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史 詩

5G作為新基建之首,已逐漸為全球經濟開啟廣泛機遇。在全產業鏈共同努力下,5G在過去一年取得階段性的成就,全國已經建設5G基站70萬站。根據信通院預測,2020年到2025年的5年中,5G會為中國帶來10.6萬億的經濟產出,企業5G收入將達到1.9萬億元。但作為全新一代的移動通信技術,5G同樣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

11月26日,2020世界5G大會在廣州召開。中國信科副總工程師、大唐移動副總裁、總工程師王映民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5G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垂直行業的規模化應用。
“過去的商業模式和服務形式更適合對個人服務,垂直行業服務需要新的商業模式,5G在垂直行業的市場空間更大,但是需長期持續培育。”王映民說,在共建共享等方面,5G還需要技術上、模式上的磨合升級。
5G建設初期,在網絡建設和基礎建設方面,國家給予5G重點投入。王映民認為,5G發展必然要經過從政策驅動到業務驅動再到商業驅動的階段。
第一階段是2019年到2020年啟動部署,到今年年底5G基站將達到70萬個;第二階段是2021年到2022年,這一階段將建成完整的5G網絡;第三個階段是2023年到2025年,這一階段網絡新的特性將進一步加強。
與前幾代移動網絡相比,5G網絡能力將帶來革命性的發展變化。5G除了帶來更極致的體驗和更大的容量,它還將開啟物聯網時代,并滲透進至各個行業。值得一提的是,5G的重要特點之一是可以適應不同的應用場景。“5G是一個靈活的網絡機制,它能夠適應不同用戶的環境條件和業務方向。等網絡基礎設施完備后,我們就可以針對行業應用需求,做定制化的改造和適應。”王映民說。
5G的基礎網絡建成后,如何將其應用到各行各業?王映民稱,“互相都需要一個適應期。當行業從5G增值服務里獲取貢獻和價值時,就可以走向正常的商業發展模式上。”
據了解,目前我國已有超過20個省市正式發布了5G產業規劃,計劃2020年在各省市的重點區域和主要活動場所完成5G網絡全覆蓋。2021-2023年在重點區域實現車聯網、工業互聯網、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重要場景應用。
5G商用,標準先行。以5G最為關鍵的技術標準為例,大唐移動已經成為5G標準的引領者和核心專利的主要擁有者,擁有5G核心專利1319篇,標準化提案超過10000篇,牽頭了大規模天線、車聯網、超密集組網等多項標準課題。
王映民稱,“現階段,我們在5G的技術和標準化方面做了很多提前的研究,多項技術已經轉變為現有的設備。”接下來,大唐移動還將針對5G+車聯網、5G+工業互聯網、5G高精度定位等方面開展更多研究。
此外,王映民還特別提到,5G網絡環境下,不僅使人連接到網絡上,也使萬物連接到網絡上。網絡空間與現實社會和物理世界更加緊密地耦合,因此5G帶來的網絡空間安全問題值得特別關注。王映民建議,如果要實現網絡的安全,有三大要素必須做到可信,即可信的身份、可信的網絡、可信的網絡實體,這樣才能形成未來5G網絡安全的有力保障。
正如王映民所講,2020年到2025年將成為5G網絡建設的高峰期,垂直行業的支撐布局一定程度上決定著5G未來的長期發展,也是5G基礎設施核心價值的推動力。