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琨 珠海年鑒編輯中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始終把創新放到國家發展的重要位置,圍繞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提出了一系列新論斷、新要求和新思想。加強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年鑒作為一種多元化的信息載體,對經濟社會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信息時代的瑰寶”,因此,必須采取積極措施對年鑒編纂進行創新,提高年鑒的利用價值。
簡單來說,年鑒是以準確、系統、前面記述上年度發展情況的資料性工具書,通過年鑒,對一年內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進行統計,然后根據年度進行出版。詳細來看,年鑒包括“年”和“鑒”兩個方面,從字面涵義看,“年”是指年份、年度,是記述的時間界限;“鑒”是古代用銅制作的鏡子,有照、看和借鑒、對照、鑒戒的意思。通過年鑒的編纂,能夠對一年內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進行統計,是社會進行史料保存的重要途徑,不僅有利于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有利于文化和科技的進步,能夠為社會發展提供借鑒。
16世紀,現代年鑒在歐洲興起。1909年,中國年鑒誕生,到了20世紀40年代,已經有200多種年鑒出版,80年代末期,我國年鑒出版已經超過了500種,種類豐富。2013年,我國共出版各類年鑒6200多種,光地方年鑒就1700多種。目前,我國各系統、各行業均有全國和地方性的專業年鑒出版,各省市和部分縣區,都出版了綜合年鑒。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要想對年鑒編纂進行創新,思想必須要先行。首先,始終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融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五位一體”“四個全面”“偉大復興中國夢”等重要的論斷應用到年鑒的內容中,在年鑒中真正體現“四個自信”“兩個維護”。要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方向,與黨中央保持一致,維護黨中央的權威。其次,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年鑒編纂要創新,必須要解放思想,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多媒體時代的到來,人們獲得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人們為了實現更好地發展,年鑒本身就是一個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人們迫切的想通過年鑒獲得更多的信息。因此,在編纂年鑒的過程中,一定要解放思想,充分利用新媒體、新技術來“豐富”年鑒的形式,讓人們能夠多渠道、多方法的獲取年鑒信息。同時,還應該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和立場,把歷史和現實統一起來,讓年鑒更全面、更真實的反映每一個人物和事件。再次,堅持時代的引領。經濟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們的需求也在不斷地提升。年鑒的編纂一定要在堅持真實性的基礎上,不斷的去探索熱點問題,把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農村建設行動等內容融入進去,與時俱進。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一些部門所管理的范圍變得越來越狹窄,而社會性、邊緣性、獨立性的事物卻越來越多。所以說,在年鑒編纂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很難把所有的內容都作為年鑒的主要內容,有一些可能就只能作為摘編、指南或者附錄。因此,在年鑒編纂的過程中,一定要創新內容的編排方法和方式,能夠把更多的內容融入到年鑒中。首先,要確保年鑒附屬內容架構的個性化。實事求是的說,年鑒很大程度上還是體現了官方的態度,所以說,年鑒附屬的內容還是要集中體現實用性功能,最大限度的發揮附屬內容的重要性,不斷完善主體類目,增加一些重要的信息和內容,把一些社會的熱點都融入進來。其次,要保證年鑒附屬內容在組稿方面的個性化。在組稿方面,一定要根據地區實際和工作人員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分工,體現出差異性和個性化。再次,在內容編輯上思路要具有個性化。要想做到年鑒的創新,必須要對內容和形式進行創新,通過推陳出新,不斷提高年鑒的整體質量。
