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中 重慶財經學院
百度百科給文化這樣一個定義:文化是人類在不斷認識自我、改造自我的過程中,在不斷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中,所創造的并獲得人們共同認可和使用的符號(以文字為主、以圖像為輔)與聲音(語言為主,音韻、音符為輔)的體系總和。
本文認為文化是人類為了生存的產物,或者說是為了滿足自身生存和發展需要的產物。由于文化存在于人類生存的始終,在歷史的長河中就會存在適合人類生存發展的文化精華,也存在阻礙人類發展進步的文化糟粕。
人類學專家將文化劃分為高級文化,包括哲學、文學、藝術、宗教等;大眾文化,包括習俗、儀式以及包括衣食住行、人際關系各方面的生活方式;深層文化,主要指價值觀的美丑定義,時間取向、生活節奏、解決問題的方式以及與性別、階層、職業、親屬關系相關的個人角色。文化包括四個層次:
一是物態文化層,由物化的知識力量構成,它是人的物質生產活動及其產品的總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質實體的文化事物。
二是制度文化層,由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建立的各種社會規范構成。包括社會經濟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國家、經濟、政治、宗教社團、教育、科技、藝術組織等。
三是行為文化層,以民風民俗形態出現,見之于日常起居動作之中,具有鮮明的民族、地域特色。
四是心態文化層,由人類社會實踐和意識活動中經過長期孕育而形成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構成,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心態文化層可細分為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態兩個層次。
從文化的層次分析。本文認為主流文化主要指在一定社會時期由社會共同認知的,國家管理階層提倡和促進的更適合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文化意識。企業文化就是適合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制度、行為規范及員工精神表現等,企業文化是主流文化中的一部分。
在市場經濟競爭白熱化的時代,產品的競爭、技術的競爭、資本的競爭、管理的競爭時代已經過去,在全球化經濟浪潮下已經進入了文化的競爭和融合。所以,企業為了生存與發展,開展文化建設,將文化建設放到企業生存的高度具有重要意義。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企業文化競爭的時代,打造企業文化能有效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從消費者行為學來看,消費者的需求更加體現出個性化和文化性。消費者接受企業的產品,首先是認可企業的文化,如果不認可企業的文化,就是十分優秀或價廉物美的產品,消費者也不屑一顧。
全球化經濟是不可逆的強勁的趨勢。企業的發展壯大必須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必須以優秀的企業文化獲得世界各國消費者的認同,必須以優秀文化帶動優秀產品的輸出。
全球化經濟的發展呈現出商業機會繁多和易逝,先進技術到產品走向大眾化市場的時間越來越短,產品的市場生命周期也越來越短。企業只有從文化研究中發現市場的先機,才有利于制定前沿的企業管理戰略。
進入21世紀,企業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已經深入企業管理層的內心深處,沒有一個強大凝聚力的企業團隊,是很難在市場中立足,企業文化就是一種粘合力,將企業團隊緊緊的粘合在一起,共同面對市場。
企業的文化建設是必須的,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壯大是十分必要的。但企業的文化建設不是企業隨心所欲的,企業文化的建設受到主流文化的深刻影響和制約。
企業文化內容的來源是來自主流文化,企業文化建設是從豐富的主流文化中選擇內容來建設的,企業文化內容的創新也只是企業為了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在選擇上的創新,并沒有源頭上的創新。
文化伴隨人類生存的始終,文化也是不斷的發展、創新、揚棄。主流文化的發展帶動了企業文化的發展,主流文化給企業文化創造的新的發展路徑和空間。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社會信用、民風民俗不僅僅是道德范疇的約束,會形成數字技術的強制性(相當于法律性)的約束,主流文化對企業文化的影響將更加深刻。
企業文化的建設的核心之一是為企業戰略管理服務的,形成了企業戰略管理文化。企業戰略管理文化是基于企業從主流文化發展中解析、挖掘到商機才能形成企業的戰略目標。所以,主流文化對企業文化建設具有導向性的影響。
主流文化對企業文化中的企業制度、企業精神建設是具有規范性、強制性的要求,企業的制度不能違背國家實施的法律,企業的精神不能違背主流意識形態。一方面主流文化在國家管理階層的提倡和推動下具有強制性,另一方面不符合主流文化的企業制度和企業精神會受到社會的拋棄。
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企業必須要用最大的熱情和智慧投入文化建設。但企業文化建設中如果忽略主流文化的要求和影響,只是站在自身局部角度去思考,顯然是不合適的,我們一定要清楚的認識到,主流文化對企業文化具有深刻而久遠的影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