現文化強國的重要舉措與有效手段。而如何做好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播,如何達到更好的國際國內影響力,值得思考與反思。
20世紀90年代,“跨文化傳播”術語引入國內,我國最初的跨文化傳播研究主要關注國別間的文化差異和文化沖突問題。但筆者以為,跨文化傳播亦可引申為不同文化背景下,或是不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下的區域間的傳播。曾有學者就跨文化的傳播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文化的相似性達到70%以上可以說是同文化之間的傳播,文化之間的相似性低于70%則可以說是跨文化之間的傳播??缥幕怯捎诘乩憝h境、歷史淵源、價值觀念等的不同才造成了傳播效果的差異,而這些元素正是文化折扣的根源所在。文化折扣可以說是跨文化傳播所特有的。
在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的路徑中,傳遞主體面對不同社會、經濟、生活方式的傳播對象,不同意識形態、價值取向、價值認同的沖擊,其中巨大的跨文化差異可想而知,文化產品在傳播過程中必然會遭遇到“文化折扣”的現實。
“文化折扣”的概念最初被希爾曼·埃格伯使用,其目的是保護文化的獨特性。爾后霍斯金斯和米盧斯在論文《美國主導電視節目國際市場的原因》中首次將“文化折扣”概念應用于跨文化傳播領域。他指出,植根于一種文化的影像作品,在其具有相同文化氛圍的市場上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文化結構差異是導致文化折扣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
中華民族文化跨文化傳播所面對的客體,一方面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各國人民,不同的語言,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信仰,不同的價值取向,導致傳播過程中可能出現理解障礙、偏差、曲解,甚至是排斥。毋庸置疑,這難以避免,“文化折扣”從而產生。
另一方面,正如筆者上文所提及,不同區域之間亦有可能存在“文化折扣”情況的產生。中國自古就是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有著獨具特色的文化,也同樣有著不平衡的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多民族之間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的甚至有著不同的語言與文字。同時,部分偏遠地區的少數民族,由于社會發展水平較低,屬于亞文化群,民族特色、風俗習慣、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難度之大顯而易見,與此同時,因為亞文化群較易受到強勢文化的同化,我國區域之間的文化互動交流,文化傳承也更為必要。
“文化折扣”源自文化差異,難以根本消除,但可以通過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斷嘗試著規避,降低文化折扣所造成的中華民族文化傳播過程中的不良影響,提高我國各民族文化藝術的正面傳播效果。
從實踐與應用的視角,筆者以為,應進一步加強不同國別之間,不同地域之間的文化交流,相互學習、互動研討,為大眾提供更多感受文化魅力的機會,豐富群眾的文化藝術生活,加強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對于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也為雙方共享共建帶來更多鮮活的交流經驗。同時,在交流與認知中,更多地形成共識,消減“文化折扣”帶來的影響。以天津市民族文化宮的“八音回響,石榴花開——中國少數民族樂器集萃”展覽為例,該展覽通過百余件中國少數民族樂器,展現樂器背后的民族故事、民俗風情,通過英語講解的加入,滿足其他語言參觀者,實現了國內、國際游客的參觀需求。
有研究者表示,一種文化要在其他文化圈受眾中引起共鳴,實現跨文化傳播的目的,至少要具備三個要素:具有被受眾識別的“符號編碼”,具有引發受眾思考的價值差異和引起刺激或審美、趣味的新奇特色,即獨特的地域特色和民風民俗。所謂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可以把握獨特的民族特性,通過民族情感的代入,借助敘述語境的編碼,給予中華民族文化以新的生命力,讓豐富的內容成為中華文明的縮影,深刻的內涵成為民族品格的表征,獨特的民族符號成為中華智慧之美的集中體現。筆者以為,獨特才更具沖擊力,強化這份獨特,從而更易實現其大眾化的普及,從而為文化藝術注入新的活力。
將故事作為文化藝術傳播過程中的意義載體,打動人心且造成持續影響力、傳播力的往往是好故事?!耙七M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講故事”在塑造公共話語方面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故事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傳播文化的有效手段。我們需要以全球視野提煉中國好故事,在中國故事中呈現時代精神和民族特性,將意識形態中的民族精神以人為本情懷折射出來,學會把“中國文化”轉化為“世界文化”,將少數民族文化的小眾化推廣為各民族共識的“大眾化”,實現中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全球共性的有效融合。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蔽覀冃枰獎撛煳幕膶W者、名家,也需要將民族文化推而廣之的傳播者。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現代化不僅是經濟發展的現代化,更是文化發展的現代化,更需要汲取中華民族文化的養分,共同創造出令人自豪的時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