首先,深入挖掘年鑒所涉及的內容。年鑒編纂的過程中,應該深入挖掘,尋找具有標志性、代表性和價值高的素材,對內容進行深入的拓展,強化年鑒的借鑒作用,凸顯其利用價值。其次,強化公共信息的反映力度。年鑒作為一種工具書,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巨大,尤其是可以為地方政府開展工作提供重要的借鑒。簡言之,年鑒也就是地方政府公共信息傳播的重要平臺。所謂公共信息就是地方政府為了能夠更好地為民眾服務,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而提供的信息,主要涉及公共衛生、環境、教育、住房、醫療、健康等方面的問題。因此,年鑒的這種實效性直接關系到每一個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再次,不斷創新實用新的技術。年鑒編纂必須要注重網絡信息的作用,應該適應新時代的發展,不斷豐富網絡年鑒傳播的形式,最大限度的滿足社會公眾的需求。將全書內容及時上網,無縫鏈接,甚至開展個性化定制等服務,既方便公眾在網上查找所需要的地情信息,也豐富政府公眾網和地情信息網的服務內容。第四,堅持正確的年鑒編纂原則。年鑒編纂應該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堅持科學性的原則,堅持準確性的原則,向社會公眾傳播正確的內容和思想,為年鑒實效性的發揮打下堅實的基礎。
年鑒編纂要想真正創新,單靠內容和形式的創新遠遠不夠,技術創新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新形勢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的競爭也不斷激烈,很多傳統媒體為了能夠在信息時代占據地位,開始向網絡、全媒體平臺轉型,年鑒也不例外。首先,積極采用網絡年鑒。通常情況下,紙質年鑒的重量較大,內容也非常多,篇幅很長,讀者攜帶起來并不方便,有些時候不利于讀者的閱讀。通過網絡年鑒,可以克服這種問題,讀者可以通過電腦、手機等設備進行閱讀,方便、省時、省力,年鑒內容也可以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其次,充分利用學術期刊平臺。地方年鑒編纂人員應該對年鑒進行凝練,形成一些學術論文,向學術期刊投稿,例如《中國年鑒研究》,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年鑒編纂的質量,同時也能夠提高年鑒的知名度,提高年鑒編纂的實用價值。再次,上線微博或者微信公眾號,強化年鑒的影響力。當下,手機已經成為民眾不可或缺的一個工具,手機客戶端成為現代傳播方式的一種,通過設置微信公眾號,對年鑒的內容進行同步推送,能夠讓讀者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相關的內容。同時,可以對相關的功能進行優化,讓讀者可以下載、保存和查找,提高年鑒的使用效率。第四,不斷引入全媒體投入。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新媒體網絡、傳播報紙雜志都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要想真正把年鑒作為地方特色宣傳出去,提高年鑒的實用性,必須要融入新媒體。例如,可以在報紙上開設年鑒專欄,可以在多媒體網絡上設置專門的網站,多方位、多角度的加大投入,真正讓年鑒散發出為人民、為社會服務的光輝。
通俗點講,年鑒姓年。它的屬性就要求年鑒要具有年度特點。在年鑒編纂的過程中,要按照每年的政府工作內容,如實記述政府年度工作,從部署落實到取得成效,在年鑒中都要有所展,要不斷凸顯出“新”的內在要求。年鑒年年編,年年都要有新意。翻開不同年度的年鑒,就要體現出一種全新的年度特點。從形式到內容每年都應有變化。還要突出鮮明的地方特色、行業特色、產品特色等,凸顯個性特點。從外觀設計、框架設計到正文具體內容的記述都要突出地方個性特色。首先,堅持因地制宜。年鑒具有很強的地方特色,所以說,年鑒的編纂必須要堅持從本地的實際情況出發,不要千篇一律,要突出自己地方有特色的內容,吸引眼球,能夠更好地提高年鑒的整體質量。其次,要凸顯地方特色。年鑒應該堅持特色性,在編纂的過程中,一定要克服千篇一律,一定要堅持從本地區的情況出發,結合本地發展的特色進行內容的選取和編纂。再次,要形成地方創新機制。要把地方特色和時代發展結合起來,編纂更多的創意文化和創意產業,凸顯年鑒的科學性。
首先,提高年鑒轉變人員的技術水平。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今天,年鑒發展的信息化趨勢不斷加強,因此,年鑒編纂人員一定要掌握先進的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把傳統的紙質版年鑒和信息技術結合起來,真正納入到一體化的管理中,實現傳統年鑒的與時俱進。其次,加強對人力資源的投入。要想確保年鑒質量的提升,必須要強化對人力資源的投入和支持。要鼓勵工作人員走出去,加強學習和交流,鼓勵工作人員提升自己的學歷層次,提高團隊的整體工作能力和水平。再次,加強編纂人員的調研水平。圍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事項,收錄一些相關的、重要的信息資料作為專題資料板塊,既增強可讀性,也彰顯地域特色。這就需要年鑒工作人員堅持走出去戰略,積極調研和搜集信息,及時將有收錄價值的資料編纂入鑒,保證資料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