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軍
在上期欄目中,我們認識了茴香,知道了它的身世和味道。接下來,輪到茴香的“非親生大哥”—— 有“大茴香”之稱的八角出場了!
菜菜身份證
中文正式名:八角
別名: 八角茴香、大茴香、大料
英文正式名:Star Anise
學名:Illicium verum
家族:八角科八角屬
與植株嬌弱矮小的茴香不同,八角是典型的喬木,能長到10~15 米高,樹冠呈近似圓錐體的塔形。遠遠看去,枝繁葉茂的八角樹和圣誕樹頗有幾分相似。
八角的葉子是典型的革質(zhì)葉,堅硬、厚實,表面有蠟質(zhì),看上去類似皮革。擁有革質(zhì)葉是不少亞熱帶植物的共同特征。夏季,這種葉片既能反射太陽光,避免自己被灼傷,又能鎖住水分,幫植物熬過干旱。冬季,這種葉片則能抵抗低溫的侵襲。
相對于八角高大的植株來說,它的花顯得嬌小玲瓏,總是一副含苞待放的樣子,就像一個個小鈴鐺掛在枝頭。如果你撥開花瓣,會發(fā)現(xiàn)一顆小小的“八角”暗藏其間——這是八角花的雌蕊,雄蕊環(huán)繞在其周圍。未來的八角果究竟有幾個角,就是由雌蕊的數(shù)量決定的,通常為八到九個。
如果沒聽說過八角這種植物,當你聽到下面這些昆蟲的名字時,是否會以為它們長成八角形或有八只角呢?比如八角尺蠖(huò)、八角葉甲、八角蚧(jiè) 殼蟲、八角象鼻蟲。事實上,它們都是八角的天敵。
花謝之后,青澀的八角果就登場了。初期的八角果就像個小磨盤,在成熟的過程中,“八角”才越來越分明。八角果是典型的聚合蓇葖(gūtū)果。這種果實是若干雌蕊聚合在一起發(fā)育而成的,也就是說,八角果的每一個角,都曾是一枚雌蕊。
將八角果采摘下來,等它們徹底干燥之后,就是常見的香料八角了。這個時候,干枯的果實會沿著中線裂開,露出里面棕色的小種子。
從侏羅紀漫步而來
八角是一種相當古老的植物,早在侏羅紀時代,它的祖先就已經(jīng)和恐龍一起生活在地球上。這個時候,很多被子植物都還沒有演化出來,其中就包括上期的主角茴香。從侏羅紀走到現(xiàn)在,一些原始特征在八角身上保留了下來。
我們先來看它的花。一朵“現(xiàn)代花”的特征是:花瓣外面有一層萼(è)片,起著支撐和保護花朵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的作用;花瓣和萼片差別很大,涇渭分明。八角花也有花瓣和萼片,但二者的區(qū)別不明顯,甚至被合稱為“花被片”,這就是花朵比較原始的形態(tài)。
我們再來看它的果。一個“現(xiàn)代果”的特征是:它是由一個雌蕊發(fā)育而來的,擁有肉質(zhì)化的果皮(包裹在種子外面的結(jié)構(gòu)),果實閉合不會裂開,里面只有少數(shù)或單粒種子,比如桃子就是最典型的“現(xiàn)代果”。而“原始果”的特征是:由多個雌蕊發(fā)育而來,果皮厚實但還沒有達到肉質(zhì)化的程度(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吃起來沒什么“肉”),果實成熟后會開裂,里面有多粒種子。這些,不正是八角果的特征嗎?
科學家推測,在恐龍繁盛的歲月里,八角的祖先很可能遍布北半球。隨著氣候的不斷變化,如今,八角的家園只剩下歐亞大陸的東南角和北美洲最南端。是的,你打開地圖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中國正是八角的家鄉(xiāng),而八角也一直是中式菜肴中的調(diào)料主力軍。誰家的紅燒肉里,還不放幾顆八角呢?
知道多一點
靠種子繁殖的植物被稱為“種子植物”,它又可以分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簡單說就是種子被果實包裹著的植物,例如桃、梨和本期的主角八角;與之相對的是裸子植物,也就是種子裸露在外的植物,例如松樹。二者的另一個區(qū)別是,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被稱為“花”,裸子植物的繁殖器官被稱為“孢子葉球”,又稱“球花”。
松樹的孢子葉球絲毫沒有花的樣子,而桃花的花瓣和萼片區(qū)別明顯,是典型的花。
松樹的果實又稱“松塔”,沒有果皮結(jié)構(gòu),只有木質(zhì)化、如鱗片的果鱗,小小的松子暗藏其中。
桃樹的果實桃子擁有最完整的果皮結(jié)構(gòu),包括外果皮(果皮)、中果皮(果肉)和內(nèi)果皮(果核),內(nèi)果皮包裹和保護著種子。
既當調(diào)料又做藥
在上期欄目中,我們詳細介紹了茴香的味道和用處。作為茴香的“非親生大哥”,八角和茴香沒有任何直接的親緣關(guān)系,只能說,大家殊途同歸,選擇了同樣的化學物質(zhì)——茴香腦作為防御武器,畢竟在地球上沒多少動物像人類一樣喜歡特殊的茴香味。
上期欄目還提到過,人們會從茴香中提取茴香油,然后讓它們在人類的“芳香事業(yè)”中大顯身手。在提供茴香油這件事上,八角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是因為八角植株大,枝、葉、果都含有茴香腦,而且比茴香好養(yǎng)活,相對來說制造茴香油的成本更低一些。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廣西是八角茴香油的主要產(chǎn)地,全球約八成的八角茴香油來自這里。
除了茴香腦之外,八角還含有一種重要的化學物質(zhì)——莽草酸。莽草酸是合成藥物達菲的重要原料,而后者是抗擊流感的有效藥物。或許正是因此,“吃八角防流感”的流言才會滿天飛。事實上,八角本身并沒有抗流感的作用,莽草酸更是有毒物質(zhì),所以還是放棄熬八角水來預(yù)防流感的錯誤念頭吧。
警惕假八角
提到有毒物質(zhì),在八角屬植物中,除了八角這種已經(jīng)被人類“馴養(yǎng)”得服服帖帖的種類外,其他種類都是毒性大于香味,人們誤食之后會有性命之憂。其中,最容易讓人們中招的是莽草,因為它們干裂后的果實和八角實在是太像了,只是角更多,更顯得張牙舞爪。在野外,我們可不能隨便采摘樹上的“八角”來食用。
更值得警惕的是,有些不法商家用八角屬的其他植物來冒充八角!這些假八角雖然聞起來也有一股香味,但咀嚼之后,舌頭上會有麻麻的或是酸酸的感覺。不法商家還會以次充好,銷售提煉過茴香油的八角,這種八角已經(jīng)沒有香味了,而且質(zhì)地松散。為了我們的味蕾和健康,在購買八角時,一定要學會分辨。
菜菜挖掘機,挖出好東西。你可以通過寫信或發(fā)微信的方式,將你希望了解的菜菜告訴我們,或者拍下某種菜菜的照片,讓我們來“驗明正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