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紅心 大唐陜西發電有限公司石泉水力發電廠
一般情況下,大型發電廠都會采購各種各樣的設備,包含主機、輔機、控制系統等設備,由于每種設備具有的特性都不同,設備管理人員不僅要時刻考慮設備的安全與可靠,而且,作為一個經營的企業,對于設備消耗的成本與產生的效益也要進行深刻的考慮。因此,發電廠需要加強對相關設備的管理力度,管理部門也可以采用多種模式來對設備進行管理與控制,同時再結合當前電廠檢修計劃的標準與要求,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開發出更加合適的設備管理模式。
事后維修也被稱為故障維修,作為設備維修管理的早期階段,電廠會安排專業的維修人員對產生問題的設備進行維護與檢查,該模式的主要特點就是設備沒有損壞就不進行修理,只有出現問題才進行相應的修理;因此這也就容易導致設備不能得到及時的維修,會嚴重影響機組的正常運行,并且浪費大量的工作時間。對于場內的小型設備而言,事后維修是一項很好的模式,一般情況下,小型設備對整個機組的安全與穩定不會造成過大的影響,考慮到經濟性與時效性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采用事后維修模式來對小型設備進行處理是最科學合理的辦法。
預防性維修是以摩擦學、周期檢查以及診斷為主要操作方式的一種設備管理模式。該模式需要對設備進行定期的預防性檢修,將設備可能會出現的故障解決在萌芽階段,以此來降低故障出現的概率。預防性維修模式也是當前國內發電廠采用最多的維修方式之一。由于該模式要進行定期檢查的緣故,這就容易導致設備出現維修過剩或者維修不足的現象,增加了設備檢查維修的成本。雖然發電廠采用此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維修的盲目性,但是由于不具備完善的檢查模式,這就使得維修檢查的結果存在不準確的因素。
狀態維修模式主要是在設備出現劣化后采取相應措施進行維修的一種模式。該模式不需要對設備進行定期的檢查,只需要技術人員根據反饋數據的變化來判斷設備是否需要進行維修。當前發電廠雖然具備了相關的設備檢測手法,但是仍有一些設備沒有專業的手法來進行檢測;與此同時,為了確保全年設備的安全運行,這就需要發電廠提前報備下一年的檢修計劃,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狀態維修的靈活性。
通過對以上三種維修模式的分析可以發現各種維修的理論知識都是從日常的設備實踐中獲得的。一般情況下,發電廠基本是由主輔機、控制系統等各個分系統組合而成,每個系統都配備了各種不同的設備。由于設備的不同,因此檢測人員就需要采用不同的維修模式來對設備進行檢查與維修,切不可僅是簡單采用一種模式來進行檢測維修;與此同時,多種維修模式同步進行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檢修人員的工作壓力,這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檢修人員對工作的認真態度。
隨著電力市場的不斷改革與發展,發電廠也在發展的過程中進行了相應的調整與升級。但是在進行改革的過程中,由于沒有及時制定相應的管理規范,這就導致企業的技術監督與管理之間出現了脫節現象,部分管理工作在實際進行的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發電廠需要對設備維護人員進行全方位的培養與訓練,提高人員對設備的維護管理意識,并有效實現對設備進行相應的維護,確保企業可以進行正常的運營。
發電企業如果不加強對相關設備進行維護管理的力度,這就極容易降低整個企業的工作效率。企業在進行運營的前期,如果投入的資金不足,極容易導致運行部門無法及時了解設備的詳細情況,最終影響整個企業的運營。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由于設計人員沒有進行長遠的考慮,也極容易使得維護系統出現功能缺失的情況。此外,發電企業非常容易受到市場的影響,企業的利潤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有一部分發電企業甚至出現了資金短缺的狀況,這會嚴重影響后期維護工作的開展。還有小部分發電企業由于缺少運營的資金,財務部門會減少設備維護消耗的經費,這就極容易導致設備無法及時得到檢查與維護,而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
為了確保設備可以進行更加全面的維護,發電廠就需要專業的設備維護管理人員來進行此項工作。從社會的大環境來看,當前各個發電廠普遍缺乏專業的設備維護人員,這就使得設備維護的質量無法得到保障。專業人員的匱乏也會影響工作的分配,為了確保設備的維修工作順利開展,其他工作人員就需要采用加班等各種形式來完成相關的維護工作。因此,企業需要加強對專業維護人員的培訓工作,完善相關的設備維護體系,確保整個發電企業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
從維護管理戰略的角度出發,設備的維護管理工作具有快速、靈活、復雜以及集成性等多種特點。為了確保維護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企業需要從各個方面來支持工作的開展。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設備維護的優化工作:
在進行運作的過程中,企業可以采用供需的要求開展相關的維護管理工作,確保設備的維護不會浪費過多的成本。通過分析設備的需求,以此來制定最合適的方案來對設備進行維護,發揮出方案的最大效果。采用技術與管理雙重結合的模式來對設備的需求進行維護,通過對需要維修的設備進行全面詳細的分析,針對不同的問題采用相應的方法進行維護,以此來確保設備可以獲取更多的利潤。與此同時,相關人員也可以根據設備的不同,以此來采用相應的策略進行維護。企業需要時刻重視對設備的維護與管理,適當的增加設備維護資金的投入量,時刻確保設備處于一個良好的運行環境,通過以上做法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業的利潤。為滿足設備維護的各種需求,發電廠還可以建立專門的維護組織,組織要以項目責任制度為核心,通過加強對設備維護工作的管理力度,以此來確保維護管理方案可以順利完工。
為了確保設備可以進行順利的維護,發電企業可以建立一套完備的維護管理標準體系,以此來對整個維護管理工作進行嚴格規范的管理。與此同時,該標準體系還可以用作工作評價的準則。設計人員可以通過設計一個全面的程序來對整個設備維護進行標準化的管理,該程序要以文件作為最大的載體,以此來對維護的整個過程進行控制,分析設備出現的問題并及時采取最佳的檢修方案進行處理,這樣不僅可以保證設備可以正常的運作,而且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設備的性能,以此來到達效益最大化的目的。相關的設備維護人員可以將維護工作分成為Ⅰ、Ⅱ、Ⅲ、Ⅳ四個級別,根據發電機組反映的實際情況來判斷維修的等級,這樣不僅確保了設備可以進行長期的運行,同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維修成本的消耗。在四個維修的等級之中,Ⅰ級維修主要是對發電機組進行全方位的檢查和修理;Ⅱ級檢修主要是對機組的部分設備進行檢查和修理,以此來降低潛在問題出現的概率;Ⅲ級檢修是主要是對設備的磨損程度以及老化的規律進行重點的檢查與維修;Ⅳ級檢修主要是檢查設備的附屬系統。
通過對維修成本進行有效的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發電企業的經濟收益,確保企業可以進行正常的經營與運作。在對成本進行管理的過程中,相關人員需要充分認識并熟記自己的責任與義務,嚴格遵守BFS+工單領料程序來進行工作,確保企業運作的合理與規范。相關人員還需要定期對材料使用情況及備件情況進行檢查,再結合現場實際的使用情況對消耗較多的材料進行補件。如果企業在運作的過程中出現了項目變更的情況,這就需要根據變更手續的要求及時進行調整,以此來減少成本的消耗。
當前,發電廠只有不斷完善設備維護管理的模式,才能確保發電廠可以進行更加穩定的發展。因此,發電企業需要不斷整合各種資源,通過采用多種措施來優化設備維護項目管理,以此來提升整個企業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